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531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4 22:23  楼主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千人皆弥勒等。佛告贤者舍利弗及诸比丘。皆一心听。佛告贤者舍利弗。东方去是一恒沙。有佛名安隐嘱累满具足王如来至真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满所愿聚。去是二恒沙。有佛名绀琉璃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慈哀光明。去是三恒沙。有佛名劝助众善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欢喜快乐。去是四恒沙。有佛名曰无忧德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一切乐入。去是五恒沙。有佛名药师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满一切珍宝法。去是六恒沙。有佛名曰莲华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满香名闻。去是七恒沙。有佛名算择合会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一切解说音声远闻。去是八恒沙。有佛名解散一切缚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一切解脱

佛告贤者舍利弗。此诸佛如来无所著过四道不受最正觉。其国土清净无五浊。无爱欲无意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八佛及国土名。受持奉行讽诵。广为他人解说其义者终不愚痴。口之所言无有失误。相好具足无所缺减。无央数年不为乏少。是人终不堕太山地狱饿鬼畜生中也。是人终不望取罗汉辟支佛道而般泥洹。必当逮得无上平等之道。常遇陀邻尼。常行菩萨道得功德无量。第一四天王常拥护之。不为县官所拘录。不为盗贼所中伤。不为天龙鬼神所触娆。阅叉鬼神蛊道鬼神若人若非人。皆不能害杀得其便也。除其宿命不请。若有疾病水火乌鸣恶梦诸魔所娆。恐怖衣毛竖时。常当读是八吉祥神咒经咒之。即得除愈。是时佛说偈言

 若有持是经  八佛国土名
 不堕三恶处  疾得无上道
 自觉发道意  见佛即开解
 中外常欢喜  供养心恭敬
 亿劫阿僧祇  行恶悉消除
 持是八吉祥  速得明解教
 供事是经者  千叶华中生
 珍宝为其出  色像好无上
 人闻是尊经  尊敬信乐者
 奉持讽诵读  清净无放逸
 女人信是经  敬慎无谀谄
 弃女为男子  聪明常黠慧
 奉持八佛名  出入贼不害
 刀兵水火毒  诸邪不能干
 爱乐奉是经  诸魔不得便
 鬼神诸官属  无能娆乱者
 飞行到诸刹  所在大丰乐
 心意正无邪  见佛大欢喜
 所生常遇佛  等心奉事之
 一切众恶除  疾得泥洹道
 精进无懈怠  去离诸缘着
 为人朴直儒  奉持八佛名
 勇猛降众魔  其力如金刚
 端正相好具  一切莫能当
 布施无悭贪  巨亿万家生
 盗贼及怨家  自然皆消除
 疾病县官事  乌鸣诸恶梦
 持是八佛名  咒之即除愈
 奉持是经者  弥勒菩萨等
 第一四天王  常共拥护之
 所愿皆可得  踊跃大欢喜
 一心信乐者  福德亦如是 

尔时诸菩萨颰陀和菩萨。罗怜那竭菩萨桥日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弥菩萨。摩诃须和萨和菩萨。因只达菩萨。和轮调菩萨。是八人求道已来无央数劫。于今未取佛。愿言使十方天下人民皆得佛道。若有急疾。皆当呼我八人名字。即得解脱。寿命欲终时。我八人便当飞往迎逆之。诸菩萨弥勒等第一四天王。皆白佛言。吾当拥护持八吉祥神咒经者。与我并力令诸疾病皆得除愈。佛说经已。舍利弗弥勒菩萨。及诸比丘天龙鬼神阿须伦王。皆大欢喜乐闻
532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4 22:25  楼主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稳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稳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稳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稳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稳处。”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稳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1],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2],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

“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533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4 22:27  楼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534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5 08:25  楼主
佛说孝子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燥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tì tì),惧其不善。亲恩若此,何以报之?”

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

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养恩,可谓孝乎?”

诸沙门曰:“惟孝之大,莫尚乎兹。”

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暗,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理,淫妷外色,伪辞非道,耽愐(dān miǎn)荒乱,违背正真,凶孽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懵懵(měng)未悟,即为义化,当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呼无救。由彼履恶,遭斯重殃矣。’设复未移,吟泣啼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祐而安之。数有颠倒之政,佞嬖(nìng bì)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己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往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

佛告诸沙门:“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二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无以孽妻,远贤不亲,女情多欲,好色无倦,违孝杀亲,国政荒乱,万民流亡,本志惠施,礼式自检,软心崇仁,蒸蒸进德,潜意寂寞,学志睿达,名动诸天,明齐贤者,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睹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妖魅邪巧之辞,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鸟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唯道是务。奉斯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

佛说如是,弟子欢喜。
535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5 08:27  楼主
佛说睒子经
西秦沙门圣坚奉诏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比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及众菩萨,国王、大臣、人民,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念前世,初求得菩萨道时,戒行普慈,精进一心,智慧、善权方便,不可称说,诸天龙神、帝王人民无能行者。”

阿难闻佛所言,更整衣服,长跪白佛:“愿欲闻之。”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央数世,时有一菩萨,名曰慈慧,救济群生,常行四等心,度世危厄,愍育苦人。于时处在兜率天上,教授天人,常以昼夜各三时,三昧定意,思惟三界,照观十方天下人民善恶之道,孝养父母,敬奉三尊,供侍师长,修诸功德,皆悉明见,五道分明。

时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妻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慧,修清净志,信乐虚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欲学妙道,而两目盲,无所视见,若入山者,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危害,若我寿终,当为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

即便往生盲父母家,为其作子。父母欢喜,爱之甚重,本发道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乐世间。子年七岁,号字曰睒,

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诳、不饮酒、不妄语、不嫉妒、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侍父母如人侍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妄倾邪,于是父母即大欢悦,无复忧愁。

年过十岁,睒自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求志虚寂无上之道,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居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本先志,自随父母俱共入山,侍养之宜,不失时节。’

父母报睒:‘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即入山。’

睒以家中所有财宝,皆大布施诸贫穷者,便与父母俱共入山。

睒到山中,以柴草作屋,施置床蓐,不寒不热,恒得其宜。入山一年,众果丰实,食之甘美,泉水涌出,清而且凉;池中莲华,五色精明,栴檀杂香,树木丰盛,香气倍常。飞鸟常集,奇妙异类,皆作种种音乐之声,娱乐父母;狮子熊罴、虎狼毒虫,慈心相向,无相伤害。食草饮水,无复恐惧,獐鹿众鸟皆来附近,与睒音声相和,以娱乐盲父母。

睒至孝慈,蹈地常恐地痛,天神人鬼皆来拥护此三道人。三道人者,一心定意,无复忧愁。

睒常与父母取百种果,以食父母,泉水无乏。时父母渴,欲得饮水,睒被鹿皮衣,提瓶行汲水,獐鹿众鸟亦往饮水,不相畏难。

时有迦夷国王入山射猎,王见水边有诸群鹿,放弓射之。箭误中睒,正射其胸。被毒箭已,举身皆痛,便大呼言:‘谁持一箭杀三道人?’

王闻人声,即便下马,往到睒前,睒谓王言:‘象坐牙死,犀坐其角死,翠坐其毛,獐鹿坐皮肉,我无牙角、无毛、无皮,肉不可啖,今有何罪,横见射杀?’

王问睒言:‘卿是何人?被鹿皮衣,与禽兽无异。’

睒言:‘我是王国中人,与盲父母俱来学道,二十余年,未曾而为虎狼毒虫所见枉害,今我便为王所射杀。’

当尔之时,大风暴起,吹折树木,百鸟悲鸣,狮子熊罴、走兽之辈皆大号呼,动一山中;日无精光,流泉为竭,众华萎死,雷电动地。

时盲父母即自惊起,曰:‘是何变异?睒行取水,经久不还,将无为毒虫之所害耶!禽兽悲鸣,音声号呼,不如常时,风起四面,树木摧折,必有灾异。’

时王怖懅,大自悔责:‘本射众鹿,误相中伤,射杀道人,其罪甚重,坐贪少肉而受此殃,愿以珍宝以救子命。’

时王便前,欲拔出箭,箭深不出,百鸟禽兽四面云集,皆大号呼,动一山中。王益怖懅,肢节皆动。

睒语王言:‘非王之过!自我宿罪缘对所致,我不惜身,但念我盲父母耳!年既衰老,两目复盲,一旦无我,亦当终没,无瞻视者,以是之故,自懊恼耳!’

当尔之时,诸天龙神皆为肃动。

王又重言:‘我宁自入地狱之中,自受此罪,使睒身活。’长跪向睒悔过陈言:‘若子终没,我不还国,便住山中,供养卿盲父母,如卿在时,勿以为忧,诸天龙神皆当证知,不负此誓。’

睒闻王誓:‘虽被毒箭,心喜意悦,虽死不恨,以我父母累王供养,王当罪灭,得福无量。’

王曰:‘卿当语我父母之处,及子未死,吾欲知之。’

睒即指示:‘从是径去,去此不远,当见草屋,我之父母在其中止。王徐徐往,勿令父母惊动怖懅,以善方便解语其意,王当为我上白父母,无常今至,当就后世。我不惜命,念盲父母年既衰老,两目复盲,一旦无我,无所依仰,以是懊恼自酷毒耳。我死自分宿罪所致,无可得脱,今自忏悔,从无数劫有身以来,所行众恶,于此罪灭,愿与父母世世相值,不相远离,当令父母终保年寿,勿有忧患,天龙鬼神常随护助,灾害消灭,所欲应意,无为自然。’

王将数人诣父母所,王去之后,睒奄死矣。百鸟禽兽四面云集,皆大号呼,绕睒尸上,舐是胸血。盲父母闻此音声益怖,彷徉而住。

王行驶疾,触动草木,肃肃有声,父母惊言:‘此是何人?非我子行。’

王言:‘我是迦夷国王,闻盲道人在山学道,故来供养。’

盲父母言:‘枉屈大王来相慰劳,远临草野,王当疲极,体安隐不?宫殿夫人、太子官属皆安善不?风雨和调、五谷丰不?邻国人民不相侵害耶?’

王答道人:‘得蒙尊恩,常自平安。’

又更问讯盲父母:‘在此山中,劳心勤苦,树木之间,甚难为止,自安隐不?’

盲父母言:‘蒙大王恩,常自安隐,我有孝子,字名曰睒,常取果蓏,泉水无乏;我有草席,王可就坐,果蓏可食。睒行取水,正尔来还。’

王闻盲父母言,又大伤心,泪出而言:‘我罪实重,入山射猎,遥见水边有诸群鹿,引弓射之,箭误中睒。道人子睒已被毒箭,其痛甚酷,今故自来语道人耳。’

父母闻之,举身自扑,如太山崩,地为大动,号哭仰天,自陈诉言:‘我子睒者,天下至孝,无有能过,蹈地常恐地痛,有何罪故而射杀之?向者大风卒起,吹折树木,百鸟悲鸣,皆大号呼,动一山中。我在山中二十余年,未曾有此灾异之变,而我子睒取水不还,恐当有故,诸神皆惊,肃肃而动。’

母便涕哭,不肯复止,父言:‘且止!人生世间,无有不死,无常对至,不可得却。’

但问王:‘睒为射何许,今为死活?’

王以睒语向父母说,其盲父母闻王此语,又大感绝:‘一旦无子,俱亦当死。大王今者牵我二人往子尸上。’

王即牵盲父母往到尸上,父抱其头,母抱两脚,著其膝上,各以两手扪摸睒箭,仰天呼言:‘诸天龙神、山神树神,我子睒者,天下至孝,是诸天龙鬼神所知。我年已老,目无所见,身代子死,睒活不恨。’

于是父母俱共誓言:‘若睒至孝、天地所知,箭当拔出,毒痛当除,睒应更生!’

于是第二忉利天帝座即为动,以眼见此二盲道人抱子号呼,乃闻第四兜率天上,释梵四王从天上来,如人屈伸之顷,来住睒前,以神妙药灌睒口中,药入睒口,箭拔毒出,更生如故。

父母闻睒以死更生,两目皆开,飞鸟走兽皆作欢乐之音,风息云消,日为重光,流泉涌出,清而且凉,池中莲华五色精明,栴檀杂香,树木光荣,香倍于常。

时王欢喜,不能自胜,礼天帝释,还礼父母及子睒者:‘愿以一国所有财宝,俱上道人,自相供养,令我罪灭,永无有余。’

睒语王言:‘欲兴福者,王但还国,安慰人民,当令奉戒,王勿射猎,横杀无辜,身不安隐,寿终当入泥犁之中。人居世间,恩爱暂有,别离久长,不得常在。王宿有福,今得为王,莫憍自在,以自在故,造无量恶,后入恶道,悔之何益。’

王答:‘如教。’

随王猎者,见睒死已,得天神药,死而更生,父母眼开,神变如是,悉奉五戒、修行十善,死得生天,无入恶道。”

佛告阿难:“诸来会者!宿命睒者,吾身是也;盲父者,阅头檀王是;盲母者,今王夫人摩耶是也;迦夷国王者,阿难是;天帝释者,弥勒是也。”

佛告阿难:“吾前世时,为子仁孝、为君慈育、为民奉敬,自致得成为三界尊。”

佛说经已,时诸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536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5 08:29  楼主
佛说鹿母经[1]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水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遂各分迸(bènɡ)。有一母鹿,怀妊独逝,被逐饥疲,失侣怅怏。时生二子,舍行求食,茕(qiónɡ)悸失措,误堕猎者弶(jiànɡ)中,悲鸣欲出,不能得脱。猎师闻声,便往视之,见鹿心喜,适前欲杀。

鹿乃叩头,求哀自陈:“向生二子,尚小无知,始自蒙蒙,未晓东西;乞假须臾,暂还视子,将示水草,使得生活,并与二子尽哀死别。长短命矣,愿垂恕恩,愍及有识。若蒙哀遣得见子者,诚非鹿兽所能报谢;天祐有德,福注罔极。见遣之期,不违信誓,旋则就死,兽意无恨。”

是时猎者闻鹿所言,且惊且怪,衣毛为竖,其奇能言,识出人情,即问鹿曰:“汝为鬼魅、山林树神?得无变惑,假借其形,以实告我,令明其故。”

鹿即答曰:“吾以先世贪残之罪,禀受鹿身。至心念子,故发口能言,非为鬼魅,唯见识怜,生放死还,甘心所全。”

猎者闻之,信加其言,心怀贪欲,意不肯听,即告鹿曰:“世人一切尚无志诚,况汝鹿畜?怜子惜身,尚全求生,从死得去,岂有还期?王命急切,恐必知之,罪吾失鹿,更受重责。虽心不忍,事不获已,终不相放。”

鹿时惶怖,苦言报曰:“鹿虽贱畜,甘死不恨,求期则返,岂敢违命?人受罪衅,唯乞假祚(zuò),为福所种,去则子存,留则子亡,听往时还,神信我言。夫死何足惜,而违心信?顾念二子,是以恳恳,生不识母,各当没命,分死全子,灭三痛剧。”

鹿母低头鸣叫,口说偈言:

我身为鹿兽  游食于林薮

贱生贪躯命  不能故送死

今来入君弶  自分受刀几

不惜腥臊身  但怜二子耳

唯我前世时  暴虐不至诚

不信生死苦  罪福之分明

行恶自招罪  今受畜兽形

若蒙须臾命  终不违信盟

于是,猎者闻鹿言诉之声,甚叹其奇,贪利成事,不欲放遣,即告于鹿,责数之曰:“夫巧伪无实,奸诈难信,虚华万端,狡猾非一,侵暴生种,犯人稼穑,以罪投身,入于吾弶。今当杀送供王厨食,不须妄语欺吾求脱,重身畏死,谁能效命?人之无良[2],犹难为期,而况畜兽?全命免死,岂有还期?但当就死,终不相放。”

鹿时忆子恐惧,前跪两膝,低头涕泪,悲诉鸣吟,重说偈言:

虽身为鹿畜  不识仁义方

奈何受慈恩  得去不复还

宁受分裂痛  无为虚伪存

哀伤二子穷  乞假须臾间

宿世罪自然  故受畜生体

为人所不信  殃祸自应尔

犹是招当来  欲脱畜生形

披肝露诚信  愿听重誓言

若世有恶人  斗乱比丘僧

破塔坏佛寺  及杀持戒人

反逆害父母  兄弟与妻子

设我不来还  罪大过于是

普世之极罪  劫尽殃不已

宛转更烧煮  之彼复到此

可思之深重  受痛无终始

设我不来还  罪大过于是

尔时猎者重闻鹿言,心益竦然,乃却叹曰:“唯睹世间一切人民,禀受宿福,得生为人,愚惑痴冥,背恩薄义,不忠不孝,不信不仁,贪残无道,欺伪苟全,不知非常、识别三尊。鹿但畜生,恳恳辞言,信誓叩叩,有殊于人,情露丹诚,似如分明,识睹其验,以察其心。”便前解弶,放遣假之。

于是鹿母出弶得去,且顾且驰,到其子所,低头嗅子,舐(shì)其身体,一喜一悲,踟蹰徘徊,叹息啼吟,并说偈言:

一切恩爱会  皆由因缘合

合会有别离  无常难得久

今我为尔母  恒恐不自保

生世多畏惧  命如露著草

于是鹿母说此偈已,便将二子入于林薮,为别食稼,示好水草,诫敕叮咛,教生活道,念别子孤,泪下如雨,悲鸣摧伤,说偈别言:

前世行欺诈  负债著恩爱

残暴众生命  自盗教彼杀

身作如影随  今日当受之

毕故不造新  当还赴彼期

违佛不信法  背戾师父诫

自用贪无厌  放情恣痴意

罪报为畜生  当为人作饲

自分不敢怨  毕命不复欺

贪求取非道  杀盗于前世

每生为畜兽  宿命所追逮

结缚当就死  恐怖无生气

用识三尊言  见遣尽恩爱

吾朝行不遇  误堕猎者弶

即当就屠割  破碎受宿殃

念汝求哀来  今当还就死

怜汝小双孤  努力自活己

行当依群类  止当依众里

食当随侣进  卧当惊觉起

慎勿子独游  食走于道边

言竟便长别  就死不复还

是时鹿母说此偈已,与子死别,迟回再三,低头俯仰,唱声感哀,委背而去。二子鸣啼,悲泣恋慕,从后追寻,顿弊复起,悲唤叫叫,说诉偈言:

贪欲慕恩爱  生为母作子

始来受身形  受命贱畜体

如何见孤背  断命没终此

慕母情痛绝  乞得并就死

自念我生来  未识东与西

念母怜我等  当报乳养恩

何忍长生别  永世不复存

念母为我苦  不聊独生全

无福受畜形  薄祐祸害至

始生于迷惑  当早见孤弃

凡生皆有死  早晚当就之

今日之困穷  当与母同时

于是鹿子说此偈已,其母悲感,低头号泣,哀悼怨叹,回头还顾,抗声悲鸣,告其子言:“尔还勿来!吾自毕故,以寿当之;无得母子夭横并命。吾死甘心;伤尔未识,世间无常,皆当别离。吾自薄命,尔生无祐,何为悲哀徒益忧患?但当建行,毕债于今。”

鹿母复鸣,为子说偈言:

吾前坐贪爱  今受弊畜身

世生皆有死  无脱不终患

制意一离贪  然后乃大安

宁就至诚死  终不欺殆生

于是鹿子闻母偈音,益更悲恋,鸣涕相寻,至于弶所,东西求索,乃见猎者卧于树下。鹿母径就其边,低头大声以觉猎者,而说偈言:

投分全中实  毕寿于畜生

见放不敢稽  还就刀几刑

向所可放鹿  今来还就死

恩慈于贱畜  得见辞二子

将行示水草  为说非常苦

万没无余恨  念恩不敢负

尔时猎者闻鹿鸣声、说诚信之言,惊觉即起,心动竦然,慈心发中,口未得宣,鹿便低头,前跪两膝,重向猎者喜自陈说,以偈谢言:

仁前见放遣  德厚过天地

贱畜被慈育  悲意不自胜

一切悉无常  忻然副信死

灭对毕因缘  怨尽从斯已

仁惠恩难忘  感受岂敢违

虽谢千万辞  不足报慈恩

唯夫诫精诚  受福归自然

今日甘心死  以子属仁君

于是猎者感诚即寐,又重闻鹿说偈,皆微妙之声,加其笃信,舍生就死以副盟誓,子母悲啼,相寻而至。“斯鹿之身,必非凡庸,吾睹世士,未能比伦。虽复兽体,心若神灵。吾之无良,残暴来久。鹿乃立义,言信不负,可为明教,稽首禀受;岂复当敢生犯害心?”

即时猎者加肃谦敬,辞谢遣鹿而说偈言:

神鹿信若天  言誓志愿大

今我心竦惧  岂敢加逆害

宁自杀鄙身  妻子寸寸分

何忍向天种  有想害灵神

猎者说此偈已,即以慈心遣鹿,重复辞谢,悔心自责。鹿见遣去,出就其子,子望见母得生出还,强驰走趣,跳踉悲鸣,子母相得,俱欢俱喜,一俯一仰,鸣声呦呦,悲感受活,生蒙大恩,即仰头谢猎者而说偈言:

贱畜生处世  当应充厨宰

即时分烹俎  宽假辞二子

天仁[3]重爱物  复蒙放赦原

德祐积无量  非口所能陈

尔时鹿母说此偈谢已,将率二子还于深林,鸣群啸侣,以游以集,安身草泽,以宁峻山。

猎者于后深自惟言:“鹿但畜生,信义祐身,既免即济,见者加称;我之为暴,何广于心?”

即时启寐,散意归仁,放弩坏弶,无复杀心,诣于庙寺,请禀沙门,稽首颡(sǎnɡ)面,自归自陈,奉顺慈义,毕志正真。便往白王,具说鹿言。

王闻其说,心喜惊叹:“鹿兽有义,我更贪残。又此鹿慧,深达言教,知仰三尊,我国弊冥,事彼妖言,诚可舍弃,以保永全。”

普国人民无不闻知畜兽行义,现获信证,大道之化,无隐不彰。于是国王即请会群臣,宣令国民:“吾之为暗,不别真伪,启受邪师,言畏伪神,妖祭无道,残暴众生;不如鹿畜明识三尊。自今以后,普国率民,废彼邪宗,皆归正真。诣于佛寺,请受圣众,冀以后世,长获其福。”

臣下群僚、国民大小皆信三尊,奉五戒十善,为期三年,国丰太平,民皆寿乐,鹿之祐矣。

佛语贤者阿难:唯吾善权,累劫行恩,恩救众生,其信如是。尔时鹿母者,我身是也;二子者,罗云及朱离母珂是;国王者,舍利弗是;猎者,阿难是;界上民走白王者,调达是。

佛时说已,于鹿腨(shuàn)肠放大光明,遍照东西南北、四隅(yú)十方各千佛刹。吾其光明所之,各有化导狮子座及宝莲华,或为法师比丘现肉体者,或为帝王及长者子者,或凡人黎庶现卑贱者,或人群生为畜兽者,各各以光明导御说法。尔时所说鹿母信誓功德,以为法训,法音入心,莫不信受其者,皆归无上正真之道。佛即回光,等接遍照阎浮提内,悉令普彻,其蒙光者,逮安稳想。

尔时,众中有八百比丘意志四道以证道迹,闻说鹿母于畜生之中发起大意,以信成道,感悟变化,即时反悔,前白佛言:“愿立信誓为菩萨道,唯佛加哀助利我等,当以建行荷负众生,救济一切,至死不离,即时逮得僧那僧涅弘誓之铠。”

尔时阿难整服长跪,白世尊言:“此诸比丘网惑大乘,不受正谛,如今开悟,逮得法证,离渊越堑,何其疾也!诚非小道所能信明!大会有疑,唯愿世尊说其缘由,以释将来。”

佛言:善哉,阿难!汝问快也。斯承先识,非今所造,是诸比丘乃昔鹿游国民,信受王命,奉顺三宝,加鹿即感,皆愿无上正真意。中间痴暗,不复习行,虽以遇我得作沙门,忽弃本愿,迷于大乘。今闻我说前世本末,闭结疑解,得无想安稳,是其宿命识神使然。

佛说是时,八百比丘皆得阿惟越致,力士聚中有八千人见证心解,除放逸行,皆发无上正真之道,逮得入信声,寻获安稳无想之定。天、龙、世人七亿二千,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佛语阿难:我作畜生之时,以不忘菩萨弘济之心,应行导利逮于今者,但为众生,勤苦无极,假使一人亡本没流、未拯拔者,终不舍放;诸欲求安、逮是功德疾成佛者,皆当尽心中诚归信三尊,世世不废,如我今日现般泥洹,诚信所致也。阿难!汝当受持、广宣此经,无令灭绝。

阿难即前,稽首作礼,受持讽诵。
537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6 20:13  楼主
五母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业。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法,辞母出家,求作沙弥,随大沙门,于山中学道,给师所须,诵经行道,时无有懈。

至年八岁,得慧眼,能通视无极;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闻知之;身能飞行,所在至到,能分一身,及人自化,无所不作;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及人民、蚑(qí)行、蠕动之类所经历善恶之道,皆悉知之。坐自思念,即见先世宿命所更,为五母作子,时即还自笑。

其师问:“何等而笑?”

沙弥答言:“无所笑也。”

师曰:“是山中亦无歌唱伎乐,汝笑嗤我耳。”

沙弥答言:“不敢笑师,但自笑耳。我一身为五母作子,母皆为我昼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常念子忧思,未常忽忘。我自念一身而忧毒五家,以是笑耳,不敢笑师。

我与第一母作子时,并邻亦复生子,与我同日而生。其子出入行步,我母见之,便悲念:‘我子在者,亦当出入行步如是。’愁毒泪下如雨,悲言念子。

我为第二母作子时,我短命又早死。我母见人乳儿,便念乳我,悲哀涕泣,言念我子。

我为第三母作子时,我年十岁,复少死。母临食,悲哭泣泪,言念:‘我子在者,亦当与我共食。舍我死去,使我独食。’哽咽言念我。

复为第四母作子时,我薄命先死。我等辈娶妇,我母见之,即念:‘我子在者,亦当为子娶妇。’言:‘我何负苍天,而杀我子!’

复为第五母作子时,我始年七岁,好道辞家,舍母随师,入山求道,得罗汉道。我母日日啼哭,言:‘我生一子,随师学道,不知所在、饥饱寒温,不知生死,不复相见。’愁毒言念我子。

是五母适共一会,各各言亡我子,相对啼哭,不能相止。是我一身一魄,辗转而与五母腹中作子,固疑惑人,而使众悲哭发狂,但共念我一身耳,各欲自杀,是故笑耳。

发念世间凡人,不知死当有所至生,皆共言死耳。凡人何能知死当有生?作善自得其福,作恶得其殃,不有所遗。人在世间,皆为恶业,无所畏难,死后当入泰山地狱中,苦痛极哉,后悔无所复及。

我厌世间勤苦,故辞父母,入山精进求道。今我目见畜生、饿鬼、地狱中,代之恐怖。今被蒙佛恩,得闻经法。今我日夜怜伤五母,不能自脱,反忧我故身。我所求愿皆以得,念世间人辗转相生,亦复相笑,无有休息。身皆归土,魂当所作,随其善恶,皆不能自拔。断其恩爱,能离贪欲,可得度脱。我以不复与生死会,我恨身以断,如人不种,当泥洹道最乐,长复与勤苦。”

为师说之已,便飞去。
538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6 20:15  楼主
佛说五无反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从罗阅祇国来,闻舍卫国人慈孝顺,奉经修道,敬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螫(shì)杀其子,其父故耕不看其子,亦不啼哭。

梵志问曰:“此是谁儿?”

耕者答言:“是我之子。”

梵志问曰:“是卿之子,何不啼哭,故耕如故?”

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善者有报,恶者有对,忧愁不乐,啼哭懊恼,何益死者?卿今入城,吾家某处,愿过语之:‘吾子已死,但持一人食来!’”

梵志自念:“此是何人,而无反复?子死在地,情不忧愁,而反索食?此人不慈,无有是比!”

梵志入城,诣耕者家,见死儿母,即便说云:“卿子已死,其父寄信,但持一人食来,何以不念子耶?”

儿母即为梵志说譬喻言:“儿来托生,我亦不唤,儿今自去,非我能留。譬如行客,来过主人,客今自去,何能得留?我之母子亦复如是,去住进止,非我之力,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

姊为梵志说譬喻言:“我之兄弟,譬如巧师入山斫(zhuó)木,缚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遇大风,吹筏散失,随水流去,前后分张,不相顾望。我弟亦尔,因缘和会,同一家生,随命长短,生死无常,合会有离。我弟命尽,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妇:“卿夫已死,何不啼哭?”

妇为梵志说譬喻言:“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迁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我之夫妇,亦复如是,去住进止,非我之力,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奴:“大家已死,何不啼哭?”

奴为梵志说譬喻言:“我之大家,因缘和会,我如犊子,随逐大牛,人杀大牛,犊子在边,不能救护大牛之命。忧愁不乐,啼哭懊恼,何益死者?”

梵志闻之,心惑目冥,不识东西:“我闻此国孝顺,奉事恭敬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了无所益。”

又问行人:“佛在何许?欲往问之。”

行人答曰:“近在祇桓精舍。”

梵志即到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忧愁低头,默无言说。

佛知其意,谓梵志曰:“何以低头、忧愁不乐?”

梵志白佛言:“不果所愿,违我本心,是故不乐。”

佛问梵志:“有何所失,忧愁不乐?”

梵志曰:“我从罗阅祇国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见五无反复。”

佛言:“何等五无反复?”

梵志曰:“我见父子二人耕地下种,子死在地,情不忧愁,而反索食,居家大小亦无忧愁,是为大逆。”

佛言:“不然!不如卿语。此之五人最有反复。知身无常,财非己有,往古圣人不免斯患,况于凡夫!大啼小哭,何益死者?世间俗人,无数劫来流转生死,迁神不灭,死而复生,如车轮转,无有休息,背死向生,非忧愁所逮。”

梵志闻之,心开意解,更无忧戚:“我闻佛说,如病得愈,如盲得视,如暗遇明。”于是梵志即得道迹。

“一切死亡,不足啼哭,欲为亡者请佛及僧,烧香供养,读诵经典,能日日作礼,复至心供养三宝,最是为要。”

于是梵志稽首作礼,受教而去。
539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6 20:17  楼主
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善生经第十二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罗阅祇城内有长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东西南北、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见长者子善生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世尊见已,即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缘,清旦出城,于园林中,举身皆湿,向诸方礼?”

尔时善生白佛言:“我父临命终时,遗敕我言:‘汝欲礼者,当先礼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奉承父教,不敢违背,故澡浴讫,先叉手东面,向东方礼;南西北方、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告善生曰:“长者子!有此方名耳,非为不有;然我贤圣法中,非礼此六方以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愿世尊,善为我说贤圣法中礼六方法。”

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生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知四结业,不于四处而作恶行,又复能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长者、长者子离四恶行、礼敬六方,今世亦善,后获善报,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称,获世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

“善生!当知四结行者:一者杀生,二者盗窃,三者淫逸,四者妄语,是四结行。云何为四处?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痴。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而作恶者,则有损耗。”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欲嗔及怖痴  有此四法者

名誉日损减  如月向于晦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不为恶者,则有增益。”

尔时世尊重作颂曰:

于欲恚怖痴  不为恶行者

名誉日增广  如月向上满

佛告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是为六损财业。”

“善生!若长者、长者子解知四结行,不于四处而为恶行,复知六损财业,是为,善生!于四处得离、供养六方,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誉,获世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

“善生!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是为放荡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善生!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槃,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懈惰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惰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  还有酒伴党

财产正集聚  随己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  常喜歌舞戏

昼则游他家  因此自陷坠

随恶友不改  诽谤出家人

邪见世所嗤  行秽人所黜

好恶著外色  但论胜负事

亲要无反复  行秽人所黜

为酒所荒迷  贫穷不自量

轻财好奢用  破家致祸患

掷博群饮酒  共伺他淫女

玩习卑鄙行  如月向于晦

行恶能受恶  与恶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  终始无所获

昼则好睡眠  夜觉多希望

独昏无善友  不能修家务

朝夕不肯作  寒暑复懈惰

所为事不究  亦复毁成功

若不计寒暑  朝夕勤修务

事业无不成  至终无忧患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是为美言亲四事。”

“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二者后诳,三者现诳,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是为敬顺亲四事。”

“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淫逸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

世尊说此已,复作颂曰:

畏伏而强亲  美言亲亦尔

敬顺虚诳亲  恶友为恶亲

此亲不可恃  智者当觉知

宜速远离之  如避于险道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

“善生!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为四止非,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世尊说是已,复作颂曰:

制非防恶亲  慈愍存他亲

利人益彼亲  同事齐己亲

此亲乃可亲  智者所附近

亲中无等亲  如慈母亲子

若欲亲可亲  当亲坚固亲

亲者戒具足  如火光照人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视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闻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善生!弟子于师长敬顺恭奉,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亵(xiè),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为五事亲敬亲族,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者,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善生!如是敬视亲族,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暇(xiá)。善生!是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五者称扬主名。是为主待僮使,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门、婆罗门,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世尊说已,重说偈曰:

父母为东方  师长为南方

妻妇为西方  亲族为北方

僮仆为下方  沙门为上方

诸有长者子  礼敬于诸方

敬顺不失时  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软言  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  所有与人共

此四多负荷  任重如车轮

世间无此四  则无有孝养

此法在世间  智者所选择

行则获大果  名称远流布

严饰于床座  供设上饮食

供给所当得  名称远流布

亲旧不相遗  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  于此得善誉

先当习技艺  然后获财业

财业既已具  宜当自守护

出财未至奢  当选择前人

欺诳抵突者  宁乞未举与

积财从小起  如蜂集众花

财宝日滋息  至终无损耗

一食知止足  二修业勿怠

三当先储积  以拟于空乏

四耕田商贾  择地而置牧

五当起塔庙  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业  善修勿失时

如是修业者  则家无损减

财宝日滋长  如海吞众流

尔时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实过本望,逾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闭者得开,迷者得悟,冥室燃灯,有目得视。如来所说亦复如是,以无数方便开悟愚冥,现清白法,所以者何?佛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故能开示,为世明导。今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日始,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善生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540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7-17 08:29  楼主
七佛父母姓字经

    失译附前魏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国中有妇人。子字无延。因号无延母。佛将五百比丘。到无延母家。殿上坐饭。饭已有数十比丘。于屏处相与共语言。佛是我所尊事神无极。佛自在意变化。何等不作知已去佛及当来佛。年纪寿命父母姓字弟子几人。所施行志意教令。佛以天耳闻诸比丘共说是事。佛即到诸比丘所问言。属者若曹共议语何等。诸比丘言。我思念佛最神道德妙达所知高远。无能过佛者。佛乃知前已去佛及当来佛年纪寿命父母姓字弟子几人所施行志意教令。佛言。善哉善哉。当尔。若曹行沙门。但当念是诸善耳。佛言。若曹欲闻已去佛及父母诸弟子姓字不。诸比丘言愿欲闻之。佛言。皆听。第一佛字维卫佛。般泥洹已来九十一劫。第二佛字式佛。般泥洹已来三十一劫。第三佛字随叶佛。般泥洹已来同三十一劫。是披地罗劫中。当有两五百佛。第一者拘楼秦佛。第二佛者拘那含牟尼佛。第三者迦叶佛。第四者我字释迦文尼佛

维卫佛姓拘邻。式佛亦姓拘邻。随叶佛亦姓拘邻。拘楼秦佛姓迦叶。拘那含牟尼佛亦姓迦叶。迦叶佛亦姓迦叶。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姓瞿昙。维卫佛刹利种。式佛亦刹利种。随叶佛亦刹利种。拘楼秦佛婆罗门种。拘那含牟尼佛亦婆罗门种。迦叶佛亦婆罗门种。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刹利种。维卫佛父字槃裱刹利王。母字槃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式佛父字阿轮拏刹利王。母字波罗呵越提。所治国名阿楼那和提

随叶佛父字须波罗提和刹利王。母字耶舍越提。所治国名阿耨忧摩

拘楼秦佛父字阿枝违兜婆罗门种。母字随舍迦。所在国名轮诃唎提那。王字须诃提。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钵多婆罗门种。母字郁多罗。所在国名差摩越提。王字差摩

迦叶佛父字阿枝达耶婆罗门种。母字檀那越提耶。所在国名波罗私。其王名其甚堕。今我作释迦文尼佛。父字阅头檀刹利王。母字摩诃摩耶。所治国名迦维罗卫。先大王名槃提

维卫佛在世寿八万岁。式佛在世寿七万岁。随叶佛在世寿六万岁。拘楼秦佛在世寿四万岁。拘那鋡牟尼佛在世寿三万岁。迦叶佛在世寿二万岁。今我作释迦文佛裁寿百岁或长或短。维卫佛子字须曰多鞬陀。式佛子字阿兜罗。随叶佛子字须波罗曰。拘楼秦佛子字郁多罗。拘那含牟尼佛子字堕夷陀先那。迦叶佛子字沙多和。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子字罗云

维卫佛得道为佛时。于波陀罗树下。式佛得道为佛时。于分涂利树下。随叶佛得道为佛时。于萨罗树下。拘楼秦佛得道为佛时。于斯利树下。拘那含牟尼佛得道为佛时。于乌暂树下。迦叶佛得道为佛时。于尼拘类树下。今我作释迦文尼佛时。于阿沛多树下

侍维卫佛者字阿轮。侍式佛者字差摩竭。侍随叶佛者字复枝叶。侍拘楼秦佛者字浮提。侍拘那含牟尼佛者字萨质。侍迦叶佛者字萨波蜜。今我作释迦文尼佛侍者字阿难。维卫佛第一弟子字为塞。第二弟子字质含。式佛第一弟子字阿比务。第二弟子字三参。随叶佛第一弟子字佛提。第二弟子字郁多。拘楼秦佛第一弟子字僧耆。第二弟子字维留。拘那含牟尼佛第一弟子字转轮。第二弟子字郁多。迦叶佛第一弟子字质耶轮。第二弟子字波达和。今我作释迦文尼佛第一弟子字舍利弗罗。第二弟子字摩目干连

维卫佛前后三会诸比丘说经。第一会说经有十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式佛亦三会说经。第一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随叶佛再会说经。第一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六万比丘皆得阿罗汉。拘楼秦佛一会说经。有四万比丘皆得阿罗汉。拘那含牟尼佛一会说经。有三万比丘皆得阿罗汉。迦叶佛一会说经。有二万比丘皆得阿罗汉。今我作释迦文尼佛一会说经。有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得阿罗汉

佛告诸比丘言。佛智不可计量亦不可称。能知七佛本所生父母国王所施行。佛告诸比丘。经不可不学。道不可不为。佛者譬如大海水中船师数千万人皆仰以得渡海。佛教天下皆使为善得道度世亦如是。诸比丘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上一页   1   2   …   51   52   53   54   55   56   57   …   104   105   下一页»   共1047条/105页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