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131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08 22:03  楼主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稳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稳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稳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稳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稳处。”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稳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1],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2],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

“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2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09 08:12  楼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133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09 13:55  楼主
佛说孝子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燥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tì tì),惧其不善。亲恩若此,何以报之?”

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

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养恩,可谓孝乎?”

诸沙门曰:“惟孝之大,莫尚乎兹。”

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暗,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理,淫妷外色,伪辞非道,耽愐(dān miǎn)荒乱,违背正真,凶孽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懵懵(měng)未悟,即为义化,当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呼无救。由彼履恶,遭斯重殃矣。’设复未移,吟泣啼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祐而安之。数有颠倒之政,佞嬖(nìng bì)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己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往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

佛告诸沙门:“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二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无以孽妻,远贤不亲,女情多欲,好色无倦,违孝杀亲,国政荒乱,万民流亡,本志惠施,礼式自检,软心崇仁,蒸蒸进德,潜意寂寞,学志睿达,名动诸天,明齐贤者,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睹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妖魅邪巧之辞,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鸟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唯道是务。奉斯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

佛说如是,弟子欢喜。
134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09 18:54  楼主
“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不离如如来所许念佛者?菩萨若在阿练若处,或在树下,或在旷野,或在露处,以得定力故能摄心不着诸缘,以不散乱心善摄所念,以行相观如来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取一一相貌,为成就己身故,心向一切智地,于如来身忆念放鬘网光明。菩萨以得解悕望观如来身,满一由旬二由旬,三四五十由旬,乃至百由旬。若过百由旬,以得解悕望,观坐道场,或见转法轮,或见现种种威仪说法调伏众生,或见于一佛世界施作佛事,或五佛世界,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或百佛世界施作佛事,乃至百千无量世界施作佛事,得解悕望观。自见随意,若听法、若供养给侍诸佛世尊,于余威仪随意自在,菩萨如是观如来色身已忆念佛功德。或观戒,或观定,或观慧,或观解脱,或观解脱知见,或观力无所畏,或观佛不共法,或观菩萨本行,或观成就佛地,普忆念如来成就功德已,忆念如来业,何等相貌?云何造业?身造耶?口造耶?意造耶?威仪造耶?可见耶?不可见耶?可说耶?不可说耶?何国造耶?几种身造耶?如是种种忆念胜业,成就不可思议诸善根已。

  “观如来法,诸佛世尊以法身故名为如来,不以色身。彼菩萨不见色是如来,不见相是如来,不见种性是如来,不见阴界诸入是如来,不见威仪是如来,不见过去未来现在世是如来,不见因是如来,不见缘是如来,不见所以是如来,不见和合是如来,不见有是如来,不见无是如来,不见成就是如来,不见败坏是如来,不见彼有如来,不见此有如来,不见如来在何所,不见如来,不恃如来,不分别如来,不得如来。喻如虚空无有阴界入名,非不利益众生,诸佛世尊无有阴界入名,亦非不利益众生。

  “善男子!是为菩萨不离如如来所许念佛。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之。”

  答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憍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于生死。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佛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

尔时,世尊复告憍陈如:“若四真谛可一念证者,如来应为一切众生,演说一行一法一事。若一人证时,一切众生亦应同证。何以故?烦恼同故,亦不应有八万法聚差别之异。憍陈如!是故众生,应以种种因缘调伏,不以一缘。”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三



“憍陈如!一切众生非实一乘、一行、一贪、一念、一欲、一解、一信,是故如来宣说种种句偈、名字、种种法门。以是义故,如来具足十种神力。”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三



尔时,世尊复告阿若憍陈如言:“善男子!若一切众生共同一心,其四真谛可以一念而证得者,如来应为一切众生演说一行一法一事,亦不应有八万法聚,随逐因缘差别之异。若一人证时,一切众生亦应同证。若一人断时,一切众生亦应同断,不应别有声闻三乘,不应别有菩萨十地。何以故?烦恼同故,断时证处处所是同。憍陈如!是故众生应以种种因缘调伏,不以一缘及以一事。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八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懈怠心,魔所摄持;志乐狭劣,魔所摄持;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受一非余,魔所摄持;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永断生死,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疑谤正法,魔所摄持。是为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



复次,佛子!譬如大云雨一味水,随其所雨,无量差别。如来出现亦复如是,雨于大悲一味法水,随宜说法,无量差别。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出现第六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



复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初始成时,先成色界诸天宫殿,次成欲界诸天宫殿,次成于人及余众生诸所住处。佛子!如来出现亦复如是,先起菩萨诸行智慧,次起缘觉诸行智慧,次起声闻善根诸行智慧,次起其余众生有为善根诸行智慧。佛子!譬如大云雨一味水,随诸众生善根异故,所起宫殿种种不同。如来大悲一味法雨,随众生器而有差别。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出现第七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



须菩提!如来于众生八万四千行,随其所应为说法药。又常住定平等相中心不动摇,而通达一切众生心心所行。须菩提!是故当知,一切声闻、辟支佛不及此事。须菩提!或有众生多淫欲者,以观净得解脱,不以不净——唯佛能知。或有众生多瞋恚者,以观过得解脱,不以慈心——唯佛能知。或有众生多愚痴者,以不共语得解脱,不以说法——唯佛能知。或有众生等分行者,不以观净、不以不净、不以观过、不以慈心、不以不共语、不以说法得解脱者,随其根性以诸法平等而为说法使得解脱——唯佛能知。是故如来于诸说法人中为最第一,禅定人中亦最第一。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



文殊师利!如来平等无上中下,常行舍心。文殊师利!如来不作是思惟:‘如是众生我为说胜法,如是众生说不胜法。’亦不思惟:‘此众生大意,此众生中意,此众生小意;此乐善法,此乐恶法;此人正定,此人邪定。’如来智光明无如是分别,已断一切分别想故。以众生有种种善根故,如来智慧故有种种。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135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0 09:17  楼主
如佛所说:‘覆藏者漏,不覆藏者则无有漏,发露悔过是故不漏。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怀惭愧,罪则消灭。’大王,如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善心亦尔,一一善心能破大恶。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是故诸佛说有智者不覆藏罪。《大般涅槃经》



【3】有是等罪不向明者发露悔过,一向覆藏如龟藏六,犯戒之罪日夜增长。
====================
其中有犯四重法者,有犯十三有余法,有犯三十舍堕法,有犯九十一堕法,有犯四悔过法,有犯众学法,有犯二不定法,有犯七灭诤法,有谤毁经教及一阐提辈。有是等罪不向明者发露悔过,一向覆藏如龟藏六,犯戒之罪日夜增长。《大般泥洹经》卷第三




【2】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5】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
============================
《入菩萨行论》节选

为自而害他,将受地狱苦,

损己以利他,一切圆满成。

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
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

为己役他者,终遭仆役苦,

劳自以利他,当封王侯爵。

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

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一切众生。【3】覆藏己过。【6】扬人之短。【2】称己有德。【7】蔽他善根。不能信知他人功德。童女当知。一切众生。为诸愚痴黑闇覆盖烦恼缠缚。
======================
如是众苦悉消除  世间安乐咸欢喜
凡是一切众生类  互相瞻视如父母
离诸怨害起慈心  专意勤修一切智
大王关闭诸恶趣  开导一切天人路
利益一切苦众生  显示宣扬一切智
我等今得见大王  普获一切诸善利
无主无归无导师  一切如应悉安乐
尔时宝光明童女。以此妙偈。赞叹一切法圆满宝盖大师子吼妙音声王已。绕无量匝。合掌顶礼。曲躬恭敬。却住一面。时彼大王。普遍观察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甚为希有。何以故。一切众生。覆藏己过。扬人之短。称己有德。蔽他善根。不能信知他人功德。童女当知。一切众生。为诸愚痴黑闇覆盖烦恼缠缚。不识惭愧。不知报恩。无有智慧。其心浊乱。性不明了。本无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解。不能了知菩萨如来所有功德。不能分别佛法僧宝最胜福田。不知一切诸佛菩萨清净法门。神通智慧随顺思惟。童女。汝今决定求趣无上正等菩提。能知菩萨如是广大甚深功德。能信能解。汝今生此阎浮提中。发勇猛心。修菩萨行。普摄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5】赞叹地藏菩萨得无量福利。
============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地藏菩萨本愿经》
▼▼▼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地藏菩萨本愿经》
▼▼▼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地藏菩萨本愿经》





若闻赞叹不生憍慢,【4】覆藏善法不令人知,以是因缘,得马藏相。
==============
复次,若于众生生淳善心,以是因缘,得手足柔软,肤体细滑,尘垢不著。次第修集,时节修集,以是因缘,得第二、第三、第四相。喜修善法,心无悔退,以是因缘,得金色身、常光、齿白、眉间毫相。若闻赞叹不生憍慢,覆藏善法不令人知,以是因缘,得马藏相。所修善法回向菩提,以是因缘,得一一孔一毛相、身毛上靡、口四十齿、最上味相。勤精进故,以是因缘,得方颊车上身如师子相。至心爱念一切众生如视一子,以是因缘,得齿齐平、绀青目如牛王眼相。修集善法不知厌足,以是因缘,获得余相。菩萨摩诃萨住性行时,修三十二相业。住净行时,虽有如是三十二相,相不具足,未得明净。住十二行,尔乃了了明显具足一切佛法。虽无量相众生不同,有上中下不可思议,是故佛说三十二相。《大方便佛报恩经》





【3】覆藏己恶。【2】诈现自善。增恶趣。
=================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补特伽罗。摄受增益。恶趣地狱。恶不善法。云何二种补特伽罗。一者一类补特伽罗。毁犯净戒。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内朽顺流。如秽蜗螺贝音狗行。覆藏己恶。诈现自善。如朽隧级。无所复用。唯增恶趣。二者一类补特伽罗于具净戒。无所毁犯。精进修行。清白梵行。有德苾刍。以诸无根。非梵行法。诽谤毁辱。令失威光。如是二种补特伽罗。摄受增益。恶趣地狱。恶不善法。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二补特伽罗  生长恶趣业
谓毁犯净戒  及诽谤贤良
如是二种人  俱名为下贱
现在人所鄙  受苦在当来
是故诸苾刍  常应不放逸
受持清净戒  勿毁谤他人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本事经》





【8】乃至失命不说他过,【4】于贡高人常自谦下,助于佛前莲花化生。
=============
“复次,童女,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何者为八?一者、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二者、劝化众生令归三宝,三者、安置一切于菩提心,四者、梵行无染,五者、造立佛像置莲花座,六者、忧恼众生令除忧恼,七者、于贡高人常自谦下,八者、不恼他人.”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假令苦逼身, 终不说他过,
常称叹三宝, 化生诸佛前。
劝发菩提心, 令求一切智,
常修于梵行, 化生诸佛前。
黄金严佛像, 坐宝莲花座,
除众生忧恼, 化生诸佛前。
于彼憍慢人, 谦卑如弟子,
不令他生恼, 化生诸佛前。《大宝积经》






若菩萨欲疾得菩提。应当具足净意不谄不幻【1】发露罪恶【4】覆藏善事。
=======================
于种种恶事  及谄幻众生
应用牢铠钾  勿厌亦勿惮

若以骂詈恐动嫌恨鞭打系闭诃责如是等恶事加我。及诸众生无量谄幻知不可化。以彼等故不应自缓铠钾。亦勿厌流转。勿惮求菩提。又应发如是心。我不为无谄无幻众生而着铠钾。我正为彼等众生着此铠钾。我当作如是事发起精进。为令彼等众生速得建立无谄无幻故。应当如是自牢铠钾。

问已说得力菩萨修行。云何未得力菩萨修行。答。

具足胜净意  不谄亦不幻
发露诸罪恶  覆藏众善事

具足胜净意者。谓增上意。又是善增也。意者心也。即彼心具足。名具足胜净意。不谄亦不幻者。谄谓别心。别心者不质直也。又谄者名为曲心。幻者谓诳也。若心不曲不诳。彼是不谄不幻。发露诸罪恶者。若有罪恶显说发露彼名发露诸罪恶。覆藏众善事者。若有善业竟大覆藏。彼名覆藏众善事。若菩萨欲疾得菩提。应当具足净意不谄不幻发露罪恶覆藏善事。是故世尊说云。谄非菩提。幻非菩提。《菩提资粮论卷》





若于菩萨乘人,【6】见有违犯举露其过,【2】若自赞叹【6】于他毁呰,则损无量善根,增无量罪障。
============================
尔时,诸菩萨等闻佛所说,举身毛竖,深生忧悔,便自抆泪,前白佛言:“世尊,我今发露悔其过咎。我等常于菩萨乘人,轻慢嫉恚及余业障,今于佛前如罪忏悔。我等今日于世尊前发弘誓愿: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见有违犯举露其过,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戏弄讥嫌恐惧轻贱,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以五欲乐游戏欢娱,见受用时,终不于彼伺求其过,常生信敬起教师想。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悭亲友家及诸利养,恼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以一粗言令其不悦,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昼夜六时不勤礼事,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为欲护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声闻及辟支佛,以轻慢心,谓于彼等不胜于我,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罗及于狗犬,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自赞叹于他毁呰,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怖畏斗诤之处,去百由旬如疾风吹,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持戒多闻头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业惭愧发露。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尔时,世尊赞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说如是觉悟之法,善发如是广大誓愿!能以如是决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业障皆悉消灭,无量善根亦当增长.”《大宝积经》
136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0 13:03  楼主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tuán)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灯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盆时,先安在佛塔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尔时,目连比丘及此大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而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连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不?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佛告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尔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7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0 20:36  楼主
佛说睒子经
西秦沙门圣坚奉诏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比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及众菩萨,国王、大臣、人民,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念前世,初求得菩萨道时,戒行普慈,精进一心,智慧、善权方便,不可称说,诸天龙神、帝王人民无能行者。”

阿难闻佛所言,更整衣服,长跪白佛:“愿欲闻之。”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央数世,时有一菩萨,名曰慈慧,救济群生,常行四等心,度世危厄,愍育苦人。于时处在兜率天上,教授天人,常以昼夜各三时,三昧定意,思惟三界,照观十方天下人民善恶之道,孝养父母,敬奉三尊,供侍师长,修诸功德,皆悉明见,五道分明。

时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妻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慧,修清净志,信乐虚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欲学妙道,而两目盲,无所视见,若入山者,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危害,若我寿终,当为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

即便往生盲父母家,为其作子。父母欢喜,爱之甚重,本发道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乐世间。子年七岁,号字曰睒,

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诳、不饮酒、不妄语、不嫉妒、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侍父母如人侍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妄倾邪,于是父母即大欢悦,无复忧愁。

年过十岁,睒自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求志虚寂无上之道,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居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本先志,自随父母俱共入山,侍养之宜,不失时节。’

父母报睒:‘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即入山。’

睒以家中所有财宝,皆大布施诸贫穷者,便与父母俱共入山。

睒到山中,以柴草作屋,施置床蓐,不寒不热,恒得其宜。入山一年,众果丰实,食之甘美,泉水涌出,清而且凉;池中莲华,五色精明,栴檀杂香,树木丰盛,香气倍常。飞鸟常集,奇妙异类,皆作种种音乐之声,娱乐父母;狮子熊罴、虎狼毒虫,慈心相向,无相伤害。食草饮水,无复恐惧,獐鹿众鸟皆来附近,与睒音声相和,以娱乐盲父母。

睒至孝慈,蹈地常恐地痛,天神人鬼皆来拥护此三道人。三道人者,一心定意,无复忧愁。

睒常与父母取百种果,以食父母,泉水无乏。时父母渴,欲得饮水,睒被鹿皮衣,提瓶行汲水,獐鹿众鸟亦往饮水,不相畏难。

时有迦夷国王入山射猎,王见水边有诸群鹿,放弓射之。箭误中睒,正射其胸。被毒箭已,举身皆痛,便大呼言:‘谁持一箭杀三道人?’

王闻人声,即便下马,往到睒前,睒谓王言:‘象坐牙死,犀坐其角死,翠坐其毛,獐鹿坐皮肉,我无牙角、无毛、无皮,肉不可啖,今有何罪,横见射杀?’

王问睒言:‘卿是何人?被鹿皮衣,与禽兽无异。’

睒言:‘我是王国中人,与盲父母俱来学道,二十余年,未曾而为虎狼毒虫所见枉害,今我便为王所射杀。’

当尔之时,大风暴起,吹折树木,百鸟悲鸣,狮子熊罴、走兽之辈皆大号呼,动一山中;日无精光,流泉为竭,众华萎死,雷电动地。

时盲父母即自惊起,曰:‘是何变异?睒行取水,经久不还,将无为毒虫之所害耶!禽兽悲鸣,音声号呼,不如常时,风起四面,树木摧折,必有灾异。’

时王怖懅,大自悔责:‘本射众鹿,误相中伤,射杀道人,其罪甚重,坐贪少肉而受此殃,愿以珍宝以救子命。’

时王便前,欲拔出箭,箭深不出,百鸟禽兽四面云集,皆大号呼,动一山中。王益怖懅,肢节皆动。

睒语王言:‘非王之过!自我宿罪缘对所致,我不惜身,但念我盲父母耳!年既衰老,两目复盲,一旦无我,亦当终没,无瞻视者,以是之故,自懊恼耳!’

当尔之时,诸天龙神皆为肃动。

王又重言:‘我宁自入地狱之中,自受此罪,使睒身活。’长跪向睒悔过陈言:‘若子终没,我不还国,便住山中,供养卿盲父母,如卿在时,勿以为忧,诸天龙神皆当证知,不负此誓。’

睒闻王誓:‘虽被毒箭,心喜意悦,虽死不恨,以我父母累王供养,王当罪灭,得福无量。’

王曰:‘卿当语我父母之处,及子未死,吾欲知之。’

睒即指示:‘从是径去,去此不远,当见草屋,我之父母在其中止。王徐徐往,勿令父母惊动怖懅,以善方便解语其意,王当为我上白父母,无常今至,当就后世。我不惜命,念盲父母年既衰老,两目复盲,一旦无我,无所依仰,以是懊恼自酷毒耳。我死自分宿罪所致,无可得脱,今自忏悔,从无数劫有身以来,所行众恶,于此罪灭,愿与父母世世相值,不相远离,当令父母终保年寿,勿有忧患,天龙鬼神常随护助,灾害消灭,所欲应意,无为自然。’

王将数人诣父母所,王去之后,睒奄死矣。百鸟禽兽四面云集,皆大号呼,绕睒尸上,舐是胸血。盲父母闻此音声益怖,彷徉而住。

王行驶疾,触动草木,肃肃有声,父母惊言:‘此是何人?非我子行。’

王言:‘我是迦夷国王,闻盲道人在山学道,故来供养。’

盲父母言:‘枉屈大王来相慰劳,远临草野,王当疲极,体安隐不?宫殿夫人、太子官属皆安善不?风雨和调、五谷丰不?邻国人民不相侵害耶?’

王答道人:‘得蒙尊恩,常自平安。’

又更问讯盲父母:‘在此山中,劳心勤苦,树木之间,甚难为止,自安隐不?’

盲父母言:‘蒙大王恩,常自安隐,我有孝子,字名曰睒,常取果蓏,泉水无乏;我有草席,王可就坐,果蓏可食。睒行取水,正尔来还。’

王闻盲父母言,又大伤心,泪出而言:‘我罪实重,入山射猎,遥见水边有诸群鹿,引弓射之,箭误中睒。道人子睒已被毒箭,其痛甚酷,今故自来语道人耳。’

父母闻之,举身自扑,如太山崩,地为大动,号哭仰天,自陈诉言:‘我子睒者,天下至孝,无有能过,蹈地常恐地痛,有何罪故而射杀之?向者大风卒起,吹折树木,百鸟悲鸣,皆大号呼,动一山中。我在山中二十余年,未曾有此灾异之变,而我子睒取水不还,恐当有故,诸神皆惊,肃肃而动。’

母便涕哭,不肯复止,父言:‘且止!人生世间,无有不死,无常对至,不可得却。’

但问王:‘睒为射何许,今为死活?’

王以睒语向父母说,其盲父母闻王此语,又大感绝:‘一旦无子,俱亦当死。大王今者牵我二人往子尸上。’

王即牵盲父母往到尸上,父抱其头,母抱两脚,著其膝上,各以两手扪摸睒箭,仰天呼言:‘诸天龙神、山神树神,我子睒者,天下至孝,是诸天龙鬼神所知。我年已老,目无所见,身代子死,睒活不恨。’

于是父母俱共誓言:‘若睒至孝、天地所知,箭当拔出,毒痛当除,睒应更生!’

于是第二忉利天帝座即为动,以眼见此二盲道人抱子号呼,乃闻第四兜率天上,释梵四王从天上来,如人屈伸之顷,来住睒前,以神妙药灌睒口中,药入睒口,箭拔毒出,更生如故。

父母闻睒以死更生,两目皆开,飞鸟走兽皆作欢乐之音,风息云消,日为重光,流泉涌出,清而且凉,池中莲华五色精明,栴檀杂香,树木光荣,香倍于常。

时王欢喜,不能自胜,礼天帝释,还礼父母及子睒者:‘愿以一国所有财宝,俱上道人,自相供养,令我罪灭,永无有余。’

睒语王言:‘欲兴福者,王但还国,安慰人民,当令奉戒,王勿射猎,横杀无辜,身不安隐,寿终当入泥犁之中。人居世间,恩爱暂有,别离久长,不得常在。王宿有福,今得为王,莫憍自在,以自在故,造无量恶,后入恶道,悔之何益。’

王答:‘如教。’

随王猎者,见睒死已,得天神药,死而更生,父母眼开,神变如是,悉奉五戒、修行十善,死得生天,无入恶道。”

佛告阿难:“诸来会者!宿命睒者,吾身是也;盲父者,阅头檀王是;盲母者,今王夫人摩耶是也;迦夷国王者,阿难是;天帝释者,弥勒是也。”

佛告阿难:“吾前世时,为子仁孝、为君慈育、为民奉敬,自致得成为三界尊。”

佛说经已,时诸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138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1 07:18  楼主
佛说鹿母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水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遂各分迸(bènɡ)。有一母鹿,怀妊独逝,被逐饥疲,失侣怅怏。时生二子,舍行求食,茕(qiónɡ)悸失措,误堕猎者弶(jiànɡ)中,悲鸣欲出,不能得脱。猎师闻声,便往视之,见鹿心喜,适前欲杀。

鹿乃叩头,求哀自陈:“向生二子,尚小无知,始自蒙蒙,未晓东西;乞假须臾,暂还视子,将示水草,使得生活,并与二子尽哀死别。长短命矣,愿垂恕恩,愍及有识。若蒙哀遣得见子者,诚非鹿兽所能报谢;天祐有德,福注罔极。见遣之期,不违信誓,旋则就死,兽意无恨。”

是时猎者闻鹿所言,且惊且怪,衣毛为竖,其奇能言,识出人情,即问鹿曰:“汝为鬼魅、山林树神?得无变惑,假借其形,以实告我,令明其故。”

鹿即答曰:“吾以先世贪残之罪,禀受鹿身。至心念子,故发口能言,非为鬼魅,唯见识怜,生放死还,甘心所全。”

猎者闻之,信加其言,心怀贪欲,意不肯听,即告鹿曰:“世人一切尚无志诚,况汝鹿畜?怜子惜身,尚全求生,从死得去,岂有还期?王命急切,恐必知之,罪吾失鹿,更受重责。虽心不忍,事不获已,终不相放。”

鹿时惶怖,苦言报曰:“鹿虽贱畜,甘死不恨,求期则返,岂敢违命?人受罪衅,唯乞假祚(zuò),为福所种,去则子存,留则子亡,听往时还,神信我言。夫死何足惜,而违心信?顾念二子,是以恳恳,生不识母,各当没命,分死全子,灭三痛剧。”

鹿母低头鸣叫,口说偈言:

我身为鹿兽  游食于林薮

贱生贪躯命  不能故送死

今来入君弶  自分受刀几

不惜腥臊身  但怜二子耳

唯我前世时  暴虐不至诚

不信生死苦  罪福之分明

行恶自招罪  今受畜兽形

若蒙须臾命  终不违信盟

于是,猎者闻鹿言诉之声,甚叹其奇,贪利成事,不欲放遣,即告于鹿,责数之曰:“夫巧伪无实,奸诈难信,虚华万端,狡猾非一,侵暴生种,犯人稼穑,以罪投身,入于吾弶。今当杀送供王厨食,不须妄语欺吾求脱,重身畏死,谁能效命?人之无良,犹难为期,而况畜兽?全命免死,岂有还期?但当就死,终不相放。”

鹿时忆子恐惧,前跪两膝,低头涕泪,悲诉鸣吟,重说偈言:

虽身为鹿畜  不识仁义方

奈何受慈恩  得去不复还

宁受分裂痛  无为虚伪存

哀伤二子穷  乞假须臾间

宿世罪自然  故受畜生体

为人所不信  殃祸自应尔

犹是招当来  欲脱畜生形

披肝露诚信  愿听重誓言

若世有恶人  斗乱比丘僧

破塔坏佛寺  及杀持戒人

反逆害父母  兄弟与妻子

设我不来还  罪大过于是

普世之极罪  劫尽殃不已

宛转更烧煮  之彼复到此

可思之深重  受痛无终始

设我不来还  罪大过于是

尔时猎者重闻鹿言,心益竦然,乃却叹曰:“唯睹世间一切人民,禀受宿福,得生为人,愚惑痴冥,背恩薄义,不忠不孝,不信不仁,贪残无道,欺伪苟全,不知非常、识别三尊。鹿但畜生,恳恳辞言,信誓叩叩,有殊于人,情露丹诚,似如分明,识睹其验,以察其心。”便前解弶,放遣假之。

于是鹿母出弶得去,且顾且驰,到其子所,低头嗅子,舐(shì)其身体,一喜一悲,踟蹰徘徊,叹息啼吟,并说偈言:

一切恩爱会  皆由因缘合

合会有别离  无常难得久

今我为尔母  恒恐不自保

生世多畏惧  命如露著草

于是鹿母说此偈已,便将二子入于林薮,为别食稼,示好水草,诫敕叮咛,教生活道,念别子孤,泪下如雨,悲鸣摧伤,说偈别言:

前世行欺诈  负债著恩爱

残暴众生命  自盗教彼杀

身作如影随  今日当受之

毕故不造新  当还赴彼期

违佛不信法  背戾师父诫

自用贪无厌  放情恣痴意

罪报为畜生  当为人作饲

自分不敢怨  毕命不复欺

贪求取非道  杀盗于前世

每生为畜兽  宿命所追逮

结缚当就死  恐怖无生气

用识三尊言  见遣尽恩爱

吾朝行不遇  误堕猎者弶

即当就屠割  破碎受宿殃

念汝求哀来  今当还就死

怜汝小双孤  努力自活己

行当依群类  止当依众里

食当随侣进  卧当惊觉起

慎勿子独游  食走于道边

言竟便长别  就死不复还

是时鹿母说此偈已,与子死别,迟回再三,低头俯仰,唱声感哀,委背而去。二子鸣啼,悲泣恋慕,从后追寻,顿弊复起,悲唤叫叫,说诉偈言:

贪欲慕恩爱  生为母作子

始来受身形  受命贱畜体

如何见孤背  断命没终此

慕母情痛绝  乞得并就死

自念我生来  未识东与西

念母怜我等  当报乳养恩

何忍长生别  永世不复存

念母为我苦  不聊独生全

无福受畜形  薄祐祸害至

始生于迷惑  当早见孤弃

凡生皆有死  早晚当就之

今日之困穷  当与母同时

于是鹿子说此偈已,其母悲感,低头号泣,哀悼怨叹,回头还顾,抗声悲鸣,告其子言:“尔还勿来!吾自毕故,以寿当之;无得母子夭横并命。吾死甘心;伤尔未识,世间无常,皆当别离。吾自薄命,尔生无祐,何为悲哀徒益忧患?但当建行,毕债于今。”

鹿母复鸣,为子说偈言:

吾前坐贪爱  今受弊畜身

世生皆有死  无脱不终患

制意一离贪  然后乃大安

宁就至诚死  终不欺殆生

于是鹿子闻母偈音,益更悲恋,鸣涕相寻,至于弶所,东西求索,乃见猎者卧于树下。鹿母径就其边,低头大声以觉猎者,而说偈言:

投分全中实  毕寿于畜生

见放不敢稽  还就刀几刑

向所可放鹿  今来还就死

恩慈于贱畜  得见辞二子

将行示水草  为说非常苦

万没无余恨  念恩不敢负

尔时猎者闻鹿鸣声、说诚信之言,惊觉即起,心动竦然,慈心发中,口未得宣,鹿便低头,前跪两膝,重向猎者喜自陈说,以偈谢言:

仁前见放遣  德厚过天地

贱畜被慈育  悲意不自胜

一切悉无常  忻然副信死

灭对毕因缘  怨尽从斯已

仁惠恩难忘  感受岂敢违

虽谢千万辞  不足报慈恩

唯夫诫精诚  受福归自然

今日甘心死  以子属仁君

于是猎者感诚即寐,又重闻鹿说偈,皆微妙之声,加其笃信,舍生就死以副盟誓,子母悲啼,相寻而至。“斯鹿之身,必非凡庸,吾睹世士,未能比伦。虽复兽体,心若神灵。吾之无良,残暴来久。鹿乃立义,言信不负,可为明教,稽首禀受;岂复当敢生犯害心?”

即时猎者加肃谦敬,辞谢遣鹿而说偈言:

神鹿信若天  言誓志愿大

今我心竦惧  岂敢加逆害

宁自杀鄙身  妻子寸寸分

何忍向天种  有想害灵神

猎者说此偈已,即以慈心遣鹿,重复辞谢,悔心自责。鹿见遣去,出就其子,子望见母得生出还,强驰走趣,跳踉悲鸣,子母相得,俱欢俱喜,一俯一仰,鸣声呦呦,悲感受活,生蒙大恩,即仰头谢猎者而说偈言:

贱畜生处世  当应充厨宰

即时分烹俎  宽假辞二子

天仁重爱物  复蒙放赦原

德祐积无量  非口所能陈

尔时鹿母说此偈谢已,将率二子还于深林,鸣群啸侣,以游以集,安身草泽,以宁峻山。

猎者于后深自惟言:“鹿但畜生,信义祐身,既免即济,见者加称;我之为暴,何广于心?”

即时启寐,散意归仁,放弩坏弶,无复杀心,诣于庙寺,请禀沙门,稽首颡(sǎnɡ)面,自归自陈,奉顺慈义,毕志正真。便往白王,具说鹿言。

王闻其说,心喜惊叹:“鹿兽有义,我更贪残。又此鹿慧,深达言教,知仰三尊,我国弊冥,事彼妖言,诚可舍弃,以保永全。”

普国人民无不闻知畜兽行义,现获信证,大道之化,无隐不彰。于是国王即请会群臣,宣令国民:“吾之为暗,不别真伪,启受邪师,言畏伪神,妖祭无道,残暴众生;不如鹿畜明识三尊。自今以后,普国率民,废彼邪宗,皆归正真。诣于佛寺,请受圣众,冀以后世,长获其福。”

臣下群僚、国民大小皆信三尊,奉五戒十善,为期三年,国丰太平,民皆寿乐,鹿之祐矣。

佛语贤者阿难:唯吾善权,累劫行恩,恩救众生,其信如是。尔时鹿母者,我身是也;二子者,罗云及朱离母珂是;国王者,舍利弗是;猎者,阿难是;界上民走白王者,调达是。

佛时说已,于鹿腨(shuàn)肠放大光明,遍照东西南北、四隅(yú)十方各千佛刹。吾其光明所之,各有化导狮子座及宝莲华,或为法师比丘现肉体者,或为帝王及长者子者,或凡人黎庶现卑贱者,或人群生为畜兽者,各各以光明导御说法。尔时所说鹿母信誓功德,以为法训,法音入心,莫不信受其者,皆归无上正真之道。佛即回光,等接遍照阎浮提内,悉令普彻,其蒙光者,逮安稳想。

尔时,众中有八百比丘意志四道以证道迹,闻说鹿母于畜生之中发起大意,以信成道,感悟变化,即时反悔,前白佛言:“愿立信誓为菩萨道,唯佛加哀助利我等,当以建行荷负众生,救济一切,至死不离,即时逮得僧那僧涅弘誓之铠。”

尔时阿难整服长跪,白世尊言:“此诸比丘网惑大乘,不受正谛,如今开悟,逮得法证,离渊越堑,何其疾也!诚非小道所能信明!大会有疑,唯愿世尊说其缘由,以释将来。”

佛言:善哉,阿难!汝问快也。斯承先识,非今所造,是诸比丘乃昔鹿游国民,信受王命,奉顺三宝,加鹿即感,皆愿无上正真意。中间痴暗,不复习行,虽以遇我得作沙门,忽弃本愿,迷于大乘。今闻我说前世本末,闭结疑解,得无想安稳,是其宿命识神使然。

佛说是时,八百比丘皆得阿惟越致,力士聚中有八千人见证心解,除放逸行,皆发无上正真之道,逮得入信声,寻获安稳无想之定。天、龙、世人七亿二千,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佛语阿难:我作畜生之时,以不忘菩萨弘济之心,应行导利逮于今者,但为众生,勤苦无极,假使一人亡本没流、未拯拔者,终不舍放;诸欲求安、逮是功德疾成佛者,皆当尽心中诚归信三尊,世世不废,如我今日现般泥洹,诚信所致也。阿难!汝当受持、广宣此经,无令灭绝。

阿难即前,稽首作礼,受持讽诵。
139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1 19:51  楼主
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第二

尔时大众之中,有七宝莲华从地化生,白银为茎,黄金为叶,甄叔迦宝以为其台,真珠罗网次第庄严。尔时释迦如来即从座起,升花台上,结跏趺坐,即现净身,于其身中现五趣身,一一趣身有万八千种形类,一一形类现百千种身,一一身中复有无量恒河沙等身;于四恒河沙等一一身中,复现四天下大地微尘等身;于一微尘身中,复现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身;于一尘身中,复现于十方,一一方面各百千亿诸佛世界微尘等数身,乃至虚空法界不思议众生等身。

尔时,如来现如是等身已,告阿难言,及十方诸来大菩萨摩诃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等:“如来今者以正遍知,宣说真实之言。法无言说,如来以妙方便,能以无名相法作名相说。如来本于生死中时,于如是等微尘数不思议形类一切众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珍、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缘故,一切众生能令如来满足本愿故。是以当知一切众生于佛有重恩,有重恩故,如来不舍众生。以大悲心故,常修习有方便,为一切三界二十五有诸众生中不思己功,修平等慈,常修舍行方便。亦明鉴一切众生空、法空、五阴空,如是不退不没,不沉空有,修实相方便故,不舍二乘,修遍学方便。以修如是甚深微妙方便故,得明鉴法相。

佛法初终,始末非一,然众生昏浊猖狂,有三渴爱所覆,没于苦海;为四倒之所颠倒,于有漏法中妄想所见,无我见我,无常见常,无乐见乐,不净见净;生老病死之所迁灭,念念无常;五盖十缠之所覆蔽,轮回三有,具受生死,无有始终,譬如循环。是以如来教迹随宜,三藏九部乃至十二部经,分流道化,随信深浅故,说众经典。异辩缘使,封言者著,自以顿足,已得涅槃。是以如来慈悲本誓,显大方便,运召十方一切有缘。有缘既集,于此大众中敷演散说此妙经典,垂训千载,流布像法,使一切众生常获大安。

是故如来乘机运化,应时而生,应时而灭。或于异刹,称卢舍那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升兜率陀天,为诸天师;或从兜率天下,现于阎浮提,现八十年寿。

当知如来不可思议,世界不可思议,业报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禅定不可思议,龙王不可思议,此是佛不可思议。佛欲令一切众生知佛心者,乃至下流钝根众生皆令得知,欲令一切众生能得见者即便得见;欲令不得见者,假令对目而不能见,正使声闻、缘觉有天眼通亦不得见。

又佛放大光明,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应度者皆令得见,不应度者对目不见。有时如来,或时许可,或时默然。当知诸佛世尊不可思议,不可测量,难可得知。汝今云何能问如来如是甚深微妙难行苦行?汝作是问,真是大悲,愍伤众生,闭三恶道,通人天路。阿难善听!吾当为汝略说孝养父母苦行因缘。”

尔时,世尊告于阿难及诸大菩萨摩诃萨、一切大众而作是言:“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国,号波罗奈。彼中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于像法中有王出世,号曰罗阇王。波罗奈国王有二万夫人,大臣有四千人,有五百健象王,主六十小国、八百聚落。王有三太子,皆作边小国王。

尔时,波罗奈大王聪睿仁贤,常以正法治国,不枉人民。唯王福德力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民优壤。

尔时,波罗奈大王有一所重大臣,名曰罗睺。罗睺大臣心生恶逆,起四种兵,所谓象兵、车兵、马兵、步兵,伐波罗奈国,断大王命。已杀王竟,复遣四兵,往诣边国,杀第一太子,次复往收第二太子。

其最小弟作边小国王。其小王者,形体姝大,端正殊妙;仁性调善,语常含笑;发言利益,不伤人意。常以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国土丰乐,人民炽盛,多饶财宝,家计充盈。国土人民叹美其王,称善无量,虚空诸天、一切神祇亦皆敬爱。

尔时,其王生一太子,字须阇(乡本阐,下皆同)提,聪明慈仁,好喜布施。须阇提太子者,身黄金色,七处平满,人相具足,年始七岁,其父爱念,心不暂舍。

尔时,守宫殿神语大王言:‘大王知不?罗睺大臣近生恶逆,谋夺国位,杀父王竟,寻起四兵,伺捕二兄,已断命根,军马不久当至。大王今者何不逃命去也?’

尔时,大王闻是语已,心惊毛竖,身体掉动,不能自持;忧恚懊恼,喑嗟烦闷,心肝恼热,宛转躄地,闷绝良久乃苏。微声报虚空中言:‘卿是何人?但闻其声,不见其形。向者所宣,审实尔不?’

即报王言:‘我是守宫殿神。以王聪明福德,不枉人民,正法治国,以是之故,先相告语。大王今者宜时速出。苦恼衰祸,正尔不久,怨家来至。’

尔时大王即入宫中而自思念:‘我今宜应归投他国。’复自思惟:‘向于邻国而有两道:一道行满足七日,乃到他国,一道经由十四日。’即便盛七日道粮,微服寻出。去到城外,而便还入宫中,呼须阇提太子,抱著膝上,目不暂舍,粗复惊起,而复还坐。

尔时,夫人见其大王不安其所,似恐怖状,即前问言:‘大王今者似恐怖状,何因缘故,坐不安所,身坌尘土,头发蓬乱,视瞻不均,气息不定,如似失国,恩爱别离,怨家欲至,如是非祥之相?愿见告语。’

王言:‘吾所有事,非汝所知。’

夫人寻白王言:‘我身与王二形一体,如似鸟之两翅,身之两足,头之二目。大王今者云何而言不相关预?’

王告夫人:‘汝不知耶?罗睺大臣近生恶逆,杀父王竟,伺捕二兄,亦断命根。今者兵马次来收我,今欲逃命。’

即便抱须阇提太子,即出进路。尔时,夫人亦随后从去。时王荒错,心意迷乱,误入十四日道。其道险难,无有水草。前行数日,粮饷已尽。本意盛一人分粮,行七日道,今者三人共食,误入十四日道。数日,粮食已尽,前路犹远。

是时大王及与夫人举声大哭:‘怪哉,怪哉!苦哉,苦哉!从生已来,常未曾闻有如是苦,如何今日身自更之?今日穷厄,衰祸已至。’举手拍头,尘土自坌,举身投地,自悔责言:‘我等宿世造何恶行?为杀父母、真人罗汉?为谤正法、坏和合僧?为畋猎渔捕、轻秤小斗劫夺众生?为用招提僧物?云何今日受此祸对?’

正欲小停,惧怨家至,若为怨得,必死不疑;正欲前进,饥渴所逼,命在呼吸。

尔时大王及与夫人思是苦已,失声大哭。王悲闷绝,举身躄地,良久醒悟,复自思惟:‘不设方便,三人并命,不离此死。我今何不杀于夫人,以活我身,并续子命。’

作是念已,寻即拔刀,欲杀夫人。其子须阇提见王异相,右手拔刀,欲杀其母,前捉王手,语父王言:‘欲作何等?’

尔时,父王悲泪满目,微声语子:‘欲杀汝母,取其血肉,以活我身,并续汝命。若不杀者,亦当自死,我身今者,死活何在?今为子命,欲杀汝母。’

尔时,须阇提即白父言:‘王若杀母,我亦不食。何处有子啖于母肉?既不啖肉,子俱当死。父王今者何不杀子济父母命?’

王闻子言,即便闷绝,宛转躄地,微声语子:‘子如吾目,何处有人能自挑目而还食也?吾宁丧命,终不杀子啖其肉也。’

尔时须阇提谏父王曰:‘父王今者若断子命,血肉臭烂,未堪几日。唯愿父母莫杀子身,欲求一愿,愿莫见违,若见违者,非慈父母。’

尔时,父王语太子言:‘不逆汝意,欲愿何等,便速说之。’

须阇提言:‘父母今者,为愍子故,可日日持刀,就子身上割三斤肉,分作三分,二分奉上父母,一分还自食之,以续身命。’

尔时,父母即随子言,割三斤肉,分作三分,二分父母,一分自食,以支身命,得至前路。二日未至,身肉转尽,身体肢节,骨髓相连,余命未断,寻便倒地。

尔时父母寻前抱持,举声大哭,复发声言:‘我等无状,横啖汝肉,使汝苦痛。前路犹远,未达所在,而汝肉已尽。今者并命,聚尸一处。’

尔时,须阇提微声谏言:‘已啖子肉,进路至此,计前里程,余有一日。子身今者不能移动,舍命于此,父母今者莫如凡人并命一处。仰白一言,为怜愍故,莫见拒逆。可于身诸节间净刮余肉,用济父母,可达所在。’

尔时父母即随其言,于身肢节更取少肉,分作三分,一分与儿,二分自食。食已,父母别去。须阇提起立,住视父母。父母尔时举声大哭,随路而去。

父母去远不见,须阇提太子恋慕父母,目不暂舍,良久躄地。身体当时新血肉香,于十方面有诸蚊虻闻血肉香,来封身上,遍体唼(shà)食,楚毒苦痛,不可复言。

尔时太子余命未断,发声立誓愿:‘宿世殃恶,从是除尽,从今已往,更不敢作。今我此身以供养父母,济其所重,愿我父母常得十一余福: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县官、盗贼、阴谋消灭、触事吉祥。余身肉血施此诸蚊虻等,皆使饱满,令我来世得成作佛;得成佛时,愿以法食除汝饥渴、生死重病。’

发是愿时,天地六种震动,日无精光,惊诸博士,四散驰走,大海波动,须弥山王踊没低昂,乃至忉利诸天亦皆大动。

时释提桓因将欲界诸天下阎浮提,怯怖须阇提太子,化作狮子虎狼之属,张目馘眦(guózì),跑地大吼,波踊腾踯,来欲搏啮(niè)。

尔时,须阇提见诸博士作大威势,微声语言:‘汝欲啖我,随意取食,何为见恐怖耶?’

尔时天王释言:‘我非狮子虎狼也,是天帝释,故来试卿。’

尔时太子见天王释,欢喜无量。

尔时天王释问太子言:‘汝是难舍能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如是功德,为愿生天作魔王、梵王、天王、人王、转轮圣王?’

须阇提报天王释言:‘我亦不愿生天作魔王、梵王、天王、人王、转轮圣王。欲求无上正真之道,度脱一切众生。’

天王释言:‘汝大愚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久受勤苦,然后乃成,汝云何能受是苦也?’

须阇提报天王释言:‘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于无上道。’

天王释言:‘汝唯空言,谁当信汝?’

须阇提即立誓愿:‘若我欺诳天王释者,令我身疮始终莫合;若不尔者,令我身体平复如本,血当反白为乳。’

即时身体平复如故,血即反白为乳,身体形容端正倍常,起为天王释头面礼足。

尔时天王释即叹言:‘善哉!善哉!吾不及汝。汝精进勇猛,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愿先度我。’

时天王释于虚空中即没不现。

尔时,王及夫人得到邻国。时彼国王远出奉迎,供给所须,称意与之。尔时大王向彼国王说上事因缘,如吾子身肉孝养父母,其事如是。时彼邻国王闻是语已,感须阇提太子难舍能舍,身体肉血供养父母,孝养如是。感其慈孝故,即合四兵,还与彼王伐罗睺。

尔时大王即将四兵,顺路还归。至与须阇提太子别处,即自念言:‘吾子亦当死矣!今当收取身骨,还归本国。’举声悲哭,随路求觅。遥见其子,身体平复,端正倍常,即前抱持,悲喜交集,语太子言:‘汝犹活也!’

尔时,须阇提具以上事向父母说,父母欢喜,共载大象,还归本国。以须阇提福德力故,伐得本国,即立须阇提太子为王。”

佛告阿难:“尔时父王者,今现我父输头檀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则我身释迦如来是;尔时天王释者,阿若憍陈如是。”

说此孝养父母品时,众中有二十亿菩萨,皆得乐说辩才,利益一切;复有十二万亿菩萨,皆得无生法忍;复有十方诸来微尘等数,皆得陀罗尼门;复有恒河沙等微尘数诸声闻、缘觉,舍离二乘心,究竟一乘;复有微尘数优婆塞、优婆夷,或得初果乃至二果;复有百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或发菩提心,乃至声闻、辟支佛心。

佛告阿难:“菩萨如是,为一切众生故,难行苦行,孝养父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其事如是。”

一切大众闻佛说法,各得胜利,欢喜作礼,右绕而去。
140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1 23:32  楼主
五母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业。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法,辞母出家,求作沙弥,随大沙门,于山中学道,给师所须,诵经行道,时无有懈。

至年八岁,得慧眼,能通视无极;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闻知之;身能飞行,所在至到,能分一身,及人自化,无所不作;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及人民、蚑(qí)行、蠕动之类所经历善恶之道,皆悉知之。坐自思念,即见先世宿命所更,为五母作子,时即还自笑。

其师问:“何等而笑?”

沙弥答言:“无所笑也。”

师曰:“是山中亦无歌唱伎乐,汝笑嗤我耳。”

沙弥答言:“不敢笑师,但自笑耳。我一身为五母作子,母皆为我昼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常念子忧思,未常忽忘。我自念一身而忧毒五家,以是笑耳,不敢笑师。

我与第一母作子时,并邻亦复生子,与我同日而生。其子出入行步,我母见之,便悲念:‘我子在者,亦当出入行步如是。’愁毒泪下如雨,悲言念子。

我为第二母作子时,我短命又早死。我母见人乳儿,便念乳我,悲哀涕泣,言念我子。

我为第三母作子时,我年十岁,复少死。母临食,悲哭泣泪,言念:‘我子在者,亦当与我共食。舍我死去,使我独食。’哽咽言念我。

复为第四母作子时,我薄命先死。我等辈娶妇,我母见之,即念:‘我子在者,亦当为子娶妇。’言:‘我何负苍天,而杀我子!’

复为第五母作子时,我始年七岁,好道辞家,舍母随师,入山求道,得罗汉道。我母日日啼哭,言:‘我生一子,随师学道,不知所在、饥饱寒温,不知生死,不复相见。’愁毒言念我子。

是五母适共一会,各各言亡我子,相对啼哭,不能相止。是我一身一魄,辗转而与五母腹中作子,固疑惑人,而使众悲哭发狂,但共念我一身耳,各欲自杀,是故笑耳。

发念世间凡人,不知死当有所至生,皆共言死耳。凡人何能知死当有生?作善自得其福,作恶得其殃,不有所遗。人在世间,皆为恶业,无所畏难,死后当入泰山地狱中,苦痛极哉,后悔无所复及。

我厌世间勤苦,故辞父母,入山精进求道。今我目见畜生、饿鬼、地狱中,代之恐怖。今被蒙佛恩,得闻经法。今我日夜怜伤五母,不能自脱,反忧我故身。我所求愿皆以得,念世间人辗转相生,亦复相笑,无有休息。身皆归土,魂当所作,随其善恶,皆不能自拔。断其恩爱,能离贪欲,可得度脱。我以不复与生死会,我恨身以断,如人不种,当泥洹道最乐,长复与勤苦。”

为师说之已,便飞去。
 «上一页   1   2   …   11   12   13   14   15   16   17   …   19   20   下一页»   共194条/20页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