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教  佛具  佛教用品  佛像  女佛友征婚  蜡烛  加盟  文化  _佛教用品  佛具用品 

李嘉诚先生讲述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 发布日期:2019-06-29 07:44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分类信息区域:全国
  • 浏览次数620
  • 留言咨询
详细说明

佛宝网香港讯 3月27日,香港唯一一间以佛教艺术为展览主题的博物馆及学术研究基地-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将于五月一日起免费开放予预约公众参观。

慈山寺前日举行庆祝开光典礼暨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启用仪式,期以“净?慈?行”的精神,弘扬佛法,并透过珍藏造像及文物展品,诉说佛法在世间备尝的蹉跎,为普罗大众提供滋养心灵的文化艺术空间。

活动主礼嘉宾兼慈山寺住持洞鈜大和尚致辞时表示,如今慈山寺殿堂宏布、佛像庄严、观音圣像巍然而立,要感谢李嘉诚先生的发心和善举,李先生一无所求、无私奉献,感动和鼓舞了很多有志之士投身善业,慈山寺仝人由衷感激。

他又指出,科技发展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但却无法解决社会人心的孤寂疏离,佛法的智慧正是安心的良方。慈山寺会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推动佛化教育,重视青年心灵关怀与辅导工作,弘法利生,助大众寻到“安心”之道。佛教艺术博物馆将透过深具文化历史价值的珍贵藏品,为大众提供滋养心灵、开展生命的艺术空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表示:“慈山寺四周环山抱水,景色怡人,相信终日营营役役的都市人来到这片优美宁静的佛门圣地,都能放松心情,重整思绪。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除了陈列由不同时代及地域流传下来的佛教造像、绘画、刻经、写经等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瑰宝外,亦将用于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我相信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将让香港市民以至游客,在享受这个宁静的空间的同时,可以一览佛教艺术之美。”

参与活动的嘉宾逾二千人,当中包括近六百名一直支持慈山寺的义工。除住持洞鈜大和尚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外,出席主礼的还有慈山寺功德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李嘉诚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先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大和尚、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大和尚,慈山寺董事局主席李泽钜先生及李泽楷先生。

李嘉诚先生致辞时,特别感谢许多不同信念的人对慈山寺尽心尽力的支持,他们斐然专业精神的内涵和八正道中: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与香港精神的承传相应,这亦是香港故事的中流砥柱。

护持,利益香港社会

李先生去年退休后披上新战衣、全心投入基金会工作。他强调,一生最重要的决定是成立基金会,能尽心之所怀服务社会,是感刻至深的福份。

《金刚经》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李先生最喜欢的佛教偈语,其深层意义是以无执的出世精神,化为积极的入世行动。李先生又认为,立身处世是一门艺术,“我们如何共同前进,促进人类繁荣?”是最艰难的问题,希望慈山寺能为反思和探求的心提供空间,让大众各自寻求答案。

慈山寺及佛教艺术博物馆之土地购置、发展规划及建设所需资金,以及日后经常费用皆由李嘉诚基金会奉献,至今累计捐款已达 30 亿元,以此护持,利益香港社会。

缘何建慈山寺?

李嘉诚先生认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明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佛性,但因为受俗念影响而蒙尘。只要洗净心中的烦恼尘劳,明珠便会重新发光,照亮我们自己,照亮大千世界,捐建佛寺,就是为了让大众学习与修持,洗涤尘劳,纾缓身心。慈山寺自 2015 年开放至今,接待的参学人士近 100 万人次。

李先生为何有筹建佛教艺术博物馆的念头?

李嘉诚先生认为,佛法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哲理。佛教艺术博物馆旨在讲述追求觉醒的故事,以及其在时代承传进程中备尝的蹉跎。馆内展列众多造像,佛菩萨美丽超然的微笑背后原是无数人奉献的甘苦,博物馆让大家欣赏佛像美学的同时,也有探觉寻悟,让佛法承传,启迪正念的意思。

筹建博物馆共享了三年时间,但建馆之念则自十多年前建慈山寺时已开始蕴酿,旨在用艺术弘扬佛法。

佛教艺术博物馆面积多大?藏品多少?

慈山寺观音圣像底座面积约 24,000 平方呎,其中包括博物馆及用于讲学和佛化教育活动室。博物馆内有佛菩萨藏品 100 尊,另外轮流展出 43 卷敦煌手抄经。馆内藏品一是李嘉诚先生个人向李嘉诚基金会的捐献,二是基金会直接购藏的佛教文物;全部放在慈山寺永久存展,作展览教研之用,让公众免费参观。

李先生如何挑选藏品?

慈山寺组织来自中外的佛教文化专家团队协助李先生拣选文物展品,确保一切展品流传有序。展品选取的原则,是可以展示佛教三大传承(汉传、藏传、南传),诉说佛法与不同文化融合的故事。

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馆内十件藏品

铜鎏金罗汉坐像出自明朝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大乘佛教的经典当中,释尊在入灭之际,嘱托十六大阿罗汉,不入涅盘,为现世。此件造像塑造精湛,与明代永乐(1403-1424)、宣德(1426-1435)宫廷施造的佛教造像在风格上有颇多相似之处,推测与明初宫廷作坊间有密切关联。

中国北齐(550-577)半跏思惟菩萨坐像。此件白石龛像组物众多,构图繁复,层次丰富,雕凿精致细腻,规模又高达六十公分,表面仍存留丰富而鲜艳的色彩,是极为珍贵的北齐白石龛像珍品。

中国辽代(916-1125)观音菩萨坐像。八世纪时,唐人依据《华严经》创造出一手撑在岩石座上,一手搁在支起膝头的观音形象,成为中国十一至十三世纪观音像的重要典型。这尊观音下身穿着长裙,于明代(1368-1644)曾经重修,裙裳的膝部和边缘处沥粉泥金的云纹和金彩,皆为明代所为。

日本鎌仓时期(1192-1333)地藏菩萨立像。地藏菩萨曾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被视作主管地狱的幽冥教主,是中国和日本佛教中极为重要且影响深远的菩萨。佛像右手持锡杖,杖上悬挂六环,象征六道众生,左手举捧如意宝珠,尝言地藏“如如意宝珠,所求满足”。

犍陀罗贵霜王朝二至三世纪的释迦牟尼佛立像,展现出犍陀罗造像优雅自然的美感。犍陀罗为古代印度十六国之一,位于古印度的西北部,即今日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谷地与阿富汗东部一带,曾受到希腊化王国的统治,艺术风格深受希腊、罗马影响。此像虽局部残损,但仍展现犍陀罗的写实风采。

柬埔寨吉蔑王朝(十二至十三世纪)龙王护佛坐像。相传龙王因担忧风雨损及如来,出而以身护佛。龙王以半浮雕的方式刻画于佛像身后的石板上,并以阴刻方式勾划龙王的细部形貌和鳞片,将圆雕的佛像和浮雕的龙王作出和谐的主次安排。

中国北齐(550-577)佛半身像,笑意盈然,恬静亲切,是风格鲜明的青州造像。青州造像主要分布在山东北部,时代以东魏(534-550)和北齐占大多数。佛像穿着通肩式袈裟,轻薄贴体,表面不饰衣纹,是青州造像受印度风格影响下的特色。此像虽未能见其完整形貌,但风采与神韵俱足,尽显北齐佛雕之美。

明代(1368-1644)宝冠佛头像。佛像一般不戴冠饰与璎珞,然而这件头像头戴高冠。镂空高冠由连珠、花卉、珠花等组成,样式繁复而精致。此佛头与山西洪通县广胜上寺大雄宝殿内景泰年间(1450-1456)所雕的诸尊坐佛近似,推测很可能是明代中期山西地区的作品。

中国唐垂拱元年(685)阿弥陀佛坐像。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立,唐代善导大师(613-681)提倡念佛法门,自此奠定唐代阿弥陀净土信仰发展的基础。此作品正面底座下缘,刻有供养人的题记,可知此像是供养人为其过世双亲所造。

中国明代十五世纪骑犼观音菩萨坐像。观世音法相端丽,做工细腻;金毛犼张嘴怒吼,生动活泼。此作品在明代早期宫廷造像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汉地的元素特征,是十五世纪明代晚期的精彩之作。(十件藏品图来源:慈山寺)

来源:菩萨在线

 
联系方式
最新分类信息
手机扫码 查看更多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