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1-10-24 18:46   浏览:253   回复:0

003: 阿弥陀佛跟我是什么关系

《阿弥陀佛跟我是什么关系》

修净土法门~信心是安乐的源泉

阿弥陀佛如母忆子之信

            
           阿弥陀佛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关心我吗?阿弥陀佛认识我吗?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儿子很讨厌他妈妈念阿弥陀佛,有一天就恶作剧,他妈妈正在念阿弥陀佛,他每隔几分钟就叫一声:“妈!”儿子老是这样叫,妈妈虽然是念佛人,毕竟还是有脾气的,叫了三四遍,却又没什么事。免不了就发脾气了:“你怎么搞的!老是叫我干什么?”这个儿子就抓住这句话:“你看我才叫你三四句妈,你就跟我发脾气,你一天到晚念几千声、几万声阿弥陀佛,那阿弥陀佛不是气坏了吗?”

          没办法,这就是以凡夫的知见去测度如来的境界。众生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在凡夫生灭心、情执心中,他不了解佛是无心的,佛根本就没有情执,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要是还会发脾气,哪能成佛呢?
          笑话归笑话,这个问题还必须要解决。阿弥陀佛到底跟我们是什么关系?《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给我们透显了消息,这是由大势至菩萨来转述的。在无量劫以前,大势至菩萨曾经遇到十二光如来次第示现,他就在最后一尊佛—超日月光佛座下请法。超日月光佛向他传授念佛三昧,其中有两个比喻:亲友喻和母子喻。当下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会产生怎样的关联?超日月光佛开示:“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我们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我在念佛”。实际上,在“我在念佛”的当下,佛在念我。我不念佛时,佛仍然在念我。

          阿弥陀佛永劫以来都在哀怜、系念我等众生!这种怜念就像慈母忆念她的儿子一样。从世间法来看,是儿子念母亲的心念强,还是母亲念儿子的心念强呢?那肯定是母亲念子啊!
          慈母忆子的心,真的是比天高,比海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中,都能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那种深深忆念和关爱。
           
          而我等浪子,甚至可以说是逆子,非但不忆念母亲,而且还要舍离自己的母亲,逃逸到外乡去。但即便是这样,阿弥陀佛这位慈爱的母亲却永劫以来一直都在忆念着我们,对我们不离不弃。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相。

        《无量寿经》谈到,阿弥陀佛在因地作大国王的时候,在世自在王佛座下闻法,心开意解,大彻大悟,于是他“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他为什么要舍弃金轮王位出家?就是为了救度苦难的众生。所以,法藏菩萨五大劫的思惟发愿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所有苦难众生来发愿的;无量劫的六度万行,积功累德,也是为我等众生来修行的。他难舍能舍,无量生中舍国王位,无量生中流血无尽,就如同《法华经》所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寸土地不是释迦牟尼佛为度众生而流血的地方。我们知道佛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德吗?所以,我们要深知阿弥陀佛是为我来发愿的,为我来修苦行的,极乐世界是为我来清净庄严的,名号是为了救度我们所施设的最简易的方法。

           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跟我们随形六道,广结法缘;积功累德,圆成大愿,自致成佛。十劫以来,头头救拔接引,处处显示瑞相。有的信众说,信佛不久,还有怀疑的时候,常常梦见阿弥陀佛;或者拜佛时,佛就从佛龛上下来,立在身旁。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产生信心,让我们知道阿弥陀佛的真实存在性。

           刘遗民居士曾在定中见佛,当时他都要求见证一下,以确认所看到的佛是真实的,还是幻觉。当刘遗民居士动了念头:如果你真的是阿弥陀佛,能不能用手来摩我的头顶?阿弥陀佛是可以感应的,马上就伸出金色的手臂摩刘遗民居士的头顶。刘遗民居士觉得:这有点真实,我动个念头,佛马上就知道,而且满我的愿。但是众生的怀疑心都很强,他还要再进一步验证一下:如果你真的是阿弥陀佛,能不能用袈裟覆盖我的身体?这个要求是有点过分了,阿弥陀佛的袈裟是何等尊贵呀!但阿弥陀佛平等慈悲一切众生,竟然真的用袈裟覆盖他的身体。此时,刘遗民居士彻底相信了,他再也不敢去求证了,确信了阿弥陀佛的真实存在。

          这种存在性与我们密切相关,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阿弥陀佛所证的就是一切众生当下的性体。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修行中,当我们烦恼重造业的时候,阿弥陀佛会让我们中止作恶的行为;当我们有一念善心想行善的时候,阿弥陀佛会暗中加持,帮助我们去付诸实施;当我们在这个世间法撞得头破血流,找不到人生出路的时候,阿弥陀佛会加持我们,到寺院皈依三宝;当我们发起信愿要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更是欢喜,十二光如来马上全面加持我们。

           阿弥陀佛长劫以来对我们如此地忆念、加被,无非就是为了让我们离开三界轮回之苦,得到大乘涅槃之常乐我净。这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不是让我们只得点人天福报,也不是让我们中止声闻缘觉的化城,而是令我们直趣大乘涅槃,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将最上乘的大白牛车无条件地赐给所有众生。

          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在法界中,他以无尽的慈悲在忆念着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浪子时,内心立刻充满了温暖,就有了依靠,不再感觉孤单。
          在我执身见分别心很强的烦恼里,其实每个众生都很孤独,因为没有同体的感觉。由于习惯了漠视别人的痛苦和困难,所以当自己有了同样的苦境,也就推己及人地认为不会有人在意自己,更不会有人伸出援手。这实在是没有了解到阿弥陀佛在诸法空性中所证得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境界,阿弥陀佛将一切众生都视作自己的独子,时刻都在忆念、关照。而且,佛跟众生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法藏菩萨作大国王时舍王位出家,是为众生发愿,是为众生修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了阿弥陀佛的佛果。所以,菩萨是不能离开众生的。正因为有苦难的众生,他才生起了慈悲心;有慈悲心,才会有菩提心;有菩提心,才会引导菩萨的六度万行;有菩萨的六度万行,才能圆成一切种智的佛果。所以菩萨成佛的必要前提就是有众生。没有众生,就没有菩萨,就没有佛果。因此菩萨成佛之后,要报众生的恩,一定会以同体大慈悲心来救度众生,绝不会在常寂光的净土独享安乐,他一定会随形九法界。我们这些还在三界里面伶俜孤独的众生,如果能信解这一点,就不会感到孤独,阿弥陀佛每天与我同在,夜夜伴佛眠,朝朝共佛起,阿弥陀佛与我们是不隔的。虽然佛看我们是不隔,但由于我们的业障重,少信多疑,便与佛隔开了,这叫若见非见,若逢非逢。佛天天看到我们,而我们却看不到佛。深知阿弥陀佛如慈母般地在忆念我们,我们这时候念佛就是如子忆母了。

          母子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很容易感通,但这种感通一定是慈母和孝子之间的。《二十四孝》中有丁兰刻木事亲的故事。丁兰是汉朝的孝子,父母二亲终殁,乃以木雕刻父母形像,如生前一样侍奉。每日向父母雕像跪拜问安,邻居借物,丁兰亦向雕像禀报。观察木母颜色和蔼则借之,表情不高兴则不借。丁兰的妻子对雕像不甚恭敬,有一天,趁丁兰不在家,她试着用针去刺木母的手指,竟然出血了。木母见了丁兰流泪,丁兰查明真相后,将妻子休了。这则丁兰刻木事亲的感应,较之于曾母与曾子的“啮痛指心”的故事,更显奇特。然同样说明母子天伦相关、感通奇妙的道理。是故吾人当做孝子。如果还是叛逆,还是怀疑重重,还是继续造恶业,那心性和行为就跟母亲相悖了。但从母亲这一边来说,虽然逆悖,母亲还是会忆念这个逆子。

          佛的慈悲更超胜父母的爱。世间父母有时可能因为子女太叛逆、太不听话而失去耐心,产生烦恼,甚至后悔生了这么个孩子。进一步,如果子女因为杀盗淫妄酒而锒铛入狱,可能父母就会对他彻底失望,甚至不愿再相认了。但是,佛的大爱超越了父母的爱,非但不会嫌弃这个逆子,反而会更加怜愍他。如果众生因造恶堕入地狱,佛如箭入心,立刻要到地狱里面去拯救他,无量劫以来,为救一个众生,不疲不厌,是这样的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阿弥陀佛是这样如母忆子地忆念我们,我等众生能如子忆母地去念阿弥陀佛,就一定能够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就一定能兑现。

          所以,要相信阿弥陀佛真实存在,跟我等众生有密切的关系。阿弥陀佛是我们大慈悲的母亲,他有大慈悲,一定会不疲厌地救我;他有大威德、大智慧,有种种善巧方便,一定能成功地救我。那我们就应该放下小我,放下我执,一心归命,就是无条件地相信阿弥陀佛,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阿弥陀佛。这就是“南无”的本质含义—归命,这是信仰上极大的飞跃。

          唯有深刻认知阿弥陀佛是大慈悲母,才会放心地把自己交托出去,因为母亲是不会伤害孩子的。假如没有这种母子慈悲的关联,我们要做到真正的交托,那就很难了。

         比如在世间生病了需要做手术,手术前,病人会对医生及医生的医术作反复掂量,因为手术台上的几个小时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医生了。如果这个医生没有慈悲心,正好是自己的冤家对头,或者不肯尽力。或者没有智慧,医术不精,甚至粗心大意,那可不就麻烦了吗?所以,即使是几个小时的生命交托,都不能马虎。为什么病人会送红包啊?哎呀,送红包,他就安心一点,医生接了红包就会对他多关照一点。

          现在我们要将这一期的整个生命交托给阿弥陀佛,那得需要何等程度的信心、智慧、抉择和信解才能做到,才能把世间很多不需要的五欲六尘、所谓的事业逐步地放下?
          
          因此要深切地体认:我交给阿弥陀佛,这一期的生命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就能解决无量劫以来解决不了的轮回问题,这是靠自己、靠其他力量都无法解决的,唯有阿弥陀佛才能解决。我必须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阿弥陀佛,一心归命—南无!有了这样的信解,才能让我们实现真正的“南无”。
          
           “南无” ,就是从对自力的绝望跳跃到对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决定信心上,没有怀疑,没有忧虑,全身心靠倒,就成功了。否则,带着怀疑和犹豫,就会产生吃亏感。
          
           很多信众都有这种情况,一般我们要让他念几万声佛号,他下班之后在那里念,要完成,念的时候常常会冒出个念头:如果阿弥陀佛真的存在,能够让我到极乐世界,那我每日念几个小时也值;但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没有极乐世界,那我这样念佛可不就吃亏了吗?又没有极乐世界可往生,五欲六尘又没有享受到,那我不是两头落空,白过了吗?
         
          这就关系到信心问题:阿弥陀佛的绝对存在性,极乐世界的绝对存在性,极乐世界绝对是我们的故乡风月。这个世间苦不堪言。我们别说一天念几个小时,哪怕就是用我们尽形寿的时间,全生命地交托,去专办这件大事,也完全不吃亏,也绝对值得!如果有这样的认知,才能说我们有点信心之相,具足信心,才能称为人中分陀利华!信心的涓涓细流便汇成了浩荡的安乐之海。念佛一法素称安乐法门,真实不虚。             

                                ———大安法师~信愿行续编


【你不了解弥陀的心,就不了解什么是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                       
          


           阿弥陀佛是通 过无量劫的修行(积累功德无量无边)契入证得了【诸法空性】而生起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       
           什么是同体?因为佛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而没有了我你他的分别,连起心动念都放下了,所以能亲证到众生跟佛的关系是同体——不是一家人,就是一个人——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佛者,大慈悲心是也。本来娑婆世界的众生过的都八苦交煎了,这已经是够痛苦了,如果阿弥陀佛不是无条件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还要附设很多条件(要有清净心、要做个大好人大善人)才能往生,这很高的往生条件对我们烦恼厚重的众生来说又很难做到或者说根本做不到,那信佛的人是不是苦上加苦——更苦了。          
            不学佛苦,本来我们的人生就够苦了,学佛再加上一个苦,那信佛人过的就是苦上加苦的人生,如果是这样,那佛的大慈大悲体现在哪里呢?  

           阿弥陀佛历经千辛万苦建立那么一个有着无尽庄严美好的极乐世界,如果想去的人都去不了,那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岂不是“空中楼阁”?这“空中楼阁”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有什么价值体现呢?
            
           如果能充分认知阿弥陀佛跟我是什么关系——弥陀跟我是同体(不是一家人,是一个人),再要认知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大愿力、大威神、大能力,那就容易信阿弥陀佛投靠阿弥陀佛了。                       
           
           藕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说:以阿弥陀佛的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阿弥陀佛的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大安法师讲,往生不难,往生不在于心清净,而是承不承认我是阿弥陀佛的儿子(阿弥陀佛跟我是父子关系)?只要能承认我是阿弥陀佛的儿子,问题就解决了。        
           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那扪心自问,父母对子女的爱有没有附加条件呢?连世间妄心作主的父母对子女都是无条件的爱,更何况证到真心(契入证得诸法空性)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呢?并且临终接引我们的佛又是佛中之王阿弥陀佛,那我们往生极乐的信心是不是更足了?                        


◎网络法讯:
          
         《无量寿经》中最感动人心的两句经文!           

         为什么我们要常常读诵经典?就是因为经典常读常新,越读越有味道,没准儿哪一天,你读着读着就豁然开悟了。今天末学在读《无量寿经》的时候,也有一点小小的感悟,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               在读到这句经文的时候,感动之心油然而生,强忍着没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这句话是佛自己所说,这句话的份量,也只有在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有所体会。           
         想想自己在有了女儿后的十年里,真的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关爱,把女儿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都重要。不想看到她哭,不忍心看到她受伤,更不想让她染上坏的习气毛病,真的是一心一意,只想着让她好,让她能够平安快乐的度过一生,她的快乐和幸福,就是父母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虽然女儿很坚强,很少哭,但每一次在女儿受伤后,看着她疼痛难忍的样子,我都心如刀绞,感觉比自己受伤还痛苦。每当到那个时候,心里就想着宁愿受苦的是自己,哪怕自己再多受一些伤害和痛苦,也都无所谓,只要不让孩子受苦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自己又清清楚楚的知道,人生无常,人生之事,十有八九难如人意,没有哪个人的人生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坎坷和磨难,这都是必经之路。人生之路,只能自己去走完,所有的快乐和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没有人可以替代。做父母的,也只能作为孩子的指路明灯,教导她怎样做人,不走歪路,其余的真的是无能为力。       
          这是什么心情?既“念”又“哀”呀!真的是时时挂念,不愿意她受一点点委屈,受一点点伤害,但又无能为力,不可替代,所以才感觉到一丝丝的悲哀。        
           佛的心情更甚于我们,所以他在经文中才讲“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佛对我们的惦念和关怀,更胜过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我们对子女的那种感情叫做“爱”,是一生一世;佛对我们众生的感情,那叫“慈悲”,生生世世,永远不变。二,吾哀汝等,苦心诲与,授予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这句话就更流露出佛的一片苦心。          



◎  《法华经》上讲【穷子喻的故事 】     

       《法华经》里边有一个比喻,叫「穷子喻」,非常能说明佛的慈悲。         
       《法华经》讲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浪了五十年,苦不堪言。然而大富长者年纪大了,天天盼自己的儿子回来继承遗产。这个儿子在外面流浪了五十年,辗转地就回到了他的故乡,他的父亲看到他终于回来了,非常高兴,就赶紧派人把他引过来,接过来。           
          但这个穷子一看这么富丽堂皇的宫殿,这么好的地方,就不敢去。这不是我去的地方,我去的地方是贫民窟,我到那里找点打扫厕所的工作来维持生活。他是这么一个下劣的、低贱的心态。他不知道那个富丽堂皇的宫殿原来是他可以继承的,他是大富长者唯一的儿子。这个穷子不相信。不仅不相信,一下子就要逃跑。这个长者盼了他五十年,好不容易盼来了,怎么会让他跑呢?就赶紧派两个人把他按住,不让他走。这个穷子就更害怕了。哎哟,他竟然抓我,我都走不了了。一下子吓昏了,昏死过去了。           
         那大富长者一看,他的儿子是这样的卑劣,不敢认,所以就用冷水把他喷醒,只能告诉他:“你自由了,你想到哪去就到哪去。”这穷子一听,很高兴,赶紧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找了一个很下贱的工作来维持生活。那这个长者也很无奈,但还是要想办法让他儿子回来。于是,也就派他家里两个人穿上破旧的衣服,去跟他儿子一起做工。并且找到他儿子,做了一段时间工,说:“哎呀,这个做的工又很辛苦,赚的钱又少,我给你介绍一个更好一点的工作,工资比这高一倍。”他这个穷子说:“哦,有高一倍的工资的工作,那好啊!”又把他介绍到大富长者家。做什么工作呢?掏粪、打扫厕所。他觉得打扫厕所自己还能干,于是就在掏粪,做了二十年。                    在这掏粪,做工作的过程当中,这位大富长者天天在窗子里面看着他的儿子,虽然知道是亲生的儿子,但这儿子不敢认。所以这个大富长者也没有办法,也只有穿上比较破旧的衣服,跟他的儿子在一起,就赞叹他:“你工作得很勤劳,很老实,这样吧,我就收你为干儿子吧。你工作很好,然后换个工作,给我做仓库保管员吧。”慢慢地提拔他,做仓库保管。他就是接触仓库里面各种好东西了。接触几年,说:“你干得不错,给你提拔为管家吧。”慢慢地、慢慢地提升他。等到他做了若干年管家,慢慢自信心才上来了。            
          等他自信心上来的时候,大富长者把国王、大臣、婆罗门……各种贵族叫在一起,一个集会。在这会上告诉大家:“这个管家就是我的亲生儿子。我马上就要去世了,我所有的金银财宝,所有的家产都是他的,遗传给他。”到了这个时候,经过二十年的训练、淘汰,这个穷子才没有昏过去,才担荷下来,才心生欢喜,才得未曾有。          
          你看,就这个“穷子喻”给我们的这种启发都很深。这个穷子要忆念他的父母,要承认那个大富长者跟自己是父子关系,这都要多大的心力、自信哪!要么他不敢认。

           那阿弥陀佛就是这个大富长者,他所建构的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无量的七宝,他都是为我等众生——这些浪子所准备的。我们只要承认阿弥陀佛是我的父亲,那这个继承关系就成立了,极乐世界所有的财富都是自己的,不仅具有使用权,而且有拥有权。当然到了极乐世界就没有私有制的概念了,他也没有拥有不拥有的概念了,反正他能够安享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