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石窟寺面貌
后召庙辽石窟寺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约25公里的峡谷中。石窟开凿在谷内南向的陡壁上,窟前有大殿,面阔7间,进深3间。窟分中、南、北三窟,均较完整。中窟正中为释迦佛涅槃像,俗称卧佛,佛像两侧有菩萨及弟子像,作痛哭流涕状,形象逼真,惜已残损。南窟刻有释迦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力士像。北窟分南北两小室,北小室雕像同于南窟,南小室的佛像两下侧方,刻有契丹装束的供养人浮雕像,其旁浮雕力士像一对,面目狰狞,脚着长靴,颇有地方特色。
谷口两侧岩壁上,亦各刻有力士浮雕像一尊,造型浑厚粗犷。石窟门外上端刻有“真寂之寺”门额,应是辽代寺名。窟上山顶陡壁岿然独存巨石一块,远望如桃,俗名桃儿石,传说绕此巨石一周可以得福。谷内树木茂密,甘泉自流,风景也佳。
寺院简介
真寂之寺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20余公里处,实际上,它是一组石窟群。真寂之寺蒙语称之为“格力布尔召”。汉语现称为“召庙”。
真寂之寺石窟开凿于契丹建国之初。九世纪后半叶,契丹石窟“真寂之寺”,即林东后召庙石窟寺,位于辽上京南30华里的桃石山下。石窟开凿在桃石山东南面的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中窟眉额上阴刻有“真寂之寺”四个大字,当为辽代开凿石窟的题名。“真寂”二字与中窟内释迦牟尼“圆寂”之态相合。窟内释迦牟尼佛像周围有众佛弟子,呈悲哀状。窟壁雕千佛像,形态各异,甚为壮观。南窟略呈方形,有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两边,又有供养人服侍,窟门口雕有力士金刚像。北窟分内外两室,外室雕像同于南窟,内室造像均为浮雕,有佛弟子和供养人,天王像分列两侧,俨然守护神之气魄。真寂之寺就是辽朝二百多年间上京地区最重要的佛寺之一。真寂之寺石窟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辽代石窟,也是辽朝佛教文化和造型艺术的宝库。石窟共计四窟两龛,内存辽代造像,采用减地高浮雕磨光技术和夸张手法,在艺术和历史上具有非凡的价值,并具备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旅游价值。
寺院历史
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中国北部地区建立耶律王朝时代的佛教(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号辽,后曾一度复号契丹)。
唐末,契丹族中一个部落主耶律阿保机统一邻部,(公元927年)迁徙当地的僧人崇文等五十人到当时都城西楼(后称上京临潢府,今内蒙自治区赤峰巴林左旗林东南),特建天雄寺安置他们,宣传佛教。帝室常前往佛寺礼拜,并举行祈愿、追荐、饭僧等佛事,这样佛教的信仰就逐渐流行于宫廷贵族之间。辽代佛教由于帝室权贵的支持、施舍,寺院经济特别发展。辽代的佛教艺术,残存建筑较多。现辽宁、河北、山西诸省都保存有一些遗构。
寺院交通路线
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25公里处,从赤峰出站后右拐一百米就是汽车站,早上到下午都有车发往林东镇,巴林左旗,也叫做林东镇,林东镇每天都有发往召庙的车。
火车车需要在呼和浩特、北京和沈阳乘坐,每天都有一列火车发往赤峰。
赤峰出站后右拐一百米就是汽车站,买好到林东的车,早上到下午都有车发往林东镇。林东镇每天都有发往召庙的公汽,当地出租车比较便宜。林东镇内上车一元,包车去召庙来回大概需要三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