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善恶。自受其报。
============= 波斯匿王女善光缘第二十一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聪明端正。父母怜愍。举宫爱敬。父语女言。汝因我力。举宫爱敬。女答父言。我有业力。不因父王。如是三问。答亦如前。王时嗔忿。今当试汝有自业力。无自业力。约敕左右。于此城中。觅一最下贫穷乞人。时奉王教。寻便推觅。得一穷下。将来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与穷人。王语女言。若汝自有业力不假我者。从今以往。事验可知。女犹答言。我有业力。即共穷人。相将出去。问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穷人答言。我父先舍卫城中。第一长者。父母居家。都以死尽。无所依怙。是以穷乏。善光问言。汝今颇知故宅处不。答言知处。垣室毁坏。遂有空地。善光便即与夫相将。往故舍所。周历按行。随其行处。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发出。即以珍宝。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宫室屋宅。都悉成就。宫人妓女。充满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称计。王卒忆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言。宫室钱财。不减于王。王言。佛语真实。自作善恶。自受其报。王女即日。遣其夫主。往请于王。王即受请。见其家内。氍毹毾[毯-炎+登]。庄严舍宅。踰于王宫。王见此已。叹未曾有。此女自知语皆真实。而作是言。我自作此业。自受其报。王往问佛。此女先世。作何福业。得生王家。身有光明。佛答王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尸。彼时有王名曰盘头。王有第一夫人。毗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以佛舍利。起七宝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饰。着毗婆尸佛像顶上。以天冠中如意珠。着于枨头。光明照世。因发愿言。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莫堕三恶八难之处。 尔时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葉佛时。复以肴膳。供养迦葉如来及四大声闻。夫主遮断。妇劝请言。莫断绝我。我今以请。使得充足。夫还听妇。供养得讫。尔时夫者。今日夫是。尔时妇者。今日妇是。夫以尔时遮妇之故恒常贫穷。以还听故。要因其妇。得大富贵。无其妇时。后还贫贱。善恶业追未曾违错。王闻佛所说。深达行业。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欢喜而去。《杂宝藏经》 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由是观之,善恶报应,行业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与。 ==================== 二内官共诤道理缘第三十七 昔波斯匿王,于卧眠中,闻二内官共诤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我无所依,自业力活。王闻此已,情可于彼依王活者,而欲赏之。 即遣直人,语夫人言: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钱财衣服璎珞。于是寻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饮余残之酒,以与夫人。 尔时此人,持酒出户,鼻中血出,不得前进。会复值彼自业活者,即倩持酒,往与夫人。夫人见已,忆王之言,赐其钱财衣服璎珞,还于王所。王见此人,深生怪惑,即便唤彼依王活者,而问之言:我遣汝去,云何不去?答言:我出户外,卒得衂[同“衄”字]鼻,竟不堪任,即便倩彼,持王残酒,以与夫人。王时叹言: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由是观之,善恶报应,行业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与。《杂宝藏经》 由众生宿世如是善业故,而得于五欲众具得称意。由众生宿世造如是恶业故,而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 ==========================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 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今乃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 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 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 先不修因。而于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果若熟时。不求自得。 ============================= 昔有兄弟二人。家计贫困。兄常日夕。精勤礼拜求毗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种殖。如是求请。经历多时。时毗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边。兄嗔弟言。何不垦殖。来此何为。时弟答言。兄在天寺。昼夜祈请。望得大富。弟于今日。亦欲效兄。斋戒求愿。望获大富。兄语弟言。卿不耕田下于种子。财[聲-耳+米]丰有。何由可获。弟答兄言。实以种故。而收获耶。兄不能报。于是毗摩天。还复天像。而语之言。今我之力。正可助汝。及于今日。修行布施。然后可富。而汝往因。不修布施。故使贫穷。今虽日夜精勤求我富饶财宝。将何可获。如庵婆罗树。若于冬时。虽复奉事百千天神欲求于果。果不可得。汝亦如是。先不修因。而于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果若熟时。不求自得。而说偈言。 福业如果熟 不以祠祀得 人乘持戒车 后得至天上 定智如灯灭 得至于无为 一切由行得 求天何所为 ——《杂宝藏经》 一切众生。以业藏故。由业故行业故流转。如其所作善不善业。得如是果 ========================= 一切众生。以业藏故。由业故行业故流转。如其所作善不善业。得如是果若作善业。生人天中。若不善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以业因缘。得相似果。如种种子。譬如种谷得谷种麦得麦。稗子生稗。如以种子种于薄地。收果减少。若以种子种之良田。多收果实。如种赤稻。不生余物。种豆得豆。种甘蔗者。则得甘蔗以田胜故。得果亦胜。如三种田。一者福田施。二者福田苦施。三者苦施。福田施者。名之为上。福田苦施。名之为中。苦施为下。除思功德。譬如外三种田。一者饶石。亦多水衣。名为中田。二者其水丰足。无有草秽。又无水衣。亦无寇贼。名为上田。三者多有水衣草秽。其水不调。又多寇贼。是名下田。若诸田夫。勤加功力。则得果实。此内外法。以业藏故。随业流转。业转而行。各各势力。各各因缘。各各受生。瞿陀尼人。不修净业故。生于此处命终。自业流转生死。如是修行者。观外法业已。如实知外身。《正法念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