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香道  佛珠  _佛教用品  菩提子佛珠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南京佛事展  苏州佛事展  佛教文化  佛教用品  红木家具 

宋代木雕观音坐像赏析

   日期:2012-07-21     浏览:1120    
核心提示:宋代木雕观音坐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珍贵的宋代大型木雕观音坐像。坐像高两米,保存完整,体量硕大,是国内博物馆收藏

宋代木雕观音坐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珍贵的宋代大型木雕观音坐像。坐像高两米,保存完整,体量硕大,是国内博物馆收藏的体量最大的宋代木雕,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这尊观音菩萨柳叶弯眉,双目微睁,嘴唇稍抿,大耳垂,两颊丰满,略带笑容。神态端庄安详,好似进入了无我的境界,极具艺术美感。

  观音菩萨的穿着也很讲究:她头戴花蔓宝冠,颈部佩挂璎珞,上身袒露,肩披帔巾,巾带下垂,全身衣纹飘逸,气定神闲地坐在怪石之上,似乎对大千世界的纷扰充耳不闻,显得格外安详宁静。

  这件菩萨造像突出了女性特征,线条匀称而充满韵律,肌肤细腻丰满,观音菩萨左手上举,右手持一朵盛开的莲花,仪态万方,充分体现出中国佛造像的含蓄之美。尽管年代久远,但其衣纹处彩绘仍依稀可见。驻足凝视这尊文静而典雅的观音像,则带给人一种明净圣洁的审美享受。

  说起观音菩萨就不能不提到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发源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

  公元前1世纪,佛教开始东传,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内地。此后的千余年间在华夏大地上广为流传,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特别是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门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打下了鲜明的印记。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常见的人物形象。观音又名“观世音”,是佛教中最受民间崇拜的菩萨。她总是一袭白衣,面露宁静、祥和之态,充满了出世的飘逸之美感。

  其实,在印度佛教中,观音菩萨上身裸露,手执莲花,颈挂项圈,嘴唇上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是个男相。

  佛经中说,观音菩萨为了教化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众生,能示种种形象,可以化现出32种化身及观音本相共33身。后来人们根据这种说法绘制了33种观音画像,如踞坐岩上,手持净水瓶的杨柳观音;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竹篮的鱼篮观音;身后有圆形背光,观水中月影的水月观音等等。

  那么,观音传入中国之后,为什么会发生性别的变化呢?观音形象传入中国的起始阶段时是男相的。女相观音造像的出现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代以后。到了宋代,人们对观音菩萨的崇拜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理想中的观音菩萨就变成了救难送子、造福众生、仁慈可亲的母亲、女性形象。这时的观音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这尊宋代的木雕观音,就延续了女相观音的特点,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木雕菩萨像是宋代寺院造像中的主要种类之一。由于宋代寺庙大多是木构建筑,这些寺庙和木雕佛像非常容易受到损毁,再加上它们又便于移运,因此,在战乱期间,中国的艺术瑰宝曾遭到疯狂的破坏和掠夺,大量珍贵的佛造像流失海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流失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为庞大。

  这尊木雕观音像上个世纪辗转流失到美国,后被著名收藏家、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购得。几十年来,陈哲敬不断向国内的专家寄送资料,求证佛雕的“身世”。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家汤池教授依据造像风格、服饰纹样推断,这尊大型木雕观音应属北宋木刻风格。此后又经过北京大学考古系对其进行碳14年代鉴定,木雕观音确为宋代晚期作品。

  与此同时,为了加大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回流力度,征集流失在海内外特别有价值的文物,2002年起,国家专门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

  2003年,木雕观音和其他一组流失海外的佛造像在北京饭店集体亮相,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5年,国家文物局终于将这件长期被海外收藏家收藏的艺术精品收购回国。如今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据粗略统计,北美多家大型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宋代木雕佛像数量在20件以上,而国内各大博物馆在此之前尚无宋代木雕佛像精品。这件高达2米的大型木雕观音造像的入藏,填补了国家博物馆的馆藏。

  您瞧,这尊历经颠沛流离的木雕观音,表情端详温柔,双目下视,似向人间投以无限深情。那闲适自如、极富世俗情态的坐姿,那纤弱而生动的手指,充分体现出宋代艺匠高超的创作,堪称中华木雕艺术的瑰宝。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