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681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8-29 21:49  楼主
若从身因缘。生罪恼忧。缘生罪恼忧已。从是解止不着度。不复从是因缘更痛。道弟子如是。从身得要出

第八五法。令生起道。五慧定。道德者无所著无所供从。是一慧内自生

是定恒人不能致。慧者可。如是二慧内起生。是定从一向致得猗得道行。如是三慧内起生

是定见致乐行受亦好。如是四慧内起生。是定从是定自在坐自在起。如是五慧内起生

第九五法。当知五解脱。若学者道说经从道闻。亦慧人说从慧人闻。亦同学者闻。已如说闻知法义行。已解法便解义。已解义便受。已受便喜。已喜身乐。已乐便意定。定意如有知如有见。已如知见便却不用。已不用便不着。已不着如便得解脱。是行者一解脱

已行者得住未正意。得正意未定意。得定意未解结。得解结未得无为。便致无为。或时佛亦不说经。慧者同学者亦不说经。但如闻如受竟便自讽读。是行者二解脱

或时佛亦不说经。慧者同学者亦不说经。但如闻法如受法。具说学者。是行者三解脱

或时佛不说经。学者但如闻如受法。独一处计念。若如闻如受法。具讽读便如应解如法解。是行者四解脱

或时不如闻不如受。亦不计念。但从行取一定相熟受熟念熟。行已受定相熟受熟念熟行熟。随便如法。便如应解。便如法解。已如应解。已如法解。便可生已可生便哀生。已哀生便身乐。便身知乐。已乐意便止。便如有知有见便悔。已悔便不欲。已不欲便得解脱。行者五解脱。若道行者。得是止得是行。意未得止便止。意未定便定。结未尽便尽。未得度世无为便得度世无为

第十五法自证知。一不学阴。二不学戒。三不学定。四不学慧。五不学度世解脱。是学者五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

第一六法者。竟无为。不共取重。等身行止在佛慧同学者。是法不共取重。从是得爱。从是得敬。可意已得爱。已得敬行。聚合不诤讼。一向行定致忍。等口言等心行所有戒行。不犯不穿不缓不藏不失。为有道者可具足行。如是辈行戒者。我亦戒者。当应比共慧者同学者。所求道要厌者。但行直灭苦。如是辈我亦如是辈。应比共慧者同学者。是法不共取重。亦若所有利法致从法得。一切所得在随器中。如是利当为同学。共无有独匿。是法不共取重。为从是爱得敬得可意。已得爱已得敬已得可意。已得行得合得聚。不诤不讼。一心行定。从是致忍

第二六法。护行六共居。眼见色亦不喜亦不恶。但观行意正知。耳鼻口身意法观亦不喜亦不嗔但观止意不忘

第三六法。可识。六内入。眼内入。耳鼻口身意内入

第四六法。可舍。六爱。眼更爱。耳鼻口身意更爱

第五六法。可减。六不恭敬。一为不恭敬佛。二为不恭敬法。三为不恭敬同学者。四为不恭敬戒。五为恶口。六为恶知识

第六六法。可增。六恭敬。一为恭敬佛。二为恭敬法。三为恭敬同学者。四为恭敬戒。五为好口。六为善知识

第七六法。难受。六行度世。若有言。我有等意定心。已行已有。复言。我意中嗔恚未解。便可报言。莫说是。何以故。无有是。已等心定意已行已作已有。宁当有嗔恚耶。无有是。何以故。有等心定意。为除嗔恚故

二为若行者言。我有慈意定心。已作已行已有。但有杀意不除。可报。不如言。何以故。已慈心定意已行已作已有。宁当有杀意耶。无有是。何以故。已有慈意定心。为无有杀意

三为若学者。我有喜心等定意。已行已作已有。但意不止不可报言。莫说是。何以故。无有是。已有等意定心。已行已增已有。宁不定不可耶。无有是。何以故。等意定心。为除不可不定故

四为若学者言。我有观定意。已行已作已有。但爱欲嗔恚未除。可报言。莫说是。何以故。已有观定意。便无有爱欲嗔恚

五为若行者言。我无有疑。但意不能。可报言。莫说是。何以故。解要无有疑故

六为若行者言。已得定意已足。但意往念识。可报。不如言。无有是。亦不应是念。得定意无所念已足。复意行念识无有是。何以故。意已得度者。不应复念

第八六法。当令有六念。一为念佛。二为念法。三为念同学者。四为念戒。五为念与。六为念天

第九六法。当知。六无有量。一为见无有量。二为闻无有量。三为利无有量。四为戒无有量。五为事无有量。六为念无有量

第十六法。证自知。六知。一神足。二彻听。三知人意。四知本从来。五知往生何所。六知结尽。是行者六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

第一七法。行者竟无为。七宝。一为信宝。二为戒宝。三为愧宝。四为惭宝。五为闻宝。六为施宝。七为慧宝

第二七法。可行。七觉意。一为意觉意。二为分别法觉意。三为精进觉意。四为可觉意。五为猗觉意。六为定觉意。七为护觉意

第三七法。当知。七有。一为不可有。二为畜生有。三为饿鬼有。四为人有。五为天有。六为行有。七为中有

第四七法。可舍。七结。一为爱欲结。二为不可结。三为乐有结。四为自憍慢结。五为邪结。六为痴结。七为疑结

第五七法。可减恶人七法。一为不信。二为无有愧。三为无有惭。四为无有精进。五为忘意。六为不定意。七为无有慧

第六七法。增慧。七慧者法。一为信。二为愧。三为惭。四为发精进。五为守意。六为定。七为慧

第七七法。难受知。七识止处。有色身异身异相。譬如或人中或天上。是为一识止处

有色若干身一想。譬如天上天。名为梵。上头有。是为二识止处

有在色处。一身一想。譬如天名为自明。是为三识止处

有无有色处行者。一切从色度灭恚念无有量行止。譬如天名为空。是为四识止处

有无有色处行者。一切从空得度行识无有量止。譬如天名为识。是为五识止处

有不在色行者。无有想亦不离想。譬如天名为无有想。是为七识止处

第八七法。行令有定意。一为直见。二为直念。三为直语。四为直法。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意

第九七法。当知。七现恩。一为若道行者。意在佛信入道根生住无有能坏。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亦余世间行者。二为持戒守律摄戒。出入成畏死罪。持戒学戒。三为有好知识。有好同居。有好自归。四为独居不二共牵行牵身牵意。五为持精进行。坚精进行。不舍道法方便。六为意计。宁身肌筋骨血干坏。但当所应行者发精进。七为有瞻者坚行者。不舍方便者。道法行应得。已未得精进不得中止。守意行最意持行自久行久说意不忘。七为念慧行知生灭得慧意。是为七现恩

第十七法。当令有证。一有法。二有解。三知时。四知足。五知身。六知众。七知人前后。是行者七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知有持慧意观
682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8-30 21:04  楼主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下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第一八法。行者为增本行未得慧法八因缘。何等八。一为若行者依受教诫行。亦依慧者同学者。是本行。未得慧便得慧。是为一法因缘

已依佛亦余慧者同学者。得时时闻微法经。是增本行。不得本慧便得本慧。是为二法因缘已闻法。却身却意。从是本行因缘。不得慧便得慧。是为三法因缘

已闻法。精进行。从是增本行。不得慧便得慧。是为四法因缘

守意行尽力自久作久说欲念得念。是增行。不得慧便得慧。是为五法因缘

受语亦如受法行。是增行。不得慧便得慧。是为六法因缘乐法乐行数说经。是增行。不得慧便得慧。是为七法因缘

知五阴增减见行。若是色若是色习。若从是色得灭。是痛痒思想生死识。是识是从是识得度。是增本行。未得慧便得慧。是为八法因缘

第二八法。可行得道者。八种道。一为直见。二为直念。三为直语。四为直法。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意。八为直定

第三八法。当知八世间法。一为利。二为不利。三为名闻。四为不名闻。五为论议。六为称誉。七为乐。八为不乐

第四八法可舍。一为不直见。二为不直念。三为不直语。四为不直法。五为不直业。六为不直方便。七为不直意。八为不直定

第五八法。可减。八瞢瞢不精进道。行者。若在郡在县在聚亦余处。依行清朝起。着衣持应器。入郡县求食。意计当得多可意啖食。已行不得多可啖食。便念今日自不得多可意啖食。身羸不能坐。当倾卧便倾卧。不复求度世方便。未得当得。未解当解。当自知不自知。是为一瞢瞢种不精进道

行者。若在郡在县在聚亦余处。依行清朝起。着衣持应器。入郡县求食。意计。当多可意啖食。自得多可啖食。自意念我为朝得多可啖食。便自念朝得多可啖食。为我身重。不能行不能坐。令我倾卧。便卧。无有度世方便。所应得不得。所应解无解。所应自知不自知。是为二瞢瞢种

或有时行者。或时应出行道。便意生我为应出行道。我不能出行道。不能受教诫行。令我倾卧。不复求度世方便。当得未得。当解未解。当自知未自知。是为三瞢瞢种

或时行者。昼日行道。意计朝行道来。念身羸不能坐行。令我倾卧。便倾卧。无有度世方便。当得不得。当解不解。当自知证不自知证。是为四瞢瞢种

或时行者。应好行。便计我应好行。我不能行。不能奉受教诫。令我须臾间倾卧。便倾卧。不求度世方便。应及者不及。应解者不解。应自知证不自知证。是为五瞢瞢种

或时行者计。我朝以行道。已身羸不能坐。令我倾卧。已倾卧。不求度世方便。应得不得。应解不解。应自知证不自知证。是为六瞢瞢种

或时行者。已得病苦。便念我已苦得病。身羸不能行不能坐。令我倾卧。便倾卧。无有度世方便。当得不得。当解不解。当自知证不自知证。是为七瞢瞢种

或时行者。适从病起。不久便念。我为适从病起。身羸不能行坐。令我倾卧。便倾卧。不求度世方便。当得不得。当解不解。当自知证不自知证。是为八瞢瞢种

第六八法。行增道。八精进方便道。行者。若在郡在县在聚亦余处。依行清朝起。着衣持应器。入郡县求食。意计。当得多可啖食。不得多可啖食。自意计。我朝不得多可啖食。身轻能行坐。令我作方便。未得令得。未解令解。未自知令自知。是为一精进方便

或时行者。若在郡在县在聚亦余处。依行清朝起。着衣持应器。入郡县求食。意计。当得多可啖食。便得多可啖食。便念已。朝得多可啖食。身有力能前坐行。令我求方便。未得当得。未解当解。未自知当自知。是为二精进方便

或时行者。当出行意生。我为应出。身不能行。亦不能受教诫行。令我教敕求方便。为自作道方便。未得者致得。未解者致解。未自知致自知。是为三精进方便

或时行者。已行道生。我已行道来。不能自行道。不能奉事教诫。令我开所犯。令有方便。未得当得。未解当解。未自知当自知。是为四精进方便

或时行者。应行便念。我不能作行成教。或令我居前求方便。便前行方便。末得当得。未解当解。未自知当。自知。是为五精进方便

或时行者。尽行便念。我已尽行。不能复行。成教诫。令我能得闭所犯。便求方便。所犯闭。未得当得。未解当解。未自知当自知。是为六精进方便

或时行者。身有病苦极。便念我有病苦极。有时从是病死。念我须臾间求方便行。未得当得。未解当解。未自知当自知。是为七精进方便

或时行者。适从病起不久便念。身适从病起畏恐病复来。今我居前求方便行。便居前求方便行。未得得未解解。未自知自知。是为八精进方便

第七八法难受八解脱。或时行者。内想色外观色。若少好丑所色。自在知自在见。意想亦如有。是为一解脱

或时行道者。内思色外见色。是为二解脱

或时行着。净解脱身知受行。是为三解脱

一切度色灭恚若干念不念无有要空受空行。是为四解脱

一切度空无有要识受行一切度识无所识有不用受行。是为五解脱

一切度无所有不用无有想亦非无有想受行。是为六解脱

一切度无有想亦不无有想行。是为七解脱

灭想思身知受行。是为八解脱

第八八法。合有八大人念。何等为八

一为念道法。少欲者非多欲者

二为道法。足者不足者。无有道法

三为道法。受行者不受行者。无有道法

四为道法。精进者不精进者。无有道法

五为道法。守意者不守意者。无有道法

六为道法。定意者不定意者。无有道法

七为道法。智慧者不智慧者。无有道法

八为道法。无有家乐无有家不乐。共居有家乐。共居无有道法。是为八大人念

第九八法。当知八法。知为何等。内想色外见色少端正不端正得摄色知自在亦自在见意念计。是为一自在

内念色外见色。见色不啻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如是想。是为二自在

内无有色想外见色少端正不端正所色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如是想。是为三自在

内不念色外见色。不啻端正不端正所色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如是想是为四自在。内念色想外见色青青色青明青见。譬如华名为郁者。青青色青明青见。如是内色想外见色。青青色青明青见。如是想。是为五自在内知色想外见色。黄黄色黄明黄见。譬如加尼华。最明色衣黄黄色黄明黄见。如是内色想外见色。黄黄色黄明黄见。如是想。是为六自在

内色想外见色。赤赤色赤明赤见。譬如绛色华。亦最色绛衣。赤赤色赤明赤见。如是行者。内色想外见色。赤赤色赤明赤见。如是色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如是想。是为七自在。内色想外见色。白白色白明白见。譬如明星亦最成白衣。白白色白明白见。如是行者。内色想外见色。白白色白明白见。如是色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有如是想。是为八自在。第十八法。时知当自知。八无有着行者。力无所著行者爱欲见。譬如火如是见知如是见见。令爱欲念爱往使慧意不复着不著者。是为一力

四意止行已足无所著者。是为二力

四意断行已足。是为三力

四禅足行已具足。是为四力

五根行已足。是为五力

五力行已足。是为六力

七觉意行已足。是为七力

八行行已足。是为八力。是为行者八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
683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8-30 21:06  楼主

第一九法行者。多行九意喜。何等为九。一为闻法喜。二为念喜。三为喜喜。四为乐喜。五为受猗喜。六为安喜。七为定喜。八为止喜。九为离喜

第二九法。精进致净。何等为九。一为精进度致净。二为意度致净。三为见度致净。四为疑度致净。五为道道致净。六为慧见如净。七为见慧爱断度致净。八为断种。九为度世。第三九法。当知九神止处。何等为九。有色象神止处。若干身若干想非一。譬名为人亦一辈天。是为一神止处

有色神止处。若干身非一一想。譬天名为梵意命上头致。是为二神止处

有色神止处。一身若干想。譬天名为乐明。是为三神止处

有色神止处。一身一想。譬天名为遍净。是为四神止处

有色神止处。不受想不更想。譬天名为无有想。是为五神明止处

有无有色神止处。一切度色灭恚不可不念。若干身无有量空受行。譬天名为空慧。是为六神明止处

有不色神止处。一切竟度空无有量识慧行意止。譬天名为识慧行。是为七神明止处

有不在色神止处。一切从识慧竟度无所有慧受行度。譬天名为无所念慧。是为八神明止处

有无有色神止处。一切从无所欲慧竟度无有思想亦不得离思想受竟止。譬天名为无有思想亦不离思想。是为九神明止处

第四九法当拔九结。何等为九。爱欲为一结。嗔恚为二结。憍慢为三结。痴为四结。邪见为五结。疑为六结。贪为七结。嫉为八结。悭为九结

第五九法。当灭九恼本。何等为九。若行者有欲施恶施。令不安施令侵亦念余恶。若行者向念。是从是生恼。是为一恼

若行者。已有作恶。已施恶已不安。已侵亦余恶已施若行者向念。是从是生恼。是为二恼

若行者。后复欲施恶欲施令不安欲施侵欲施余恶。若行者向念。是从是生恼。是为三恼。若行者有亲厚有欲施行者亲厚恶欲施恶欲施不安欲施侵欲余恶。若行者向念。是从是复生恼。是为四恼

若行者。有亲厚有者。已施恶已施不安已施侵已施余恶。若行者向念。是从是生恼。是为五恼

若行者。有亲厚后复欲施行者。亲厚恶欲施不安欲施侵欲施余恶。若行者向念。是从是生恼。是为六恼

若行者。有恐不相便有者助行者。恐不相便。欲施安欲解侵不欲令有余恶。若行者向念不可。是从是生恼。是为七恼

若行者有恐不相便有者欲助行者。不相便已施安已解侵。不欲令有余恶。若行者向念不可。是生从是生恼。是为八恼

若行者有恐不相便有者为行者。恐不相便已助已安已解侵亦余恶。若行者向念不可。是令不相便者令安。从是生恼。是为九恼

第六九法。当思惟除九意恼。何等九。或时行者。是为我令亡。令我他有。令我无有乐。令我不安隐。已施我恶。持是恶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一

或时行者。是为我令我亡令我有他。令我无有乐。令我不安隐。见作我恶持是恶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二

或时行者。是为我令亡令我有他。令我无有乐。令我不安隐。会作我恶。持是恶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三

或时行者。有时是意生所我有亲厚令亡令有他令无有乐。令不安隐。已施恶持是恶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四

或时行者。有时是意生所。我有亲厚。令亡令有他。令无有乐。令不安隐。为见作恶。持是恶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五

或时行者。有时是意生所我有亲厚。令亡令有他。令无有乐。令不安隐。为会作恶。持是恶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六

或有时行者。有是意生所。我不相便所。我念恶念。令不安隐。念令不吉。为令我怨有利令安令乐令安隐。已作持是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七

或有时行者。有是意生所。我不相便所。我念恶念。令不安隐。念令不吉为令我怨有利令安令乐令安隐。见作持见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八

或有时行者。有是意生所。我不相便所。我念恶念。令不安隐。念令不吉。为令我怨有利令安令乐令安隐。欲作持是恼意向。若行者向念是。是为九

第七九法。难受九依住。何等九。若行者得信依住。能舍恶受好。是为一依住。若行者意着行舍不欲行。是为二依住。若行者起精进舍不起精进。是为三依住。若行者闲处自守舍不守。是为四依住。若行者能堪依住。如是依得住已得正校计。是为五依住。若行者舍一法。是为六依住。已舍一法便晓一法。是为七依住。已晓一法便受一法。是为八依住。已受一法便行一法。是为九依住

第八九法。起包九次定。何等九。意止初禅为一定。从一次二禅竟为二定。从二次三禅竟为三定。从三次四禅竟为四定。从四次禅竟空定为五定。从空次竟度识为六定。从识次竟度无有欲为七定。从无有欲次竟度无有思想为八定。从无有思想次竟度灭为九定。第九九法。当知九不应时人不得行第九行不满。何等为九。一或时人在地狱。罪未竟不令应得道

二或时在畜生。罪未竟不令应得道

三或时在饿鬼。罪未竟不令应得道

四或时在长寿天。福未竟不令应得道

五或时在不知法义处。无有说者。不能得受。不令应得道

六或时在聋不能闻不能受。不令应得道

七或时在喑不能受。不能讽说。不令应得道

八或时在闻不能受。不令应得道

九或时未得明者。无有开意说经。不令应得道

第十九法。自证知无灭。何等为九。一灭名字苦。二灭六入。三更受灭。四痛灭。五爱灭。六受灭。七有求灭。八生灭。九老死灭。是为行者九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

第一十法。多增道能守法者。有救法者。何等为十。一者若有道弟子从如来受。随信本生立。无有能坏者。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亦余世间

二等净戒行摄守律。能晓行处随畏见罪见如教诫学

三为有慧知识。有慧相随。有慧相致

四为独坐思惟。行牵两制。制身制意

五为受精进行。有瞻有力。尽行不舍方便净法

六为意守居最意微妙随为远所作所说能念能得意。

七为慧行。从生灭慧。随得道者。要却无有疑。但作令坏苦灭

八为受好语。如好法言随行

九为喜闻法。喜闻法行。但乐数说法

十为所有同学者。共事能作精进身助。是为十救法。从后缚束信戒慧独坐思惟。行者精进意慧。受好言欲说经。身事如等不止。是名为救

第二十法。可作十种直。何等为直。一为直见。行者便邪见行得消。亦从邪见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见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二为直思惟计。消邪计。亦从邪计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思惟计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三为直言消邪言。亦从邪言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言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四为直行消邪行。亦从邪行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行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五为直业消邪业。亦从邪业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业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六为直方便消邪方便。亦从邪方便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方便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七为直念消邪念。亦从邪念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念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八为直定消邪定。亦从邪定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定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九为直度消邪度。亦从邪度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度因缘非一。若干好法致从行具行

十为直慧消邪慧。亦从邪慧因缘非一。若干弊恶行生能得消。亦从直慧因缘非一。若干好法得足具行

第三十法。当了知十内外色入。何等为十一为眼入。二为色入。三为耳入。四为声入。五为鼻入。六为香入。七为舌入。八为味入。九为身入。十为粗细入

第四十法。可舍十内外盖。何等为十。一为内欲盖。二为外欲盖。具足从是无有慧。亦无有解。亦不致无为度世

三为恚。四为恚。相设恚是亦盖。设恚相是亦盖。具足从是不致慧。亦不致解。亦不致无为度世

五为睡。六为暝。设睡是亦盖。设暝是亦盖。具足从是不致慧。亦不致解。亦不致无为度世。七为恼。八为疑。设恼是亦盖。设疑是亦盖。具足从是不致慧。亦不致解。亦不致无为度世。九为或净法中疑。十为或恶法中疑。设净法中疑是亦盖。设恶法中疑是亦盖。具足从是不致慧。亦不致解。亦不致无为度世。第五十法。可令减十事。恶行何等为十。一为杀。二为盗。三为犯色。四为两舌。五为妄语。六为粗语。七为绮语。八为痴。九为嗔。十为邪意

第六十法。行令多十净行。何等为十。一为离杀从杀止。二为离盗从盗止。三为离色从色止。四为离两舌从两舌止。五为离妄语从妄语止。六为离粗语从粗语止。七为离绮语从绮语止。八为离痴从痴止。九为离嗔从嗔止。十为离邪意从邪意止

第七十法。难受了十德道居。何等为十。一为已舍五种。二为六正道德。三为守一。四为依四。五为自解不复待解。六为已舍求。七为所求已清净。八为身行已止。九为口语已行止。十为意行已止。意最度慧最度行具足。名为最人

第八十法。令竟十普定。何等为十。一为在比丘为地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二为在行者比丘为水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三为在行者比丘为火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四为在行者比丘为风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五为在行者比丘为青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六为在行者比丘为黄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七为在行者比丘为赤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八为在行者比丘为白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九为在行者比丘为空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十为在行者比丘为识普上下遍不二无有量

佛十力。何谓为十力。一者佛为处处如有知当尔不尔处不处如有知从慧行得自知。是为一力

二者佛为过去未来现在行罪处本种殃如有知。是为二力

三者佛为一切在处受行如有知自更慧行得知是。是为三力

四者佛为弃解定行亦定知从是缚亦知从是解亦知从是起如有有知。是为四力

五者佛为如心愿他家他人如有知。是为五力

六者佛为杂种无有量种天下行如是有知。是为六力

七者佛为他家他根具不具如有知。是为七力

八者佛为无有量分别本上头至更自念如有知。是为八力

九者佛为天眼已净过度人间见人往来死生如有知。是为九力

十者佛为已缚结尽无有使缚结。意已解脱从慧为行脱见法自慧证。更知受止尽生竟行所行已足。不复往来世间已度世如有知。是为十力

第九十法。自证知十足学不复学。何等为十。一为直见。已足不复学直见

二者直思惟计已足不复学直思惟计

三者直言已足不复学直言

四者直行已足不复学直行

五者直业已足不复学直业

六者直方便已足不复学直方便

七者直念已足不复学直念。

八者直定已足不复学直定

九者直得度世已足不复学直得度世

十者直慧已足不复学直慧。是为学行者百法。法百说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感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

所上说学者听说法。上说亦净。中说亦净。已竟要说亦净。有利有好足具净竟行已见。是名为十报法。如应是上说为是故说。舍利曰已说竟。诸受着心蒙恩。
684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8-30 21:08  楼主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类国。行拘类国法治处。是时贤者阿难。独闲处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妙。但为分明易现。便贤者阿难。夜已竟起到佛。已到为佛足下礼已讫。一处止已止一处。贤者阿难白佛。如是我为独闲处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妙。但为分明易现。佛告阿难。勿说是分明易知易见。深微妙。阿难。从有本生死。是阿难。从本因缘生死。如有不知不见不解不受。令是世间如织机蹑撰往来。从是世后世。从后世是世。更苦世间居。令不得离世间。如是因缘。阿难。可知为深微妙。从有本生死明亦微妙。若有问。有老死因缘。问是。便报有因缘。何因缘阿难老死。便报生故。若有问。有生因缘。问是。便报有因缘。何因缘生。有故为生。若有问。有因缘有。便报有因缘有。何因缘有。报受因缘有。若有问。有因缘受。报有因缘受。何因缘受。报为爱求因缘受。如是阿难。从爱求因缘受。从受因缘有。从有因缘生。从生因缘老死忧悲苦不可意恼生。如是为具足最苦阴。从是有习。生因缘阿难为老死。是故说。是为从是致有是。当从是阿难分明。为生因缘老死。若阿难无有生。为无有鱼鱼种。无有飞鸟飞鸟种。为无有蚊虻蚊虻种。为无有龙龙种。为无有神神种。为无有鬼鬼种。为无有人人种各各种。若如有如有无有。亦无应有令有生。一切阿难无有生。为有老死不。阿难白佛言不。佛便告阿难。从是因缘当知。为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老死为生故。生因缘阿难为老死。生因缘阿难为老死。若有问。有因缘生。可报有因缘生。何因缘生。为有因缘故。从是阿难因缘当知。令从是有有因缘生。若阿难有因缘无有。宁有鱼鱼种。飞鸟飞鸟种。蚊虻蚊虻种。龙龙种。神神种。鬼鬼种。人人种各各种。如应应有无有。亦无有者为有无有。一切阿难无有。为有生不。阿难言不。是故阿难从是发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生为有有故。从有因缘阿难为生。若有问。有因缘有。便言有。何因缘阿难有。可报为受因缘。有因缘有。如是分明为受因缘有。设阿难受因缘无有。亦无有受有。一切阿难无有受。为有现不。阿难报不。如是阿难。为从是起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有受。受因缘阿难为有。有因缘阿难受。有因缘阿难受。如是问对。为有何因缘有受。可报爱因缘。从是因缘阿难当知。为爱因缘受。若阿难无有爱。亦无有受。亦无有当受。一切阿难无有爱。为有受不。亦有受名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为从是发。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为爱因缘受。爱因缘阿难为受。如是阿难为爱因缘求。求因缘利。利因缘计。计因缘乐欲。乐欲因缘发求。以往爱因缘便不欲舍悭。以不舍悭因缘便有家。以有家因缘便守。从守行本。阿难便有刀杖。从有刀杖。便有斗诤言语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若阿难。本无有亦无所守。亦无有守。一切阿难无有守。为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是从是发。是为本是为习是为因缘。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从守故阿难便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如是但为多苦为从五阴习致。家因缘令有守。是故为说是当从是知。阿难。为家因缘守。若家因缘无有。已无有受。当何因缘有家。一切家因缘无有。宁有家不。宁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有守。为守故从家阿难令有守。难舍悭因缘令有家。从是因缘有是。当从是因缘知。阿难。为难舍悭因缘令有家。若难舍悭阿难无有。亦无有受。已无有受。宁当有悭难舍不。一切阿难悭难舍已无有。宁当有家不。阿难白佛言。无有。如是阿难。从是起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受家。悭难舍故阿难令有家。从往受阿难因缘令有悭难舍。是故有是言。亦从是因缘有是。如是当从是因缘阿难可解。为从发受。从是受悭难舍。若阿难发受无有。宁有受。亦何因缘往受。一切阿难无有发受。宁当有悭难舍不。阿难白佛言不。如是阿难。从是起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悭难舍为发往受。故亦为发有因缘。故阿难受有悭难舍。欲贪因缘阿难令有发。是故说是。当从是因缘阿难知。为从欲贪因缘令发。若欲贪阿难无有。已无有因缘。亦何因缘当有欲贪。一切阿难欲贪无有。宁当有发往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是发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发为有欲贪。故为从欲贪阿难令发。已发从发往令有欲贪。是故为说。当从是因缘知。为从发往令有欲贪。若无有发往阿难亦无有令发往。一切阿难虽发往若有贪欲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为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贪欲为有。发往因缘令有欲贪。从是利故阿难令发往。为从是说是当从是因缘知。为从利因缘令发往。若阿难以无有利亦无有求。亦何因缘有求。一切阿难已无有利。宁当有发往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发往利故利故亦发求。从求因缘故令有利。故说是从是因缘当知。令从求因缘有利。若求因缘阿难无有。亦何因缘有求。亦从何因缘求。一切阿难以无有求。若有见利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为有利为有求故。求故阿难令有利。从爱故令有求。是故说当从是知。令从爱求。若阿难无有爱。亦无有求。亦无有因缘求亦无有爱。一切阿难爱无有。宁当有求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有爱故令有求。求故令有爱。彼阿难欲爱亦有爱。是二皆痛相会。有痛因缘阿难若有。问是。便言有。何因缘有。便言更因缘有。从是因缘阿难亦当知。令更因缘痛。若阿难眼不更。亦无有应当更。眼亦不得更。一切阿难眼已不更。宁有眼更不。亦有眼当因缘生不。为乐为苦为亦不乐亦不苦。阿难应不。如是阿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眼更痛。眼更因缘阿难令眼知痛。耳亦如是。鼻亦如是。舌亦如是。身亦如是。心不更阿难亦无有当更。亦无更因缘令心更。一切阿难心无有更。宁当有心更入因缘令有痛不。令有乐不。令有苦不。令有不苦不乐不。阿难应不。如是阿难。是为有是为本是为习是为因缘。痛令有更。心更因缘阿难令有痛。若有问。有因缘更不。对为有。何等更有因缘。对为名字因缘。当从是阿难可知。令从名字因缘更。若从所处有亦从所处应受。令名身聚有。若阿难。从所处有。亦从所处应受无有。为有更有名字不。阿难言不。若阿难从所处有。亦从所应受无有。今名身有无有。宁当有对更不。阿难言不。一切阿难。名字亦色身无有。为有更不。为从有更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为从是是发。为从是是本。为从是是习。为从是是因缘。从是是更令从是名字。名字因缘阿难令有更。阿难有名字因缘。设有问。便对为有。何因缘名字。谓识因缘为有。当从是因缘阿难解知。为识因缘名字。若识阿难不下母腹中。当为是名色随精得驻不。阿难言不。若识阿难母腹已下不得驻去。为有名字得致不。阿难言不。识阿难为本。若男儿若女儿已坏已亡。令无有为。得名字令增长令所应足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是起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为名字从识。识因缘阿难为有名字。有因缘阿难识。若问是。便对有。从何因灭有识。名字因缘有识。当从是因缘阿难分别解。为名字因缘识。若阿难。识不得名字驻。已识不得驻得增上。为有生老死苦习能致有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是致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识令有名字。名字因缘有识。是如是为识因缘名字。名字因缘识。止是说名止是处。对止是诤本现。当从有慧莫受。几因缘阿难为计痛是为身。阿难言。是法本从佛。是法正本。佛自归本。佛愿令佛说。令从佛说。是说受解利。佛言。听阿难。善哉善哉。谛受念。佛便说。贤者阿难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或阿难有见。是痛为身。或有见。是痛计非身。但为身更痛法见是为身。或一身为是痛。见不为身亦不为痛法。见痛法计是不为身。但为见是身为身彼阿难或为在是痛计为身。当为对说是。是痛贤者为三辈。有乐痛。有苦痛。有不乐不苦痛。是贤者。三痛见何痛应作身。乐痛时阿难是时二痛已为灭。为苦亦不乐亦不苦。是时但为乐更。乐痛阿难非常。苦要灭。乐阿难痛已灭。离身不在身计。是如是是时阿难苦痛便时。是时为两痛已灭。为乐亦苦。是时但为更苦痛。苦阿难痛非常。苦尽法。苦阿难痛已尽。身不复更知。是时阿难亦不苦亦不乐不更是痛。是时两痛灭。痛亦苦。但为是时不苦不乐更是痛。不苦不乐阿难痛法非常苦尽。不苦不乐阿难痛已尽。应无有身。自有是计。或阿难为行道。为是非常法。痛为计见身。或有阿难为行道。放散乐苦痛。为自见计身。如是阿难。因缘不应可为痛作身见身。彼阿难。或不痛计见是身。但为身法更痛。便可报。若贤者无有痛更。亦不见所更。宁当应有是不。是时阿难比丘不痛为见计非是身。宁应是法更痛亦见是身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是因缘亦不应亦不可令或一无有痛计是身。但为身更痛。彼阿难所不计痛为身。亦不见是痛非身。亦不身更痛。亦痛法不见不计是身。但为计我为不觉是身。是身。便可报。一切贤者自计身。不更痛。宁应有身不。是时比丘不痛为身。身亦不更痛。痛法亦不为身。有身但为不觉身耳。如是观身。宁应身不。阿难言不。如是因缘阿难不应令无有痛为身。亦不身为更。亦不应法为身。亦不应不觉身为身。如是阿难。一切痛为作身已痛见见是身。几因缘阿难或为行道。不为痛作身为见不见身。阿难报。是法本从佛教。令亦从佛。愿佛为说。佛说已。弟子当受。令是说当为解利。佛告阿难。听是受。是谛受。重受念。是当为说。如是贤者阿难从佛闻。佛便说是。有阿难比丘不为痛作身。亦不见痛为身。亦不为身更。亦不痛法计为身。亦不见身见为身。亦不从或有是身。亦不从是见。见是身已如是见。不复致世间。令不复受世间已不复受致世间。便不复忧已不复忧。便无为度世。便自知为已。尽生老病死忧。已毕行已足。所应作已作。不复还在世间。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不计痛为身。自方便作。亦不见见为身。几因缘阿难或为行道。为色作身。阿难报法本从佛教。令亦从佛。愿佛为说。佛说已。弟子当受。令是说当为解利。佛告阿难。听是受。是谛受。重受念。是当为说。如是贤者阿难从佛闻。佛便说是。有阿难或为行道。为少色行为身。阿难或为行道。为不少色行为身。亦色无有量行为身。但为少不色行为身。或有阿难为行道。亦不为少色。亦不为无有量色亦不色少行为身。或有阿难为行道。亦不为少色。亦不为无有量色。亦不无有少色行为身。但为不色无有量行为身。彼阿难或为行道。少色行为身。现在阿难或为行道。少色行为身。己身坏死令复见身相像。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齐是阿难或为行道。色少行为身。自方便计作。齐是阿难或为行道。色少行为身。自方计作。齐是阿难或为行道。色少行为身。令结使。彼阿难或为行道。不少色为作行身。但为色无有量计作为是身。现是阿难或为行道。色无有量为计作身。身已坏死令复现身相像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为计身色无有量。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令色无有量为身令使结。彼阿难或为行道。不少色亦无有量色。计但为念少色为身。现在阿难或为行道。不色少为计身。身坏死令复见身相像。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不色少自计为致身。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不色少令身使结。彼阿难或为行道。亦不色少亦不色无有量。亦不无有色少亦不无有色无有量。为堕行身。现在阿难或为行道。亦不色少亦不色无有量。亦不无有色少亦不无有色无有量。为计堕身。己身坏死令复见身相像。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不色无有量自计为致身。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令不色为使结。齐是阿难或为行道。自计为致身。身几因缘阿难为行道。色不行作身。阿难报。是法本从佛教。令亦从佛。愿佛为说。佛说已弟子当受。令是说当为解利。佛告阿难。听是受。是谛受。重受念。是当为说。如是贤者阿难从佛闻。佛便说是。或阿难为行道。或不为色作身。亦不为色计为身。亦不为色无有量。亦不为色少。亦不为色无有量计为身。彼阿难为行道。不少色为作身。亦不为计是身。现是阿难为行道。不为少色作身。亦不为堕是身。己坏死令不复见是身相像。不为是对行对如是是无有。齐是阿难。为行道。为不少色为身。亦不计为是身。齐是阿难为行道。为不少色为身不使结。彼阿难或为行道。不为色无有量为身。亦不作色为身。现在是阿难为行道。不色无有量为身。亦不计是身。己身身坏死令不复见身相像。不为是对如是如是是为无有是。齐是阿难为行道。不色无有量为身。亦不堕身计。如是阿难齐是或为行道。不色无有量为身不使结。彼阿难或为行道。
685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8-30 21:10  楼主
不为不色少为身。亦不堕身计。现是阿难为行道。不色少为身。亦不堕身计。己身坏死令不复见身相像。不为是对如是如是是为无有是。齐是阿难为行道。不为不色少为身。亦不堕身计。如是阿难齐是为行道。不为不色少令不使结。彼阿难或为行道。不行不色无有量为身。亦不堕计是身。现是阿难为行道。不为不色阿难为身。亦不堕计为成身。己身坏死。如是身令不复见是计。不为是对如是如是是为无有是。齐是阿难为行道。不行不色无有量为身。亦不堕计是身。齐是阿难为行道。不行不色无有量亦令不使结。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不行不色无有量为身。亦不成身。亦不堕计是身。亦有是七处阿难令识得驻。亦有二受行从得解

有色为令从是有。若干身若干思想。辟或人或天。是为第一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一身若干思想。辟天名为梵天。长寿本在处。是为第二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一身若干思想。辟是天名为明声。是为第三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一身一像思亦一。辟天名为遍净。是为第四识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一切从色想度多想灭为无有量空空慧受意止。辟天名为空慧行。是名第五识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一切从空行竟过无有量识从慧受意止。辟天为识慧。是名为第六识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一切从识慧过度无有量不用从是慧意受止。辟天名为不用从受慧。是为第七识止处

何等为阿难亦有二受行从得解。有从色因缘行道。令不更思想。辟天名为不思想。是为一受行从得解。有从不色因缘行道。一切从不用得度为受不思想亦有思想受行止。辟天名为不思想亦有思想。是为二受行从得解。彼阿难所第识止处。为从色行因缘行道若干身若干思想。辟名为人亦一处。若阿难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知是识亦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是从得出要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往处。阿难言不。彼阿难第二识止处。为从色行因缘行道。若干身一想。辟天名为梵身。长寿本第一在处。若阿难行道。是识止处以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是从得出要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三识止处。为从色行因缘行道。一身若干想。辟天名为明。若阿难为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是从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四识止处。为从色行因缘行道。一像一身思想。辟天名为遍净。若阿难为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行为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五识止处。为从不色行因缘行道。一切从色得度地想已没无有量空空慧行受止。辟天名为空慧。若阿难为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六识止处。为从不色行因缘行道一切从空慧度识无有量受慧行止。辟天名为识慧。若阿难为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七识止处。为从不色行因缘行道。一切从识慧度无有量不用已舍受慧行。辟天名为不用受慧行。若阿难为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一受行从得解。有从色因缘行道。无有想亦不受。辟天名不思。若阿难为行道。已知是从受。亦知从受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是受行从得解。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二受行从得解。有从不色因缘行道。一切不用从慧得度过无有思想亦未离思想为受行止。辟天名为无有思想解。若阿难为行道。是受行从得解已知。为是解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是受行从得解。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若阿难为行道。如是知。如是见。说为不知不见。若有是结使。是时应说为常。是时应说非常。是时应说世间有本。是时应说世间无有本。是时应说得道以死复生。是时应说得道不得死。为有无有。度世死从是结使。是时阿难为行道。是七识止处二受行从得解。如是如有从谛慧见从是意已解已得解脱。是名为阿难为行道无所著从慧得解脱。亦有阿难八解脱处。何等为八色。观色。是为第一解脱处。内观色不想外观色。是为第二解脱处。观三十六物净身受观行止。是为第三解脱处一切。从色想已度。灭地想。若干想不念无有量空慧已受竟。辟天名为空慧是名为第四解脱处。一切从空慧已度无有量识慧受竟。辟天名为识慧。是名为第五解脱处。一切从识慧得度无所有不用受慧竟行。辟天名为不用无所用慧行。是为第六解脱处。一切从不用慧得度无有思想亦不无有思想竟受止。辟天名为思想。是名为第七解脱处。一切从无有思想竟得度灭思想亦觉尽身已更竟受止。是为第八解脱处。若已阿难行道。七识止处二受行。从得解脱。亦是八解脱处。是如有是慧已。更见从是竟我却不用。已得解脱。如是本福已身更竟止。是名阿难行道无所著从两行得解脱。佛说如是阿难受行。
686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8-31 23:11  楼主
佛说帝释所问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王舍城东庵罗园。大婆罗门聚落之北。毗提呬山帝释岩中。与大众俱

尔时帝释天主。闻佛在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即告五髻乾闼婆王子言。汝可知不。我闻佛在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我欲与汝共诣佛所亲近供养。是时五髻乾闼婆王子闻是语已。白帝释言。甚善天主。作是言已。即持琉璃宝装箜篌。随从帝释。时彼天众。闻帝释天主与五髻乾闼婆王子。发心往诣佛所亲近供养。亦各发心乐欲随从往诣佛所亲近供养。尔时帝释天主与五髻乾闼婆王子及彼天众。从彼天没。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即到摩伽陀国毗提呬山侧。是时彼山忽有大光普遍照耀。其山四面。所有人民见彼光已。互相谓言。此山何故有大火燃。映蔽本相犹如宝山。尔时帝释天主告五髻乾闼婆王子言。汝见此山有如是殊妙色不。为佛世尊安止其中四事清净。又复此山所有堂殿悉皆宝成。人所居者。尽诸烦恼悉证圣果。乃至大力诸天亦常止此。又复告言。是故我等难逢难遇。如先所说亲近供养。今正是时。汝五髻乾闼婆王子可以所持之乐。当作供养。何以故。过此已往。实难值遇。时乾闼婆王子闻是语已。白帝释言。甚善甚善。说是言已即起思念。诸佛如来具天耳通。无远无近皆悉能闻。作此念已。即动所持琉璃宝装箜篌。于其声中而出伽陀。于伽陀中说所乐事。彼伽陀曰

 如日光贤女  当请求父王
 与我为眷属  是知如贤良
 我所恋慕汝  譬如热恼者
 思念于清凉  如渴人思水
 如病者思药  如饥者念食
 如大象被钩  而不能前诣
 又如阿罗汉  乐求寂灭法
 今我所求愿  其义亦复然
 贪欲增烦恼  此无有真实
 不果所愿求  受种种苦恼
 我所作福业  供养阿罗汉
 所获得果报  当与汝共之
 我求日光女  是意甚坚固
 帝释诸天主  当施我所愿 

尔时世尊于帝释岩中。以天耳通遥闻其声。即以神力遥告五髻乾闼婆王子言。善哉善哉。乾闼婆王子。汝善于乐鼓动弦时。出微妙音如妙歌声。作歌声时复如弦音。以何因故。久发音乐于彼弦中而出伽陀。复于伽陀说三种音。谓爱乐音龙音阿罗汉音

尔时五髻乾闼婆王子承佛神力。遥闻佛语即白佛言。世尊。我念一时有乾闼婆王名冻母啰。其王有女名为日光。我心所乐求为眷属。我时虽设种种方便亦不果愿。遂于女前动如是乐。于乐弦中而出伽陀。于伽陀中说三种音。世尊。我当动此乐时。彼善法会有诸天众。互相谓曰。此五髻乾闼婆王子不见不闻。我佛世尊十号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是我谓诸天众言。汝等诸天善赞佛德。诸天答言。五髻干婆闼王子。我等所有赞佛功德与汝共之。五髻乾闼婆王子。闻诸天言忽有省觉。报言。仁者。我今归佛世尊。我以此事故。向于佛动如是乐

尔时帝释天主作如是念。今此五髻乾闼婆王子根缘成熟。未至佛前。已伸供养。作是念已。告五髻乾闼婆王子言。汝持我语。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如我词曰。天主帝释。稽首双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安不。进止无恼不。我今与彼忉利天众。欲来诣佛亲近供养。当听佛旨。是时五髻乾闼婆王子闻此语已。白帝释言。甚善天主。作是语已。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住立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帝释天主与忉利天众。遣我来此礼佛双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安不。进止无恼不。我等今日欲诣佛所亲近供养。故遣我来听于佛旨。佛即答言。汝可回还告语帝释及彼天众。今正是时。五髻乾闼婆王子承佛圣旨。还帝释处传世尊言。今正是时。尔时帝释及忉利天众便诣佛所。到佛所已。礼佛双足住立一面。是时天主即起是念。此帝释岩。其相迫窄。天众无数如何坐耶。佛知其意。即以神力令岩宽广。容诸天众各不相碍。帝释天主及彼天众。各各礼佛次第而坐。众坐已定。帝释天主合掌白言。世尊。我于长夜乐欲见佛乐闻正法。世尊。我念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入火界三昧。是时我在毗沙门宫。见彼宫中有一夫人。名曰妙臂。见佛入是火界三昧。合掌恭敬专心念佛。我见世尊未出三昧。告妙臂言。待佛世尊出于三昧。传我至诚问讯于佛。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安不。进止无恼不。又复告言。待佛出定。传我至诚。勿使忘失。世尊。是事实不。佛言帝释。此事实尔。而彼夫人曾代于汝致敬问讯。佛又告言。天主。我在三昧亦闻汝语。其后非久。即出三昧

尔时帝释白言。世尊。我昔曾闻。有佛如来正等正觉。出现于世作大利益。以大方便随类引导。或隐人相。或现天身。我今自知。佛出世间作大利益。以善方便随类引导。或隐或显。世尊。所有声闻。从佛出家修持梵行。命终之后生忉利天。而彼天人乐三种事。谓寿命色相及与名称。世尊。昔有释女。名曰密行。从佛出家持于梵行。常厌女身求男子相。命终之后生忉利天。为我作子。名曰密行。具大威力是大丈夫。世尊。复有三苾刍修声闻行。而未能断贪欲之心。命终之后生于天界。作尾那乾闼婆子。常来为彼密行天子作承事者。时彼密行天向尾那乾闼婆子。说伽陀曰

 我昔为女人  具智名密行
 厌女求男相  常供佛法僧
 时见汝三子  而修声闻行
 今生于下族  为我作承事
 汝等今当知  我为汝说实
 汝昔为人时  四事咸丰足
 不依佛禁戒  今可怀惭耻
 了心即正法  唯智者能了
 我昔汝同行  近佛闻正法
 起信持佛戒  及供养圣众
 我因行正行  得为帝释子
 具天大威力  自知名密行
 止殊胜宫殿  转女成男相
 汝乾闼婆子  从佛持梵行
 闻佛最上法  却为承事者
 我于天界中  未见事今见
 修持声闻行  而生于下族
 汝乾闼婆子  受我密行化
 汝等所受生  非彼诸佛子
 乾闼婆子言  天所说诚实
 我等因贪欲  堕乾闼婆趣
 我今起精进  唯念佛正法
 知贪欲生过  断彼贪欲心
 贪为烦恼缚  其力胜魔军
 弃佛真实法  故不生胜天
 帝释与梵王  坐于善法会
 观诸天胜行  经游天界者
 见我生下族  经游于天界
 我由行不正  而不获胜果
 尔时密行天  白父帝释言
 父王今当知  我佛最上尊
 出现于世闻  善降诸魔军
 名释迦牟尼  此三乾闼婆
 是彼佛之子  忘失于正念
 堕乾闼婆趣  而于彼三中
 唯一不正知  余二归正道
 常向佛菩提  而行于正法
 所见诸声闻  无有能及者
 彼远离所欲  能断于烦恼
 唯念佛世尊  不复生余想
 所有未了法  彼二悉正知
 当得胜果报  而生于梵天 

世尊。我于尔时闻密行天子说是偈已。我于此事有所未决。故来佛所。欲伸请问。愿佛垂愍。为我宣说

尔时世尊而作是念。帝释天主于长夜中无懈无废无尘无垢。如有所问是真不知非作魔事。彼有所问当为宣说。作是念已即说伽陀。告帝释曰

 帝释今当知  汝心中所乐
 欲有所问义  当问我为说 

尔时帝释天主即说伽陀。白世尊曰

 今蒙佛听许  如我意所乐
 我今当启请  愿佛为宣说 

帝释天主说伽陀已白佛言。世尊。所有天人阿修罗乾闼婆及诸异生等。以何为烦恼。佛言。以憎爱为烦恼。帝释天主。所有天人阿修罗乾闼婆乃至诸异生等。而作是念。呜呼我自于他先无侵害亦不怨枉。不斗不诤无诉无讼。又不相持。云何于我返作是事。天主。如是之事由憎爱起。憎爱起故烦恼遂生。帝释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今从佛了知此义。憎爱为烦恼。断于疑惑。满所乐心
687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8-31 23:12  楼主
尔时帝释天主得闻佛说欢喜信受。复白佛言。世尊。此憎爱烦恼。何因何集。何生何缘。何因得有。何因得无。佛言。天主。此憎爱烦恼。怨亲为因。怨亲而集。从怨亲生。怨亲为缘。由怨亲故。有憎爱烦恼。若无怨亲僧爱即无。帝释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今从佛了知此义。憎爱烦恼怨亲为因。若无怨亲即无憎爱。又复白言。世尊。怨亲因何有。从何集。由何生。依何缘。何因得有。何因得无。佛告帝释。所欲为因。从所欲集。由所欲生。依所欲缘。因其所欲故有怨亲。若无所欲怨亲即无。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而彼怨亲因所欲有。又复白言。世尊。而此所欲。何因而有。从何而集。由何而生。依于何缘。何因得有。何因得无。佛言。帝释。所欲因疑惑有。从疑惑集。由疑惑生。依疑惑缘。因疑惑故而有所欲。若无疑惑即无所欲。帝释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所欲因疑惑有。又复白言。世尊。疑惑何因何集何生何缘。而此疑惑。何因得有。何因得无。佛告帝释。以虚妄为因。从虚妄而集。由虚妄生。依虚妄缘。以虚妄故即有疑惑。由疑惑故致有所欲。因其所欲故有怨亲。由彼怨亲遂有憎爱。以憎爱故乃有刀剑相持诉讼斗诤。情生谄曲。语不真实。起如是等种种罪业不善之法。由此得一大苦蕴集。天主。若无虚妄即无疑惑。若无疑惑即无所欲。所欲既无怨亲何有。怨亲不立憎爱自除。憎爱无故。刀剑相持诉讼斗诤。谄曲之情不实之语。如是等种种罪业不善之法。皆悉得灭。如是则一大苦蕴灭。帝释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佛所说。因疑惑故则有虚妄。复白佛言。世尊。虚妄之法以何法灭。乃至苾刍当云何行。佛告天主。灭虚妄者。谓八正道。八正道者。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由是八法虚妄得灭。若诸苾刍行是法者。是即名为灭虚妄行。帝释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灭虚妄者是八正道。帝释复白佛言。世尊。所灭虚妄法。若苾刍行者。当于别解脱法中有几种法。佛言天主。虚妄法者。于别解脱法中。有六种法。何等为六。所谓眼观色。耳听声。鼻嗅香。舌了味。身觉触。意分别法。天主。眼观于色有二种义。谓可观不可观。不可观者。谓于一切染法境界而不可观。可观者。谓于一切善法境界而可观察。如是眼观色境。乃至意分别法亦复如是。世尊。我今从佛了知此义。不可观者。所有眼境不善之法。若其观者。是即增长染法。损减善法。其可观者。所有眼境一切善法。若其观者。即是增长善法。损减染法。乃至意分别法亦复如是。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法已。满所愿乐。断于疑惑。又复白言。世尊。若复苾刍欲灭虚妄者。当断几法。当行几法。佛言。天主。若有苾刍。欲灭虚妄法者。当断三法。当行三法。一疑惑。二悕望。三无义语。此三种法。亦有可行。有不可行。不可行者。谓于此三种不善之法。当断不行。若复行者。增不善法损于善法。可行者。谓于此三种不善之法勤行除断。即得不善损减善法增长。帝释白言。世尊。如是如是。我今从佛了知此义疑惑悕望无义语等三种之法。若复行者。损诸善法增长不善。若复苾刍。于此三法勤行除断。即得不善损减善法增长。又复白言。世尊。若有苾刍。行灭虚妄法者。有几种身。佛言天主。若有苾刍。行灭虚妄法有三种身。三种身者。谓适悦身。苦恼身。舍身。适悦身者。有其二义。谓可行不可行。可行者。谓诸善法。不可行者。谓诸不善法。苦恼身舍身亦复如是。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我今从佛了知此义。若彼苾刍行灭虚妄法者。于适悦身苦恼身舍身。于此三身诸善法等可行。诸不善法等皆不可行

尔时帝释复白言。世尊。所有一切众生。乐欲忆念色相皆悉同不。佛言不也。天主。一切众生。非同一欲非同一念非一色相。天主。一切众生虽然各各居其界趣。亦各不知界趣差别。彼由不知界趣差别。是故行于黑闇之道。返执痴法以为真实。此诸众生不知界趣种种差别。所了知者唯黑闇界。虽复了知。而亦常行于黑闇道。坚执痴法以为真实。帝释白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今从佛了知此义。一切众生非同一欲非同一念非一色相。由彼众生不知差别。故执痴闇而为真实

尔时帝释复白佛言。世尊。所有一切沙门婆罗门等。皆得究竟清净梵行不。佛言不也。斯有二义。天主。若彼沙门婆罗门等。不能尽彼爱法。决定不获究竟清净梵行。若彼沙门婆罗门等。有能尽彼爱法。乃得无上解脱心正解脱。是名获得究竟清净梵行。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今从佛了知此义。若沙门婆罗门等不尽爱法。决定不获究竟清净梵行。若有沙门婆罗门等尽彼爱法。决定获得无上解脱心正解脱。是名获得究竟清净梵行

尔时帝释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云何当得永离诸见之病使不复生。是诸见病从心识生。我此心识当复云何。我虽问佛种种之义。云何不能获圣果报。得佛如来应正等觉。唯愿世尊。为我断除疑惑根本诸见之病。佛言。天主。汝知之不。于往昔时有沙门婆罗门亦问此义。帝释白言。世尊。我今忆念。于一时中有大威力诸天。集忉利天善法之会

尔时会中有诸天人。不知法者辄欲成佛。以如是意告白世尊。佛察愚闇不与记莂。时彼诸天。不满所愿。心有差别。从座而起。各还本界。本界不现因遂堕落。时彼诸天以堕落故即大惊怖。心生疑惑。各作是念。本界不现定知堕落。我若得见沙门婆罗门者。即往请问。汝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时彼诸天或有见我唯独经行。来诣我所而问我言。仁者。汝是何人。我时答言。是帝释天主。时彼诸天心苦恼故。白言。天主。岂不见我受于苦恼。以我向佛应当问法而不能问。应可归依而不归依。以差别心遂还本界。本界不现定知堕落。是故苦恼。愿见救护。天主。我从今日誓归依佛为声闻弟子。我于尔时即说伽陀。答彼天曰

 汝等起邪念  所言亦不正
 求佛心差别  由是长受苦
 或见于沙门  及彼婆罗门
 经行即请问  汝是正觉不
 若是正觉者  我归依供养
 我即问于彼  当云何供养
 所问不能知  佛如实正道
 时彼诸天众  心之所乐欲
 心与心所法  疑惑而分别
 我知彼心法  如世尊所说
 我已当为说  于彼三界中
 唯有佛世尊  是世间大师
 善降大魔军  能度诸有情
 到涅槃彼岸  如来大觉尊
 于天上人间  无有能等者
 无畏大丈夫  善断贪受病
 如来大日尊  汝今稽首礼 

尔时帝释天主说是事已。佛复告言。天主。汝可知彼过去之事。谓分别利及适悦利。帝释白言。世尊。我今忆念。往昔一时天与修罗而相斗战。天人得胜修罗退败。我作是念。所有天人快乐及修罗快乐。我今独受而获适悦。因获如是适悦之利。尽此生中当有斗诤及刀兵相害。是谓因彼适悦之利。分别利者。尽此一生无斗无诤。乃至刀兵不相持害。此为分别之利。帝释复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正法。转复深信发起行愿。愿我寿终若生人间。生富贵族巨有财谷。多积珍宝辇舆车乘玩好之具。眷属炽盛种种具足。常不乏少。愿我当生如是上族处智者胎。身肢圆满色相殊妙。食于上味尊贵自在寿命长远。起正信心向佛出家。剃除须发被于法服。而为苾刍。常持梵行无所缺犯。证须陀洹斯陀含果。乃至获得尽苦边际。世尊。我复闻有色究竟天。愿我终于人间复生彼天。佛言。天主。善哉善哉天主。如汝所愿。何因何缘有此殊胜所证之果。帝释白言。世尊。我别无因。乃是从佛闻于正法发起深信。以愿力故证如是果。世尊。我今于此会中闻于正法。以法力故增其智慧复增寿命。是时帝释发是愿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复有八万天人。亦复获得法眼清净。尔时帝释天主。闻法见法而能了知。住法坚固。断诸疑惑。如是证已。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我得解脱我得解脱。从于今日尽其寿命。归佛法僧。持优婆塞戒

尔时帝释天主即于佛前。回语五髻乾闼婆王子言。汝今于我快生善利及益多人。由汝前来以彼妙乐供养佛故。遂令我等闻法得果。待我还宫。满汝所愿

尔时帝释天主复告忉利天众言。仁者。汝等当作梵音。三归于佛。于意云何。今佛世尊已得梵住寂静涅槃。是时天众随于帝释绕佛三匝。即以头面礼佛双足。住于佛前。异口同声。乃作梵音。三归佛曰

那谟那莫(一)萨多萨昧婆誐嚩帝(二)怛他(引)誐多(引)野(三)阿啰诃帝(引)三藐三没驮野(四)

帝释天主与彼天众。三复归依佛已。及彼五髻乾闼婆王子等。隐于会中回还天界

尔时娑婆界主大梵天王。过是日已至于夜分。来诣佛所。身光晃耀。照帝释岩。到佛前已。礼佛双足。却坐一面。合掌顶礼。说伽陀曰

 帝释为多利  向佛问正法
 佛以微妙音  为除断疑惑 

尔时梵王说伽陀已。白言。世尊。佛说正法时。帝释天王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万天人亦得法眼净。佛言。如是如是。时娑婆界主大梵天王。闻佛语已欢喜信受。礼佛足已隐身不现还于天界

尔时世尊即于夜分。往苾刍众围绕而坐。告诸苾刍言。过是日已于夜分中。娑婆界主大梵天王。来诣我所。礼我足已。合掌恭敬说伽陀曰

 帝释为多利  向佛问正法
 佛以微妙音  为除断疑惑 

复谓我言。帝释天主闻正法时得法眼净。及八万天人亦得法眼净。我即告言。如是如是。时彼梵王闻我所说欢喜信受。礼我足已隐身不现还于天界。是时诸苾刍众闻佛说是法已。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688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8-31 23:14  楼主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王舍国鸡山中。时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早起严头。洗浴著文衣。东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入国分卫遥见之。往到其家问之。何为六向拜。此应何法。尸迦罗越言。父在时教我六向拜。不知何应。今父丧亡。不敢于后违之。佛言。父教汝使六向拜。不以身拜。尸迦罗越便长跪言。愿佛为我解此六向拜意。佛言。听之内着心中。其有长者黠人能持四戒不犯者。今世为人所敬。后世生天上。一者不杀诸群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爱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两舌。心欲贪淫恚怒愚痴自制勿听。不能制此四意者。恶名日闻。如月尽时光明稍冥。能自制恶意者。如月初生其光稍明。至十五日盛满时也

佛言。复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憍慢轻人。犯上头四恶。复行是六事。妨其善行。亦不得忧治生。钱财日耗减。六向拜当何益乎

佛言。恶知识有四辈。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言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兴怨谋。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彸忧解之。四者见人贫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难谏晓教之作善故与恶者相随。二者教之莫与喜酒人为伴故。与嗜酒人相随。三者教之自守益更多事。四者教之与贤者为友故与博掩子为厚。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见人贫穷。卒乏令治生。二者不与人诤计挍。三者日往消息之。四者坐起当相念。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为吏所捕。将归藏匿之。于后解决之。二者有病瘦。将归养视之。三者知识死亡。棺敛视之。四者知识已死。复念其家。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欲斗止之。二者欲随恶知识谏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劝令治生。四者不喜经道。教令信喜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者见人死亡弃不视。佛言。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

佛言。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敕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早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

南向拜者。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难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当令疾知。二者当令胜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不忘。四者诸疑难悉为解说之。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胜师

西向拜者。谓妇事夫。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夫视妇亦有五事。一者出入当敬于妇。二者饭食之。以时节与衣被。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玑。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于外邪畜传御

北向拜者。谓人视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之作罪恶。私往于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趣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难。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

向地拜者。谓大夫视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者当以时饭食与衣被。二者病瘦当为呼医治之。三者不得妄挝捶之。四者有私财物。不得夺之。五者分付之物当使平等。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者当早起勿令大夫呼。二者所当作自用心为之。三者当爱惜大夫物。不得弃捐乞丐人。四者大夫出入当送迎之。五者当称誉大夫善。不得说其恶

向天拜者。谓人事沙门道士。当用五事。一者以善心向之。二者择好言与语。三者以身敬之。四者当恋慕之。五者沙门道士人中之雄。当恭敬承事问度世之事。沙门道士当以六意视凡民。一者教之布施。不得自悭贪。二者教之持戒。不得自犯色。三者教之忍辱。不得自恚怒。四者教之精进。不得自懈慢。五者教人一心。不得自放意。六者教人黠慧。不得自愚痴。沙门道士教人去恶为善。开示正道。恩大于父母。如是行之。为知汝父在时六向拜之教也。何忧不富乎。尸迦罗越即受五戒。作礼而去

佛说呗偈

 鸡鸣当早起  被衣来下床
 澡漱令心净  两手奉花香
 佛尊过诸天  鬼神不能当
 低头绕塔寺  叉手礼十方
 贤者不精进  譬如树无根
 根断枝叶落  何时当复连
 采华着日中  能有几时鲜
 放心自纵意  命过复何言
 人当虑非常  对来无有期
 犯过不自觉  命过为自欺
 今当入泥犁  何时有出期
 贤者受佛语  持戒慎勿疑
 佛如好华树  无不爱乐者
 处处人民闻  一切皆欢喜
 令我得佛时  愿使如法王
 过度诸生死  无不解脱者
 戒德可恃怙  福报常随己
 现法为人长  终远三恶道
 戒慎除恐畏  福德三界尊
 鬼神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堕俗生世苦  命速如电光
 老病死时至  对来无豪强
 无亲可恃怙  无处可隐藏
 天福尚有尽  人命岂久长
 父母家室居  譬如寄客人
 宿命寿以尽  舍故当受新
 各追所作行  无际如车轮
 起灭从罪福  生死十二因
 现身游免乱  济育一切人
 慈伤坠众邪  流没于深渊
 勉进以六度  修行致自然
 是故稽首礼  归命天中天
 人身既难得  得人复嗜欲
 食淫于意识  痛想无厌足
 豫种后世栽  欢喜诣地狱
 六情幸完具  何为自困辱
 一切能正心  三世神吉祥
 不与八难贪  随行生十方
 所生趣精进  六度为桥梁
 广劝无极慧  一切蒙神光
689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9-01 23:44  楼主
佛说信佛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拏迦城庵罗园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舍利弗。食时着衣持钵。入阿拏迦城。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复还本处。收衣洗足。敷座而食。饭食讫已。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于一面立。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于佛深起信心。何以故。谓佛神通最胜无比。所有过现未来沙门婆罗门等。尚无有能知佛神通。况复过者。岂能证于无上菩提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能善说。甚深广义。汝当受持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广为宣说。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于佛所起信心。乃为过去未来现在无有能者。亦无沙门婆罗门等。知于佛通过于佛者。岂能证于无上菩提

佛告舍利弗。于意云何。所有三世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具清净戒智慧解脱神通妙行。我以通力皆悉了知。彼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知我所有具清净戒智慧解脱神通妙行。舍利弗。汝勿谓今释迦牟尼佛独具此通。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我不作是言。唯佛具此神通。我知三世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清净戒法智慧解脱神通妙行皆悉同等。佛言。舍利弗。如是如是。所有三世诸佛如来正等正觉。皆悉具此神通等法。汝但为彼众生。宣布如是甚深之法。一心受持。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而为广说。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佛宣说广大甚深最胜妙法。乃至善不善业。及诸缘生法。我皆如实一一了知。了一法已复修一法。修一法已复灭一法。灭一法已复证一法。是故我今于佛起信。是真正等正觉

佛告舍利弗。汝今往问余人。过去世中。可有沙门婆罗门而能了知真实通力等过佛者。乃至成佛菩提。汝当往问彼作何答

复次舍利弗。汝复往彼问于余人。未来世中可有沙门婆罗门与佛等者。乃至成佛菩提。汝当往问。彼作何答

复次舍利弗。汝可往彼复问于余人。现在世中可有沙门婆罗门与佛等者。乃至成佛菩提

复次舍利弗。又复往彼问于余人。所有过去未来现在世中。沙门婆罗门等归依何人。汝当往问。彼作何答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义不然。我从佛闻。记念受持。无有二佛并出于世。唯佛世尊是真正等正觉。是正遍知者。具足最上神通之力。世尊。我不见有沙门婆罗门而能知此通力。况复过于佛者。乃至成佛菩提

尔时舍利弗复白佛言。我见世尊有种种最胜之法。最胜法者。谓佛世尊当说法时。所得善利。佛悉能知。若有沙门婆罗门等。住于山野树下冢间。及在空舍。入三摩地。断诸烦恼。修习圆满。增益善法。正心记念。又彼沙门婆罗门等。断诸恶法。而修善法。乃至证得果位。如是等法。佛悉能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无有沙门婆罗门知此通力过于佛者。乃至成佛菩提

复次我佛世尊具最胜法。谓佛世尊善能分别十二处法。及能为他广大宣说。无有沙门婆罗门能了知此十二处法。及能分别十二处者。所谓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如是等法。唯佛世尊。悉能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无有沙门婆罗门等过于佛者。乃至成佛菩提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善能了知补特伽罗法理。及为他说。无有沙门婆罗门等知如是法。及为他说补特伽罗法者。而身七种。所谓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如是七种补特伽罗最上之法。唯佛世尊悉能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出真实语无有虚妄。亦无绮语而不两舌。所出言辞是真大利。是最胜法。有因有缘。能于大众中。出微妙音说甚深义。如是最上真实之法。唯佛世尊悉能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以三摩钵底。观有漏身不净可恶。所谓身分上下。发毛爪齿。皮肉筋骨。如是等种种不净之物。充满其身。佛悉能知。是不究竟。是可厌离。此名第一三摩钵底

复次世尊。若有沙门婆罗门等。于身上下所有皮肉骨髓诸臭秽等有漏不净。能以智慧如实观者。是为第二三摩钵底

复次世尊。若有沙门。以智慧观有漏身。尽此一世而不究竟。若能如是观者。是为第三三摩钵底

复次世尊。若有沙门。能以智慧观有漏身。今世不究竟。乃至后世亦不究竟。若能如是观者。是为第四三摩钵底

复次世尊。若有沙门。能以智慧。如前观察有漏之身。今世后世。皆不究竟。乃至后后世亦不究竟。不净可恶。若能如是观者。是为第五三摩钵底

复次世尊。如是有漏不净。不究竟法。唯佛世尊。以清净天眼过于肉眼。悉见众生生灭好丑善趣恶趣。乃至生于天界。皆如实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上胜法。谓世尊说法时。若有沙门婆罗门归向听受。求寂静者。彼皆依止七觉分。七觉分者。谓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轻安觉分。舍觉分。念觉分。定觉分。如是七法。唯佛世尊悉能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善分别四正勤法。四正勤者。谓已作恶令断。未作恶令止。已作善令增长。未作善令发生。如是等法。于天上人间。广大宣说。而作利益。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能以正智现大神通。其神通者。谓从一现多。摄多为一。或现空无所有。或现城隍山石随身而去。或现从地以手扪摸虚空乃至梵界。或现履水如地。或现空中跏趺而坐。或现行相。譬如日月行于虚空。如是神通。若有沙门婆罗门等。见此通力。生不信者。我说彼等皆是愚迷凡夫。彼非圣者。彼不具通。不求正觉。亦不乐求寂静涅槃。而此通力。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世尊。世间所欲。喜色善色等。有所求者。如来为彼众生。随根而行。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世间所有喜不喜色。善不善色。彼二俱离舍而不住。善知宿命。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色中见色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内无色想见诸外色。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身善解脱证得行住。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空无边处决定证得。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识无边处决定证得。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无所有处决定证得。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非想非非想处决定证得。是即名为如来神通

复次世尊。了知受想受想灭已。是即名为如来神通。如是等最胜神通境界。唯佛世尊悉能了知。是即名为佛神通力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沙门婆罗门等。所有过去一生多生所作因缘果报思念等事。乃至寿量。我于俱胝岁数而不能知。唯佛世尊。知彼沙门婆罗门于过去时中处处所止。或色界中。或无色界中。或有想处。或无想处。或非有想非无想处。彼种种所作因缘果报等事。悉能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世尊说法时。皆如实说。或有沙门婆罗门等。以愚痴故。生彼此意。起疑惑心。谓佛说法。皆以事相言说。所说之法。三世同说。若近若远。及心意法。亦如是说。彼所说法。皆不如实。作是疑者。佛悉能知。是则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说法时。若有沙门婆罗门自不生疑。后闻人言。佛所说法皆不如实。闻是言已。便复起疑。亦谓世尊以事相言说。起是谤者。佛亦能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复次我佛世尊说法时。若沙门婆罗门等。本不生疑。不谓世尊事相言说。后闻人言。随彼生疑。而复告语他人。令他亦生疑惑。由疑惑故。生彼此意。作如是言。此事如前。皆非真实。此是众生种种异心。佛于如是。皆悉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见有沙门在三摩地无疑无说。佛悉能知彼之行愿。又复或见沙门从定而出。佛亦能知。彼所有事及有疑惑故彼出定。如是疑惑佛皆决了。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善能了知诸不究竟法。若有沙门婆罗门。在于山中。住等引心。以自通力。知二十增减劫事。彼作是念。我于过去世中。所有增减劫事。我悉能知。世尊彼沙门婆罗门。而于未来及今现在增减等事。而不能知。唯佛世尊具知三世增减等事。是名了知第一不究竟法

复次世尊。若有沙门婆罗门等。止于深山。住等引心。以自通力。知四十增减劫事。彼作是念。未来世中。所有增减。我已悉知。世尊彼沙门婆罗门。而不知彼过去现在增减劫事。唯佛世尊。具知三世。是名了知第二不究竟法

复次世尊。若有沙门婆罗门等。在于深山。住等引心。以自通力。知八十增减劫事。彼作是念。所有过去未来增减等事。我悉能知。世尊彼沙门婆罗门。唯今现世所有边际。而不能知。唯佛世尊一一了知三世边际。是即名为了知第三不究竟法。如是世尊以清净天眼过于肉眼。悉见众生生灭之法。乃至生于天界。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以调伏法。了知诸补特伽罗心所乐法。从应为说是补特伽罗。既了知已。如理修行。断三烦恼。不久证于须陀洹果。逆生死流。七往天上。七来人间。尽苦边际。如是世尊皆悉了知。又复世尊。知彼补特伽罗意乐之法。如理修行。断三烦恼。及断贪嗔痴。不久证于斯陀含果。一来人间。尽苦边际。如是世尊悉皆了知。又复世尊。善知补特伽罗意乐之法。如理修行。断五烦恼及随烦恼。不久证于阿那含果。如是世尊悉皆了知。又复世尊。善知补特伽罗。如理修行。非久漏尽。证解脱法。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等法。世尊一一皆悉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善能了知四种胎藏。一者不知入胎。亦复不知住出。二者有知入胎。不知住出。三者有知入住。不知出胎。四者有入住出皆悉了知。如是四种。知有差别。唯佛世尊。一一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善能了知诸补特伽罗。随所断障而证圣果。如是等法。佛悉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了知有人已具信根。戒行清净。智慧具足。真实无妄。无我无懈。无诸幻惑。亦无散乱。亦不贪欲。不以邪道引示众生。常行正念。如是等法。唯佛世尊。悉能了知。是即名为佛最胜法

尔时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世间所有愚痴凡夫。贪诸欲乐。劳苦己身。求无义利。诸佛如来。于此不然。唯乐利他。非求自乐。善了心法。见法寂静。住安乐句。无欲无苦。得四禅定。是故世尊。若有上根善男子等。当如是见。当如是闻。当如是觉。当如是知。是即名为真上根者

尔时会中。有一尊者。名曰龙护。手执宝拂。侍立佛侧。时尊者龙护白佛言。世尊。我见诸邪外道尼干子等。于佛世尊。先不起信。唯于邪道。竞说胜能。是故我今建立表刹宣示于世。咸使闻知佛胜功德。于佛世尊。是大丈夫。最尊最上。无有等者

尔时世尊告尊者龙护言。汝莫作是说。莫宣示他人佛胜功德。我今不欲如是称扬。于是尊者龙护赞世尊言。善哉善哉。是真正等正觉

尔时佛告尊者舍利弗。汝当善以如是正法。广为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沙门婆罗门。流布宣说。乃至诸魔外道尼干子等。所有邪见不信佛者。闻此正法。令起深信。归向于佛。而生正见。了知正法。又复告言。汝舍利弗。应当如是流布宣说

尔时世尊谓尊者舍利弗。言已。默然而住。于是尊者舍利弗。承佛威力。说是法已。礼佛而退。时诸会众。得闻正法。欢喜作礼。信受奉行。
690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9-01 23:46  楼主
佛说大三摩惹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林。与大苾刍众。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如是五千五百人俱

尔时十方。复有释梵大威德诸天。与诸眷属恭敬围绕。身色端严。光明照耀。来迦毗罗林。诣世尊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时四大梵王各以伽陀而颂佛德。第一梵王。而说颂曰

 此大三摩惹  宣扬妙法音
 我佛无能胜  天人普来集 

第二梵王。而说颂曰

 历大僧祇劫  修行深信心
 守护眼等根  不住诸尘境 

第三梵王。而说颂曰

 戒定慧真实  清净无垢染
 如帝释金刚  坚固不可坏 

第四梵王。而说颂曰

 若人归依佛  永不堕恶道
 彼人命终时  速得生天上 

尔时世尊。以净天眼。普观大会。人天之众无量无数。告苾刍众言。过去如来应正等觉。集会人天。而为说法。亦复如是。我于今日。普集人天。欲为说法。汝等受持。若人勇猛。决定无畏。犹如师子。深信坚固而无所著。大地山间乃至梵世。皆得涅槃。说是法时。复有一千七百有学天人及无数诸天。光明照耀。来诣佛所。佛告苾刍。汝等谛听。我观彼等诸来天众。应以声闻所乐之法。而可度之

尔时复有七千大药叉。具大神通威德。光明照耀。与诸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

复有六千大药叉。住金山上。具大神通威德。光明照耀。与诸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

复有三千大药叉。住娑多山。具大神通威德。光明照耀。与诸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

复有供毗罗等百千药叉。住王舍城尾布罗山。具大神通威德。光明照耀。与诸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

复有湿嚩弥怛啰.半左始.尾湿嚩弥嚩等药叉大将。具大神通威德。光明照耀。与诸眷属。来迦毗罗林

复有东方护世天王乾闼婆主。名地里多啰瑟姹啰。具大神通无量威德。身色妙好。光明炽盛。与其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南方护世天王。鸠槃拏主。名尾噜茶迦。具大神通无量威德。身色妙好。光明炽盛。与其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西方护世天王。是大龙主。名尾噜博叉。具大神通无量威德。身色妙好。光明炽盛。与其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北方护世天王。大药叉主。名俱吠啰。具大神通无量威德。身色妙好。光明炽盛。与其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复有四大天王。侍从鬼神。所谓摩野.迦致.尾枳致.跋里虞.跋里俱致等。皆有神通势力。我慢无明。形貌粗恶。种种变化。与其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药叉神将。所谓印捺啰.谟嚩噜拏.钵啰惹钵帝.婆啰捺嚩惹.伊舍曩.赞难曩.迦么.悉里瑟吒.俱儞建吒.儞建吒.满尼摩尼摩尼左啰.钵啰拏那.乌波半左迦.娑多儗里.海摩嚩多布啰拏佉祢啰俱尾吒虞波罗药叉.阿吒嚩俱曩啰啰惹[口*爾].曩里沙婆唧怛啰细曩.巘驮里嚩.祢里伽设帝摩多隶.半左罗巘拏酥谟摩曩弥里具。并其眷属。怛里颇梨.怛里建吒计。乃至世间行者。俱有神通威德。光明照耀。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复有诸大毒龙。所谓怛叉迦.剑末罗湿嚩多噜.钵啰钵多.钵啰惹虞.莎虞曩娑贺扫那娑俱.地里多啰瑟吒啰.俱祖啰.爱啰嚩尼龙等。嗔恚暴恶。有大神通威德。光明炽盛。与诸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金翅鸟。名曰无畏。与其飞禽清净眼等并诸眷属。亦具神通威德。光明照耀。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无能胜金刚手。海内住者。一切怖畏药叉。并其眷属。皆具神通威德。光明照耀。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阿修罗众。所谓尾么唧怛啰。稣唧怛啰。钵啰贺。那母唧隶。及一百末隶阿修罗子。并诸眷属。具大神通无量威德。光明照耀。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及诸天众。皆具神通威德。光明照耀。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名夭。所谓嚩噜拏天。嚩噜尼天。稣摩天。毕里瑟吒天。阿誐摩天。蜜怛啰嚩噜尼天。地天。水天。火天。风天。如是十天。具大威德。神通变现。并其眷属。光明照耀。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那罗延天。娑贺梨左天。日天。月天。星宿天。帝释天。莫伽天。一切最尊贤圣天。并二眷属天等。如是十天。具大神通无量威德。光明照耀。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诸天女等。所谓娑呬迦天女。如火焰天女。阿里瑟吒天女。稣摩天女。乌多摩天女。补瑟波嚩悉儞天女。左啰迦天女。稣跋捺啰天女。羯叉阿左喻多天女。钵啰捺喻么曩天女。莎儞迦等。无数天女。并诸眷属。具大神通无量威德。身相端严。光明照耀。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大药叉女。所谓舍摩药叉女。摩贺舍摩药叉女。摩耨沙药叉女。摩耨数怛摩药叉女。讫里拏药叉女。钵啰谟沙药叉女。摩曩钵啰努沙迦药叉女。末啰贺药叉女。摩贺末啰药叉女。苾刍牟尼迦药叉女。如是十大药叉女。亦具神通威德。光明照耀。与诸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十大药叉女。所谓输讫罗药叉女。竭拏末罗药叉女。迦噜拏药叉女。儞罗迦嚩悉儞药叉女。阿嚩那多计舍药叉女。钵啰目契闭多迦嚩悉泥药叉女。娑那摩多药叉女。贺里帝药叉女。噜唧迦药叉女。如是药叉女等。亦具神通威德。光明照耀。与诸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复有贺里帝及童男童女眷属。亦具威德神通。光明照耀。与诸眷属。恭敬围绕。来迦毗罗林。集会听法

如是十方梵王帝释天人八部。诸大苾刍。无量无数。皆来集会

尔时会中。有大黑神。名祖蹲那。具大神通。勇猛暴恶。恼害人天。障修善事。以手拍地。发大恶声。于虚空中。化大风云电雹雷闪种种恶相。众皆惊怖。佛即观察。说声闻法。魔既闻已。归依息恶。与诸苾刍。同住声闻乘。是时众会。见佛降魔。踊跃欢喜。信受奉行。
 «上一页   1   2   …   66   67   68   69   70   71   72   …   104   105   下一页»   共1047条/105页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