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宝通寺
地理位置
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
寺院简介
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即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即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掸寺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寺院历史
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即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即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掸寺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寺院格局
宝通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殿宇亭楼,依山就势,层峦叠起,直入云霄,宏伟壮丽,为荆楚名刹。武昌洪山于南朝刘宋时(420——479年)已建寺院“东山寺”,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鄂国公尉迟敬德在此扩建寺宇,监制铁佛,改东山寺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奏理宗发帑金,诏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至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更名为“宝通禅寺”。
宝通禅寺是历代皇家寺院,在建筑上都显示出皇家气派,这与归元寺的民间身份截然不同。
有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1865——1879年)所建,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进入山门,文物古迹有宋朝古钟、明朝石狮、宋朝寿云石刻摩崖、古石刻须弥座、清朝藏经等佛教文物珍品。
寺内有黄龙泉、白龙泉、乳泉等诸多各泉。山上还有古岳飞松及古烽遗痕等名胜古迹。
1994年,在昌明等高僧大德的迫切要求下,在湖北省和武汉市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和武汉市佛协具体筹备,终于恢复重建了武昌佛学院,院址选定在洪山宝通禅寺内。昌明在复校典礼上的讲话,处处声明该院的办学宗旨是对太虚的继承:“武昌佛学院创始人太虚佛学思想的正信精华:学佛必须先学做人,成佛必须先成人。我们办学宗旨就是培育僧才,振兴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