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23 13:03   浏览:455   回复:0

祖庭烟雨——江西禅宗祖庭走访记之一·天上云居

在中国禅宗史上,唐代的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堪称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在多部禅宗史书中,记载了当时禅宗学人参访两位大师的盛况:“江西主大寂(马祖),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并凑于二大士之门。”天下的禅宗学人都涌向江西、湖南,或者往返于两地之间,形成了一股“走江湖”的热潮。这便是今日“走江湖”这个词的来历,只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它的含义已与当初完全不同了。

2012年的暮春,我与两三位同好,登上了开住南昌的直达列车,开始了我们的“走江西”之旅。历史上的江西是禅宗的重镇,大师辈出,群星璀璨。禅宗中五家七宗的开山祖师,几乎都在江西住过,而且威名赫赫,留下了不少文物胜迹。能够朝礼这些祖庭,也是前世有缘,当属一桩幸事。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云居山。与云居山真如寺的法藏法师约好,在南昌碰面。4月14日早晨,我们到了南昌,租好车子,接上法师,直奔云居山。

云居山在永修县境内,距离南昌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据古地理志记载,从风水地理的角度讲,云居山应该算是南岳的余脉,南岳向东延伸,截止于云居山,因而云居山被称作“南岳之尽龙”。朱熹曾有诗云“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极言云居山之高广。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好似仙境一般,又兼危峦耸秀,景物清美,故被誉为“天上云居”。我们所要拜访的真如禅寺,就座落在云居山的主峰五老峰前,周边诸峰环列,如莲瓣攒簇,真如寺就安卧于莲花芯上。

这样好的风水地理环境,据传是唐代佛教界的风水大师司马头陀慧眼抉出的。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道容禅师接受他的建议,在此治基建寺。此后从唐至清,本寺英才迭出,很多禅宗大德在此住持过法席,或在此修行过,如道膺、佛印、圆悟、宗杲等。现当代,真如禅寺如此有名,则与一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分不开。

虚云老和尚,字德清,号古岩,出生于1840年,圆寂于1959年,世寿一百二十岁。他的一生以苦行卓著和证境高深而著称,是现代禅宗史上公认的两位开悟的大德之一(另一位是扬州高旻寺的来果老和尚)。他曾经从浙江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朝礼五台,途中风餐露宿,艰辛备尝,历时三年,始得完成心愿。后又从终南山出发,经陕、川等省,进入西藏,然后又从西藏孤身一人,翻越大雪山,遍历缅甸、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朝礼佛陀遗迹。这种“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的生活,堪称当代驴友们的鼻祖。虚云老和尚一生修复了多座禅宗祖庭,如云南祝圣寺,福建涌泉寺,广东南华寺、云门寺等等。云居山是虚老修复的最后一座祖庭。自1953至1959年,虚老用了六年的时间,将真如寺修复一新,殿堂僧舍林立,日常佛事活动井然。僧人们除日常劳作之外,还要学习经典,坚持早晚课诵、坐禅,戒行清净,道风整肃。

文革期间,真如寺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虚老的弟子一诚老和尚的领导下,真如寺才得以恢复,并继承了虚老在世时清净严谨的农禅并重之禅风,被中国佛教协会评为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

真如寺辉煌的历史,使我们选择了它作为江西之旅的第一站。离开南昌,进入云居山的盘山公路时,随着车行深入,地气越来越清凉、宁静和湿润。沿途人烟稀少,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村落。两侧青山相伴,上午十点多,我们就到达了真如寺。天气阴雨,车子经过赵州关、明月湖、真如湖,停在旧山门外面。安排好住宿,已是十一点,到了午斋时间。

2009年我来过一次真如寺,那次在寺里吃早饭,坐在最末一排,眼前一二百位僧人,统一着装,统一举止,统一唱默,尤其是他们虔诚地手托饭钵、高举至头的姿势,散发出一种神圣的光辉,令人有莫名的震撼和感动。我以为这次会重温这样的场景,所以要求随众过堂。进入斋堂后,依旧是规矩严明,男女居士分两个区域坐,前面都是出家师父。我恰好坐在女众的第一排,正在暗自庆幸可以观察得很清楚时,突闻耳边一声断喝:“起立!”“向后转!”“坐下!”还没等反应过来,人就已经随着这一排的大众脸朝后了。女居士变成了两两相对—得!这一下没什么可看的了,可以安心吃饭了……

云居山真如寺全景

中午,与同去的Y先生信步闲游,向寺院的右后方走去。转过虚怀楼,是一个空旷的院落,院北有一棵几人合抱粗的老银杏,树干苍古,树冠青青,沐浴在濛濛细雨中,生机盎然。据说,用银杏叶泡茶喝,具有降血糖血脂的功效,所以,深秋的时候,常住师父们就把被秋霜浸染、掉落一地的银杏叶拢在一起,清理晒干,装在麻袋里,然后在客堂门口贴上一张告示,有谁需要银杏叶治病,可以到寺医务室免费领取。

据寺志记载,这棵老银杏是唐时道膺祖师亲手种植的。道膺是洞山良价禅师的嗣法弟子,曹洞一宗的法脉实际上是由道膺祖师这一支发扬光大的,云居山因而成为曹洞宗的重要祖庭。鉴于道膺祖师在弘扬洞上宗旨方面功劳卓著,所以,有人提议将“曹洞宗”改为“洞云宗”。这里的“云”,既指云居道膺禅师,也指云居山真如寺。

真如寺禅堂外景

银杏树后,是老禅堂—真如寺的修行中心,也是真如寺最神秘的地方。云居山禅堂规矩之严,是出了名的,不唯女居士不得进入,男居士一样不允许。听说禅堂里有几位师父功夫了得,住了十多年,夜不倒单。由于云居山的禅堂保存了过去丛林的风格,规矩严,老参上座也多,加上每年冬季都要打十个禅七,所以,天下衲子没有不向往来这里的禅堂坐一坐香的。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在外面瞻仰了一会儿,向寺外走去。

真如寺虚云纪念堂

寺外有一条小路,路左是一畦一畦的菜园。下着小雨,田里空无一人。我上次来云居山的时候,还看见几位衣着简朴的师父,挽着裤腿在田间劳作,有的师父见了外客,眼睛都不曾抬一下,据法藏法师说,那是在参话头,哪有功夫打闲岔!噢,我恍然领悟,原来农禅是这样的,原来古人是这样边劳动边参禅的……

前行一二百米,是一个平房小院,院子里空无一人。有两棵老玉兰树,花有点开败了,白色的花瓣在雨中凌乱地落了一地,有的沾在湿泥里,已经变成了褐色。这里就是虚云和尚纪念堂,是在虚老当年所住茅棚的地基上修建起来的。正门上有一副对联:“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经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这是虚老生前自撰的一副挽联,是老人对自己一生的概括和感慨。我相信,了解虚云和尚生平的人,一定能体会出这副挽联中的沧桑况味。我们怀着虔诚的心,轻轻地走进去。屋内墙上挂着很多关于虚老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展柜里还有几套老人当年穿过的棉袍、海青、袈裟,以及僧鞋和帽子。棉袍上打着补丁。午后的纪念堂,没有游人,静悄悄的,但给人的感觉却很亲切。为了不打扰住在里面的出家人午休,我和Y先生仔细地看过照片,稍作逗留,继续向山里走去。

小路伴着一条活泼的山溪(碧溪),不断地向山里延伸。在山谷的开阔处,有一片茶园。这是真如寺的茶园。云居山因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自古就出产上好的绿茶,名叫云雾茶,又名攒林,色泽青翠,芳香醇郁,用山泉一泡,个个叶芽向上挺立,如竹笋攒聚,故名攒林。现在正是采茶的季节,附近有不少居士赶到云居山来帮忙。据寺里的法师说,这几天法师和义工们,晚上炒茶经常要炒到凌晨一两点—看来,要喝上一泡好茶,也不容易呢。我上次来云居山的时候,正赶上茶花盛开,娇嫩淡雅的小黄花,凑近一闻,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甜香味。花都这样香,茶叶自然也差不了。据我个人的体验,上好的云居山绿茶,色香味俱臻上乘,尤其是味道,并不亚于著名的西湖龙井。

茶园两侧的山上全是竹林,延绵不断。在北方人的心目中,竹子是很清贵的东西—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嘛,可是在云居山,漫山遍野都是竹子。由于太茂密,很多竹子都枯死在竹林里。我曾亲眼目睹师父们出坡,把枯死的竹子从林子里拖出来,一大堆一大堆的,然后劈碎了,给斋堂当柴烧。据法师们讲,云居山的茶也是用竹柴炒制的。竹子是充满清气之物,茶树在竹林中,得到清气滋养,茶叶又复被竹柴烘焙,想来云居山的茶,想不好喝也不可能吧。

下午,我们参观了佛印桥和谈心石。云居山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古道场,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官员士夫,像白居易、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吕居仁等,曾经在这里流连忘返过。真如湖畔的佛印桥和谈心石,就是当年佛印了元禅师和苏东坡居士之间一段方外之交的历史见证。

佛印了元是北宋时高僧,道行高邈,博学多才,性格豁达开朗,风流潇洒,因此吸引了很多文人学士与他交游。佛印禅师住持真如寺的时候,苏东坡被贬在黄州,两地相距不远,彼此常有诗文往来,有时东坡还亲自到寺里来看望禅师。他们之间的酬酢妙句,被时人评为可“与烟云争丽”。他们的交往留下了很多轶闻趣事。有一次,苏东坡到佛印的丈室,见无座椅,便戏道:“暂借和尚四大(身体)为座。”佛印很大方,回答说:“山僧有一问,道得便坐,道不得,即将腰间玉带输我。”东坡立即答应了。佛印道:“山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居士向甚处坐?”东坡一时语塞,只好履行诺言,把玉带解了下来,而佛印禅师则把云居山的衲衣回赠给他。

眼前的碧溪,就是当年佛印与东坡漫步的地方。据说有一次二人在溪边谈心,情趣相投,竟至通宵达旦,因此后人把溪上的石桥命名为“佛印桥”,而把两人并肩坐过的石头命名为“谈心石”。石桥只有两三米长,谈心石也不大,以今人的眼光看来,非常简朴,或者说不起眼,这应是物借人而名了。佛印桥旁边是近年挖浚的真如湖,上次来的时候,真如湖还没有命名,法师征询意见,我建议叫“东坡湖”,正与“佛印桥”相对,可以彰显历史上的这段佳话,吸引文人居士。现在看来,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

为了保持云居山重视禅堂和实修的传统,以及充分发掘古道场的文化底蕴,现任方丈纯闻和尚继任以来,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那天晚上,在法藏法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方丈寮的会客厅,拜见了纯闻大和尚。

我第一次见到大和尚的时候,是在2009年,当时他的奇特长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说那是罗汉相。或许是曾经长时间住禅堂的缘故,大和尚很讲威仪,坐和站的時候,身体笔直,说话常常处于觉照当中。

真如寺虚云和尚舍利塔

大和尚1971年出生,1991年在一诚老和尚座下剃度。受戒后,一直住在真如寺,亲近一诚老和尚。因慕师公虚云老和尚之德,大和尚曾三度发心,徒步朝礼五台,从云居出发,经湖北黄梅、安徽九华、河南龙门、少林等地,览圣迹,广见闻,博经学,参心性,一路虽风餐露宿,却道念日纯、志行日坚。因大和尚为人渊默淳厚,克己奉公,戒行清净,办道精勤,深孚众望,2004年,一诚老和尚特命他代理真如禅寺住持之职,2005年秋,正式继任方丈。

我们去的时候,大和尚正在写毛笔字,一群南昌居士围绕在他的身边。写完字后,大和尚拨出时间,与我们交谈了一会儿。其间,大和尚特地谈到云居山的未来发展计划。

他说,云居山要继续保持“锻造龙象之才”的“宗门炉鞴”之地位,必须充分利用云居山古道场的传统优势,坚持真修实证的宗风不变,以恢复虚云老和尚1958年开办的云居山佛学苑和系统整理云居山历代祖师法语为契机,努力提高全寺僧众的佛学修养,主动吸收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佛法人才,逐渐形成一种学修相互促进,僧俗二众、山里山外互相激扬,不断强化本山之中心辐射作用的发展格局。

为了落实这一计划,大和尚讲,云居山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有两个:

一是在赵州关外筹建“国际禅修院”。赵州关外有几千亩林地,现已经被真如寺购回,常住准备在此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禅修中心,由台湾的李祖源先生负责设计。这座禅修中心将面向广大信众,包括外国人。二是恢复虚云和尚1958年创立的云居山佛教研究苑,系统整理《云居山历代祖师法汇》,定期开办居士禅修培训班,为未来的禅修院培养骨干力量。此外,大和尚还准备编辑一系列的禅宗书籍,阐述五宗法脉在云居山的传承历史,还想编辑一本《云居山禅修仪轨》,创办一份刊物,等等。

作为一山方丈,大和尚法务繁忙,尤其是真如寺这样的名刹,要继续保持“天下禅堂”的美名,非常不容易,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可谓任重道远。这几天,因为寺里有一位老和尚圆寂了,大和尚有很多事要处理,我们略坐一会儿,便告辞了。 (待续)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