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基督徒人数至今已经增长到大约两千万人,基督教是中国大陆官方承认的五大宗教中人数最多的宗教,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佛教徒人数虽然也增长很多,但是比起基督徒的增长人数还是少很多,如果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中最兴旺的佛教现状不改变,也许百年后中国的主体文化将是基督教文化。在佛教改革方面中国台湾做的比较好,以入世精神和社会参与进行自我改造,台湾佛教四大道场经过改革均秉持“人间佛教”理念,例如台湾佛教四大道场之一的佛光山,一切以信众的需要为出发点践行菩萨道,佛光山开山宗师星云大师还借用现代科技和基督教传播交流的理念和方法来传播佛法,星云大师说过:我们的寺院道场是一个“百货公司”,我们不打烊的。(打烊是方言商店晚上关门的意思),随时你比如半夜打电话来家庭纠纷了,我们也去帮着解决的,你喜欢讨论佛法问题,到道场来,你喜欢吃素菜素饭到道场来,你烦恼了希望要得到开示可以到道场来,你要增加读书知识,你也可以到我们的寺庙里面里,总之一句你有什么需要,你是什么人等,你甚至于是异教徒,天主教、基督教,什么教都不要紧,你愿意佛法就会给你办法。正是星云大师的改革使佛教发扬光大,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举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一百七十余个国家地区设立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现今佛光山在全球各地拥有200多个道场,数百万信众。希望中国大陆佛教也能在如理如法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本人通过佛教和基督教的对比研究并且亲自参加基督教的活动,总结出11条大陆基督教占据优势和大陆佛教占据劣势的原因,内容不一定完整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1)基督教经典少,内容浅显易懂,一般人容易看懂容易接受,初学者接触到基督教经典就很容易明白,基督教是教人顺服上帝,认罪悔改,止恶行善的,基督教的基本宗旨是教育。佛教经典种类繁多,内容博大精深,复杂深奥,并且多为文言文,一般人不容易看懂,每种经典讲的内容各有不同侧重点,有的经典是讲超度众生的,例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有的经典是讲发财的,例如《雨宝陀罗尼经》,有的经典是讲保平安的,例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以初学佛者不容易明白,佛教是教人敬畏因果,止恶行善,舍己利人的,佛教的基本宗旨是教育,佛教也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2)基督教修行里唱像流行歌曲一样的赞美诗歌,比较受人喜爱。佛教修行里的唱念比较古板,没有流行歌曲一样的赞美诗歌。
(3)基督教有教会这样的团体组织,每位基督徒必须加入教会,定期参加聚会活动,否则上帝不喜悦,基督徒定期聚会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这样容易造成基督徒比较团结齐心。佛教徒的团体组织比较松散,可有可无,佛教徒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加入团体组织和参加活动,无论是否参加集体活动,佛菩萨都不会怪罪的,佛教徒定期聚会的机率低,不容易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这样容易造成佛教徒不团结不齐心。
(4)基督教设有牧师,牧师负责专职带领及照顾基督徒,基督徒在学道时遇到问题,很容易得到牧师的帮助,基督徒遇到困难时也容易得到教会中大家的帮助,基督徒容易把教会当做现实生活中心灵的归依处。佛教中虽然也有专业搞佛教活动的出家法师,但是像牧师那样专职带领及照顾佛教徒的出家法师非常少,很多佛教徒在学道时遇到问题,很多情况下不知道应该去找谁帮助。很多佛教徒虽然在某寺院做了形式上的皈依,但是确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不到寺院是其心灵的归依处,因为遇到有问题时,这个寺院不管。
(5)基督教堂多为现代建筑,并且多建在居民多的地方,容易使人有亲近感,大陆佛教虽然是大乘佛教,就历史传统而言大陆佛教寺院多建在离居民远的地方,多为古典建筑容易使人有距离感,但是台湾佛教四大道场之一的中台禅寺则是古典和现代结合建筑,向佛菩萨表示敬意的方式则由烧香改为环保型的献花。
(6)基督教堂十字架,十字架是古代刑具象征耶稣代人受苦赎罪,基督教近亲天主教的耶稣受难像表现的也是耶稣代人受苦赎罪样子,所以基督徒容易生起感恩心。相反佛教寺院佛菩萨像塑造的多是,饱满庄严,雍荣华贵,富丽堂皇,根据佛教理论这种饱满庄严,雍荣华贵,富丽堂皇是佛菩萨多生多世苦修而成的果报。但是一般不懂佛理的人多有趋附权贵的心理,这就是《明贤集》讲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原因,不懂佛理的人,见到饱满庄严,雍荣华贵,富丽堂皇的佛菩萨像,容易以凡夫之心误解拜佛菩萨和上供等的本来意义,把拜佛菩萨和上供等当做贿赂佛菩萨求升官发财的手段,等于把佛菩萨当做贪官污吏看待,这失去了佛菩萨像本来的教育意义。建议塑造一些类似释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残害时的像,释迦牟尼佛雪山苦修瘦的皮包骨时的像,这样容易让不懂佛理的人知道为了度众生佛菩萨修行经历的苦难,这样可以避免误解并使人产生感恩心,更有教育意义。
(7)基督教多以给病人治病,做慈善事业为切入点传教,例如祷告上帝医治好病后重视在教会做见证(相当于佛教徒的现身表法),以使其他基督徒增强信心,其传教方式多是主动型的。很多病人为了好病或因为得到了帮助而信了基督教,佛教不重视以给病人治病和以慈善事业作为传教的切入点,当然给人治病以解脱道而论则不究竟,以菩萨道而论则可视为接引人信佛的方便之法。佛教不重视佛教徒治好病的现身表法。信徒容易信心不足,其传教方式多是被动型的,仅佛教不重视给病人治病这一点就使佛教丧失很多信众,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唐僧的扮演者之一的江华原来信佛并宣传佛教,后来在牧师带领下治好了脚痛而改信基督教并在教会做见证。
(8)基督教《圣经》里没有明文规定教会必须给单身基督徒找对象,但是基督教发展的历史形成了教会给单身基督徒找对象的传统,基督徒一般在教堂举行婚礼并由牧师证婚,这种做法受到单身基督徒的欢迎。
佛教和基督教不同,在佛教发展的历史上没有形成给单身佛教徒找对象的传统,不论出家人在家人均无此传统,所以单身佛教徒想组建佛化家庭非常困难。佛教经典里明文规定不许出家人给人介绍对象,这就是出家戒律中的媒嫁戒,犯了媒嫁戒也就是犯了僧残罪,佛教经典中并没有禁止在家居士给人介绍对象的明文规定,所以在家居士是可以给人介绍对象的。但是佛教经典里没有说出家人可以做证婚人,也没有说出家人不可以做证婚人。圣严法师著的《正信的佛教》书中这样说:“若以解脱道的观点衡量,出家人最好不做证婚人。若以菩萨道的观点衡量,为了佛化社会的理由,出家菩萨为人证婚,当可视为接引的方便。
(9)基督教上帝可以赐给虔诚基督徒说“方言”的能力,虔诚基督徒通过祷告还可以听到上帝语言形式的回应,基督徒会感觉到上帝是活灵活现的神,由此增加了信心。基督徒遇到困难的事情都祷告上帝寻求解决办法。
佛教神通比任何宗教的神通都大,一般佛教徒贪求神通感应,但是佛教要求信众不贪求神通感应,因为神通不敌业力,神通不如智慧,神通是不究竟的,释迦牟尼佛曾经多次警告弟子,不可随便显现神通,高僧大德由于弘法度众的等原因不得已才会使用神通,佛菩萨有时会显现瑞相,佛菩萨也有和人讲话的可能,由于佛教徒遇到的神通感应少,容易使佛教徒信心不强,这不能说明佛教神通感应能力低于基督教,而是这两种宗教神灵思想出发点的不同。
(10)基督教堂很少有用来搞旅游,卖门票赢利的,基督教堂多是用来传播福音的。佛教寺院则有很多用来搞旅游,做超度,做法事,卖高香,卖门票等赢利,佛教寺院建塔造庙的多,讲经说法的少。
(11)基督教的异端教派比较少,有专职牧师可以给基督徒提供咨询,所以容易分辨,基督教受到异端教派的伤害小。佛教的附佛外道比较多,一般没有专职的法师可以给佛教徒提供咨询,所以不容易分辨,佛教受到附佛外道的伤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