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北华严莲社
寺院简介
华严社创立于民国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原址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九十七巷九号,原只木造平房一幢,勉强作为临时弘法布教之所。由江苏省镇江焦山定慧寺退院智光和尚任导师,江苏泰县光孝寺退院南亭和尚任住持,嗣以邻居喧闹,不宜静修,乃于四十三年夏,迁至济南路二段四十四号现址,五十年再利用后院之花园空地,增建二层楼房一幢,底层充作正殿,供奉华严三圣像,二楼供奉西方三圣像,并作星期佛学讲座之讲堂。嗣后陆续购得临沂街二十九巷十一、十三号两间住宅,乃将前座济南路房辟为佛堂讲堂,后座临沂街房合为宿舍厨房,前后打通连成一气。
民国五十六年,南亭和尚为使莲社传之久远,向政府登记为寺庙,化个人私产为佛教公物。(盖本莲社自始即为私建,从未向外募捐。)六十一年春初,南亭和尚以年事已高,难胜繁琐,乃于农历正月十六日,将住持职务,交予成一监院接任,自己专心从事清修、写作。
同年五月,成一和尚完成变更登记,仍着私建,是年政府办理寺庙总登记,坚不准作私建之登记,直至翌年四月,不得已勉以募建名义办妥登记手续,市政府发给北市民寺登字第零伍零号证记证,民国六十二年,本莲社左右近邻兴工改建,受其施工影响,地裂屋斜,又加当时世界经济呈现危机,国内物价开始波动,惟恐存款贬值,乃决定提前申请全部改建,此时整个莲社之土地共得二○六坪,依都市住宅区规定可建百分之六十。于六十三年一月领得一二○坪之建筑执照,同年五月开工,经一年四个月,于六十四年八月竣工。所感美中不足者,成一和尚原拟改建为六层大楼,但受限建影响,只能暂建四层,但基础结构仍按六层大楼设计。六十五年七月完成扩建之变动登记。现在本莲社实际是地上六层,地下二层。改建当时以三分之一不到的准备金,顺利完成当时超过一千五百万的建筑。限建解除后,莲社已于六十九年又增建一层,现在本莲社实际是地上五层,连地下室共六层。但在改建当时,能以不到三分之一的准备金(当发包时十足准备金只有四百余万元)而在非常冒险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超过一千五百余万元的建筑,这固然是三宝的威德冥加,但诸方护法的热心赞助,实在令人非常感动!尤其是赵朱怀芳居士的独捐地砖,柴溪丰居士的独捐玻璃,何蔡慧信居士的独献二楼大毘卢遮那主佛,李鸿超居士、吴长华居士、沈经熊居士、蔡陈甚居士、郑黄慧淑、曹仲植、黄王惠民、张正挥、李本厚、谢文涛、孔宪歧、张若虚、祁慧悦、穆本能、余凤尊、束东凯等居士,或独捐巨款,或协助劝募,或帮忙货款,或奉献劳力,这些位大护法,他们不只是出钱出力协助我们完成改建工作,更给我们最大的精神鼓舞,今谨于此一并敬致最高的谢意,并志不忘!
然华严莲社自创社以来,历经数十寒暑,建筑本身已老旧不堪,不禁风雨之侵袭,在第六任住持贤度法师魄力运作下,于八十四年二月十七日动工整修外观及内部,迄六月中,工程已全部告峻。经过整修的莲社,由内到外焕然一新,在外观上,清新而庄严,内部更是令人有亮丽的感觉,这完全符合住持贤度法师于八十三年十月十四日升座典礼由致答谢词时所说的:将使莲社成为一个拥有现代化设备,又不失传统古风的弘修道场。将提供信徒一个更舒适的研修空间,也将更强化弘扬佛法的建设。
寺院住持
天演法师,内号悟常,台湾省桃园县人。于2007年2月11日升座担任住持职事。自接任莲社法务以来,即多方推广寺方与信众之间的互动,同时亦致力于推动梵音摄众,结合经教与唱诵优点,展现华严道场的特色。藉由开班教授梵呗与法器的机会,增加他们学习的领域,以提升大家学佛的兴趣。
乃至善巧运用法会的资源,整合菩萨信众的热诚而组织义工团队,从事寺务与社福关怀的工作,并让他们都能得如所宜,落实解行合一,充分掌握培福修慧的契机。并以多元化的接引方式,呈现菩萨道的新风貌,期能多为弘法利生注入清泉甘露,以滋润众生慧命,正向菩提之道为毕生之职志。
升任住持以来,更加勤勉的负起领众的责任。举凡每周的华严共修、菩萨圣诞、春秋二季各十天的华严诵经会、及年度华严佛七等,皆为信众宣讲开示。平日于晚课时,对前来做佛事的信众们,亦不断的慈悲劝导诵经、拜忏、皈依及做佛事等意义,同时鼓励他们多参与每周日的共修法会。
欲提高做佛事的回向功德,必以亲眷自心的虔诚感通,最能令亡者获得殊胜的法益。而家属也从为亲友祈求超荐的佛事中,得到与三宝结缘的机会,相续佛种,这才真与是冥阳两利的契机所在。
因此,更加珍惜每一位众生进到三宝门中的机会,都给予亲切的接引,希望他们的菩提种子能够由此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