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经  佛教  心经  禅宗  日本  智者大师  净土  生活  禅定  功德 

第21集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是佛法吗?

   日期:2015-04-19     浏览:1995    
核心提示:孙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花
 孙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花草树木也能成佛吗?那么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就分成两个部分来探讨。第一个到底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第二个题目是,第二个要探讨的部分是,花草树木也能成佛吗?
 
  关于第一个部分,我们要举《华严经》中的一句话,来作一个前提来说明,《华严经》有一句话说:“一莲华座,一如来身,充满一切世界。”那么经文中的莲华座,这个莲华的譬喻指的就是妙法莲华。也就是一切有情、一切众生各个皆有的如来藏。为什么如来藏祂要用莲华来譬喻呢?因为莲花它是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可是却不受淤泥所污染,以这样的譬喻来说如来藏祂是妙法莲华。因为如来藏能够出生有情的五蕴身,在三界中就犹如淤泥一样,可是如来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蕴身以后,虽然五蕴身是生死法,是与染污相应与烦恼相应的,可是如来藏自身,仍然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解脱自在的法。以这样来譬喻说妙法莲华,譬喻的就是如来藏。
 
  如来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蕴身以后,并没有离开有情的五蕴身,而是遍有情的五蕴十八界,这是以因地来说明。那到佛地的时候,当然这个如来的第八识,已经圆满成就了佛国的庄严,那么祂所摄受的、所庄严的这个清净佛土,当然就是由如来所住持。所以一个莲华座,含摄了一切如来所摄受的世界,当然就是说,一个莲华座祂是一个如来身,同时也充满了一切世界。
 
  《华严经》这一句话为前提,我们再来看看,从《梵网经》中怎么来说明。比较详细的说明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是诸佛子,谛听善思修行,我已百阿僧只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为卢舍那,住莲花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为千世界,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那么这一段经文所说的,就是呼应着《华严经》中说的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就是 释迦牟尼佛祂经历了百阿僧只劫来修行,修行这个心地,以这个修行的因,能够成就佛地,佛号称为卢舍那,祂所住持的世界,称为莲华台藏世界海。整个莲华台藏世界海,周遍总共有一千叶。一千叶的譬喻是说,这一叶就是有一个世界,是一个千世界,一个千世界指的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由 卢舍那佛所变化的 释迦牟尼佛来住持这整个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一段的意思是这样。
 
  接着下一段经文又怎么说呢?“后就一叶世界,复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百亿菩萨释迦坐百亿菩提树下,各说汝所问菩提萨埵心地,其余九百九十九释迦,各各现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千叶上佛是吾化身,千百亿释迦是千释迦化身,吾以为本原名为卢舍那佛。”这一段也更清楚地告诉我们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南阎浮提,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部分,这样的一个世界是由 释迦佛应众生的因缘,来到这里示现成佛。
 
  我们再来看看这里所说的,这个一叶世界的这种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一叶是一世界,这一个世界称为一千世界,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以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南阎浮提来算的话,一个四天下是一座须弥山,就是一个太阳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南阎浮提,是一个四天下中的一个南方,整个是一座须弥山一个太阳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太阳,也就是 佛陀说的日月。那么合这样一千个这种四天下,就称为一个小千世界。那么一个小千世界,就有一千座须弥山,有一千个太阳系;这样有一千个小千世界,合它一千个小千世界,就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里面,就有百万座须弥山、百万个太阳系,这样的一千个中千世界合在一起,就称为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总共有十亿座须弥山、十亿个太阳系。前面 佛陀所说的说,ㄧ叶世界有“百亿”须弥山,百亿的算法是当初印度的算法,印度的百亿就等同于现在十亿的算法。所以我们知道说,这个指的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总共会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
 
  从这样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就知道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南阎浮提里面的一个地球,这个世界里面,原来只是 卢舍那佛整个所示现庄严成就的佛国其中ㄧ叶里面,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一小点而已,也是都受到 卢舍那佛所变化的 释迦佛的摄受,慈悲的照射我们整个有情众生。现在了解这个部分以后,我们就知道说,一个莲华就是一花,一花是一个如来身。然后这样的前提我们就知道,如果说一叶一世界——一三千大千世界,那么我们就知道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可是如果说,要把它说成一花一世界,这样的说法变成损减了 佛陀所成就庄严的世界的相貌。 佛陀所经过百千万亿劫修心地,所成就的整个佛国,所摄受的佛世界,并不是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已;所以应该要调整为“一花一如来,一叶一世界。”按照我们经文的内容,我们的说法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那么第二个题目就要探讨说:花草树木也能成佛吗?所以如果说,要说到一木一菩提,变成说花草树木它都有佛性啰?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严重的误会。花草树木要成佛应当要有佛性,但是如果花草树木有佛性,当然就会有人有这样疑问,说这些花草树木在无明的状态下,沾上了恶习气、恶念、恶业,要如何来去除?这些花草树木,要如何来去除这些恶念恶业呢?这当然是也会让人有疑问。但是我们要知道说,有情倘若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当然是因为心性的关系而去造作,心性上有烦恼相应而造作这个恶业,相应而牵引到三恶道去受报,受报ㄧ定要经过畜生道、鬼道以及地狱道,这样的果报来偿还,将这些所造的业来偿还,让它能够消除。
 
  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ㄧ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恶念,能够出生解脱智慧,才能够真正地断除这些恶习恶念。有情为什么会造作三恶道的恶业呢?因为有情想要自在,想要自在的时候,他就任性的凭着他的烦恼习气现行而去造作,以为这样子叫作自在;其实这个就是与烦恼相应,所造作的业都是生死业,生死业就不是自在的业。有情为什么会任凭自己习气烦恼现行而去造作呢?因为就是不知道什么是解脱,不知道什么是系缚。那么要解脱的话,就ㄧ定要解开生死的系缚;那么任性的依照自己的烦恼习气去造作,这些烦恼习气正是生死因,正是绑在三界生死的系缚。
 
  那么要让自己自在,当然就是应该要不受生死的系缚才叫自在,因为有情没有这些解脱的观念,没有机会熏习佛法中什么是生死的苦恼?什么是生死苦?什么是解脱的清净智慧?所以说一定要经过教导。经过教导以后,在佛法中生起正信,长养善根;以生起正信为基础、为首要,能够对佛法生起正信以后,就会知道说,经过佛法的内容的熏习,经过善知识的教导,知道说原来自己的烦恼习气、恶习恶念,这些都是因为无明无知,而任凭它去长养,而任凭它在境界中现前去造作,导致会有三恶道的恶业。这样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对佛法三宝生起正信、长养善根以后,能够精进地在佛法正知见上面来熏习修学,慢慢地以后了解到这些: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三界生死的恶、什么是解脱法、什么是不能解脱的生死系缚法。这样子才不会任意的让自己的烦恼习气现行,而以为这样子叫自在。所以有情众生追求自在,一定要知道说自在的意涵,就是能够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
 
  那么知道了这个──能够解脱于生死系缚,就是有智慧才能够解脱。那么智慧之首呢?长养善根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三界生死的这个因,最重要就是在五蕴上面的我见我执。所以熏习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会慢慢地降伏这些恶习恶念,因为恶习恶念就是与五蕴的我见我执相应,而任性地去让这个与我见我执相应的烦恼一直去现行;当然这样的话,就会不断地增长生死之苦。所以一定要在佛法中长养善根、熏习正知正见,最起码第一个要先断除三恶道的恶业,接下来才有往解脱的路上走。
 
  因为有情是有八个心识,所以他能够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当听闻到佛法正知正见以后能够思惟、分析、比较,原来这个生死之苦确实是这样子。自己能够从现量中来了解解脱是什么意涵,也能够从佛法正知正见中了解。这样子的过程,在这个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过程里面,是因为有情他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自我存在的意识就会知道说,原来是我在生死轮回、我在受苦;那要求解脱。从佛法上来知道说,原来这个自我存在的意识,如果一直对祂以为是真实的,那就是不能解脱。因为有这个自我存在的意识,所以了解要解脱就要认识到这个自我意识的虚妄不实。所以这个前提就是因为有情有八个心识,才有办法这样子思惟、分析、比较。所以有情因为有自我存在的意识的前提下,去沾染恶习、造作不善业,或者是造作去恶修善的善业,也都是因为为了这个自我而造作。前面是因为无明而去造作恶业,后面去恶修善是因为听闻到佛法以后,知道什么是解脱的智慧;去除无明,也因为要让自己能够进入解脱道修学而去恶修善。
 
  甚至于说一般的修禅定,要远离欲界男女欲,以及种种欲界饮食,想要生到色界天,也是为了自我而修的,所以都是因为有八个心识,能见闻觉知、能思惟、分析、比较。可是花草树木它仅有物性,它没有八个心识的心性,所以它没有佛性。那又如何能够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更没有自我意识要去造作善业或者恶业。所以花草树木它怎么可能说它要来去恶修善呢?花草树木怎么说它要怎么样成佛呢?这个是没有办法的。而且花草树木,它也不属于六道有情中的任何一道。花草树木它仅是因为有情的共业而出现在器世间,成为有情的增上果依报,来让共业有情受用滋长五蕴的所需。譬如说:器世间,在人间需要依靠团食来长养色身,这个团食里面就有所谓的蔬菜、水果、稻米,种种的果实还有药物,那么这些都是因为有情的业而出现的。那我们现在要来举一个经典里面的说法,让大家知道一下,花草树木它真的是有情吗?以及论中告诉我们说花草、树木、果实,还真的是众生受用的依报而已。
 
  在《佛说大般泥洹经》里面有这么讲:“一切草木作寿命想,如是说者我所不听,作是说者,当知是辈外道弟子。”在这个经中 佛就讲说:假如佛弟子要这样讲说,一切草木它都有寿命,等于把它当有情看待,那这样说的话,佛是不允许的。因为佛弟子要知道,有情必定要有心识、要有心性,要有心识、心性,才能够见闻觉知、熏闻、思惟种种的这些心性上的一些行相;花草树木仅有物性,它仅有向阳性、向下生长性,只有这种四大的物性而已。
 
  另外在《佛说罗摩伽经》里面,也这样讲:“草木非寿命,作寿命想,众生非草木,作草木想;于非因果,作因果想……普愿众生,离此诸想。”也就是众生应该要这样来看待这些花草树木:这些因果的部分,要知道众生有情在六道中轮回,是有因果关系的,与他所造作的一切善业、恶业、无记业是有关系的;可是花草树木,它是随着众生所造作的业,而示现在器世间让众生受用的。
 
  下面我们来引用《瑜伽师地论》里面 弥勒菩萨的开示来告诉大家,说花草、树木、果实,它是有情受用的依报,依照有情的心性以及有情的福本身,来受用这些花草树木的。这个论里面 弥陀菩萨有这样讲:“于外所得器世界中,饮食果药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消变不平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非时中夭,是名杀生增上果。若器世间众果尠少,果不滋长果多朽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诸果干枯或全无果,如是一切名不与取增上果。”
 
  我们来先看这两个业,感召了这样有情的受用的果实是什么?第一个说杀生。如果说有情在过去世,造作很多杀生的业,那么去受过可能三恶道的这些酬偿的业以后,回到人间来了;那么到人间来了,要受用什么样的福呢?因为杀害众生的命根,这是折损福德很大的恶业;既然是折损福德,那么来到人间以后,他所受用的福,当然不同于一般造作善业以及其它业的福。这里面 弥勒菩萨讲:这样的有情来到人间以后,他的饮食果实医药都很少,而且本身能够增长色身,以及消除病痛的势力是很弱的。而且这个众生吃这些东西,消化不会很好,经常生病。因此这样的一个杀生的业,杀害很多的有情,他就是还没有到众生共业的寿量的那个岁数就会中夭,这是因为他当初在过去世造作杀业的关系。
 
  第二种不与取指的就是说窃盗。窃盗虽然没有杀害有情的命根,可是夺取有情的财物,也是损福的恶业。这样损福的恶业,去受三恶道的果报,回到人间来以后,他的福当然不多,因为他只是在窃取众生的财物,是造作折损福业的恶业,所以他所生长的世间,他的这个果实非常少,或者说果实不成长,或者说果实都是腐朽烂坏,或者说果实里面都中空不会很饱满,或者说果实都是干枯,或者全部没有果实可以享用。这个就是因为造作窃盗了以后,到人间来,因为福薄所受用的增上果。所以这些花草树木,它只是有情业力本身共同感召的一个依报而已,它不可能说有佛性能够成佛的。这个题目我们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佛学

推荐图文
推荐佛学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