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1-10-23 20:40   浏览:858   回复:194

《佛经》节选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魔王。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现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



诸善男子!诸佛、如来有十二种胜妙功德,犹如醍醐,于诸味中最为胜上、清净、第一,能净一切诸佛国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十二?一者、示现劫浊;二者、示现时浊;三者、示现众生浊;四者、示现烦恼浊;五者、示现命浊;六者、示现三乘差别浊;七者、示现不净佛国土浊;八者、示现难化众生浊;九者、示现说种种烦恼浊;十者、示现外道乱浊;十一者、示现魔浊;十二者、示现魔业浊。善男子!一切诸佛所有国土皆是出世功德庄严具足清净,无有诸浊。如此过者,皆是诸佛方便力现,为利众生,汝等应知。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二



复次,菩萨于一三千大千世界,普能遍满随有情身胜解差别引发受生,以影现智随所行故,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若百,乃至不可说数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皆能遍满随有情身胜解差别随其所应引发受生,以影现智随所行故。菩萨成就如是智已,从一佛刹其身不动,于不可说诸佛刹土众会之中皆悉显现,而此菩萨随诸有情身及胜解意乐差别,能于彼彼佛国土中,及于彼彼众会道场彼彼之处,如是如是示现其身。所谓:于沙门众中现沙门形,婆罗门众中现婆罗门形,刹利众中现刹利形,吠舍众中现吠舍形,长者众中现长者形,居士众中现居士形,于四天王众中现四天王形,于三十三天众中示现三十三天形,夜摩众中、睹史多众中、乐变化众中、他化自在众中、魔王众中,各随其类而为现形,于梵众中现梵形色。又此菩萨,应以声闻身得调伏者,而为示现声闻身形;应以独觉身得调伏者,而为示现独觉身形;应以菩萨身得调伏者,而为示现菩萨身形;应以如来身形得调伏者,而为示现如来身形。佛子!菩萨如是,于不可说佛刹土中所有若干有情胜解,于彼彼处如是如是现身差别。
——《佛说十地经》卷第六
沙发 | 回复 | 举报 2021-10-26 21:04  楼主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诸佛正法能护持  当得种种善称赞
彼称赞法我略宣  如大海中水一渧
知诸佛恩能报者  诸佛付托持法藏
诸佛正法能护持  是即普供十方佛
佛眼照明观佛刹  妙宝供养诸世尊
诸佛正法护持时  比前福蕴此最胜
虽以世财供养佛  不能解脱世间行
出世胜法若求时  智者出离世间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即得诸佛所摄受
诸天龙等亦摄持  福摄智摄皆获得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念慧行悉具足
广大胜慧普遍知  智者拔除烦恼种
诸佛正法护持者  非彼诸魔伺得便
恶作疑惑悉蠲除  彼无诸障亦无缚
诸佛正法护持者  所生刹土不空过
一切生中见佛身  见已即得心清净
诸佛正法护持者  获得宿命大智法
出家善利数能成  所修真实清净行
诸佛正法护持者  戒闻胜生诸梵行
得五智通妙轻安  禅定解脱悉无碍
诸佛正法护持者  趣入甚深诸法中
佛境界空无所疑  信解众生无我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获无碍解捷利慧
得无碍言无畏门  破诸众生疑惑网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大总持胜善利
不能听受百劫中  由具辩才悉无碍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诸智者常称赞
天阿修罗等悦心  诸佛赞护如佛子
诸佛正法护持者  帝释梵王得非难
及彼人中转轮王  乃至菩提胜妙乐
诸佛正法护持者  具三十二殊妙相
大智圆成无坏身  一切观者无厌足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善知识亦非难
彼为宣明法印门  听受无尽正法藏
诸佛正法护持者  身语心业皆清净
戒定慧净亦复然  得解脱智善清净
诸佛正法护持者  常不舍离菩提心
波罗蜜行不弃捐  而能普摄多善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若广称赞彼功德
正使住寿一劫中  亦不能说其边际《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藤椅 | 回复 | 举报 2021-10-26 21:08  楼主
守护国王即为守护一国众生。同理,摄受护持正法者即为守护其因缘众生。因正法可拔离众生苦,安置令住解脱道。故佛偏摄受护持正法者。
=================
尔时秘密主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佛常住平等三昧。等视众生犹如一子。今者云何但言守护国界主耶。诸有贫穷孤茕困苦。无依无归无救无护。何不愍念而守护耶?

尔时如来无上调御。告秘密主金刚手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诸佛如来非不住于平等三昧。由平等故守护国王。善男子譬如良医见小婴孩。身萦疾病不胜医药。乃以良药令母服之。由母服药力及于乳。其子饮乳疾病皆除。诸佛如来亦复如是。哀愍一切守护国王。若护国王获七胜益何等为七。所谓若能守护国王即是守护国之太子。若守护太子即守护大臣。若守护大臣即守护百姓。若守护百姓即守护库藏。若守护库藏即守护四兵。若守护四兵即守护邻国。若能如是一切皆安。善男子是故国王与诸众生。为日为月为灯为眼为父为母。若诸有情无眼无灯无日无月无父无母身命可存。若无国王不可安立。又善男子如大龙池。龙若住时水常盈满。鼋鼍鱼鳖水族皆安。龙若去时水便枯涸。水性之属皆灭无余。国王亦尔。若诸国王受持于此陀罗尼门。能令无量无数众生。现在安乐长守尊贵。身坏命终得生善道。是知国主善能关闭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故我偏说守护国王。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板凳 | 回复 | 举报 2021-10-26 21:12  楼主
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则感得诸佛护念
======================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 
(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 
(3)得好正意, (4)得强志力, 
(5)得多智慧, (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 
(7)当得少欲, (8)当灭嗔恚, 
(9)当灭愚痴, (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 
(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 
(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亲友无人能坏,(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无所畏,(18)凡有行处恒常欢喜, 
(19)智者赞叹,(20)所行法施恒为他念。 
弥勒,是为法施不求果报得二十功德,弃舍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无所希望,饶益为首常行法施。 

“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二十种功德不求果报,菩萨为他行法施时,不著利养名闻,饶益为首数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辩才则能令生,(2)生已不失, 
(3)得陀罗尼,(4)当得察勤, 
(5)不用多力广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于众生边恭敬尊重常应供养,(8)当得身密, 
(9)当得口密,(10)当得意密,(11)超越恶道及诸恐怖,
(12)于命终时心得欢欣,(13)如法正说能伏他论, 
(14)具大威德胜人敬仰,况余凡庶!(15)诸根成就无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17)能行难行精进不减, 
(18)守护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转地,(20)一切行中得随顺住。 
弥勒,是名复有二十种功德,菩萨法施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饶益为先数行法施。 

-----《发觉净心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一)正念成就。(二)智慧具足。(三)有坚持力。(四)住清净行。(五)生觉悟心。 
(六)得出世智。(七)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八)少于贪欲。(九)无有嗔恚。(十)亦不愚痴。 
(十一)诸佛世尊之所忆念。(十二)非人守护。(十三)无量诸天加其威德。(十四)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十五)有所言说人必信受。(十六)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十七)得无所畏。(十八)多诸快乐。 
(十九)为诸智人之所称叹。(二十)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一)未生辩才而能得生。(二)已生辩才终不忘失。(三)常勤修习得陀罗尼。(四)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五)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六)得身口意清净律仪。(七)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八)于命终时心得欢喜。(九)显扬正法摧伏异论。(十)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十一)诸根成就。 (十二)无能映蔽。(十三)具足摄受殊胜意乐。(十四)得奢摩他。(十五)毗婆舍那。 
(十六)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十七)发起精进。(十八)普护正法。(十九)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二十)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马扎 | 回复 | 举报 2021-10-27 08:26  楼主

                 三大菩萨转手供养的经典节选 


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而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

-----《维摩诘所说经》

尔时十方诸来大众。一切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天人药叉健达缚等皆从座起。随力所能各持种种金银等屑众宝花香。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复持种种上妙衣服末尼宝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旛盖等。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复以无量上妙音乐种种赞颂恭敬供养地藏菩萨。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持此种种上妙供具回奉世尊。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yīng luò),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妙法莲华经》

尔时莲华上如来应正等觉。舒如象王鼻臂。授与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价直百千真珠璎珞。以用供养。观自在菩萨既受得已。持奉上彼无量寿如来应正等觉。彼佛受已。还持奉上莲华上如来。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四》
地板 | 回复 | 举报 2021-10-27 18:35  楼主
七瓶金施缘品第三十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各处异国,随意安居,经九十日,安居已竟,各诣佛所,谘受圣教。尔时,世尊与诸比丘,隔别经久,慈心愍伤,即举千辐相轮神手,而慰谕之,下意问讯:汝等诸人,住在僻远,饮食供养,得无乏耶?如来功德,世无俦类,今乃下意,瞻诸比丘,特怀谦敬。阿难见之,甚怪所以,即白佛言:世尊出世,最为殊特,功德智慧,世之希有,今乃下意,慰谕问讯诸比丘众,何其善耶,不审世尊,兴发如是谦卑之言为远近耶?世尊告曰:欲知不乎,明听善思,当为汝说。奉教,善听。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无数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时有一人,好修家业,意偏爱金,勤力积聚,作役其身,四方治生,所得钱财,尽用买金,因得一瓶,于其舍内,掘地藏之。如是种种,勤身苦体,经积年岁,终不衣食,聚之不休,乃得七瓶,悉取埋之。其人后时,遇疾命终,由其爱金,转身作一毒蛇之身,还其舍内,守此金瓶。经积年岁,其舍磨灭,无人住止,蛇守金瓶,寿命年岁,已复向尽。舍其身已,爱心不息,复受本形,自以其身,缠诸金瓶。
如是展转,经数万岁。最后受身,厌心复生,自计由来,为是金瓶,而受恶形,无有休已,今当用施快福田中,使我世世蒙其福报。思惟计定,往至道边,窜身草中,匿身而看,设有人来,我当语之。尔时毒蛇见有一人顺道而过,蛇便呼之。人闻呼声,左右顾望,不见有人,但闻其声,复道而行。蛇复现形,唤言:咄人,可来近我。人答蛇言:汝身毒恶,唤我用为,我若近汝,傥为伤害。蛇答人言:我苟怀恶,设汝不来,亦能作害。其人恐惧,往至其所。蛇语人言:吾今此处,有一瓶金,欲用相托供养作福,能为之不,若不为者,我当害汝。其人答蛇:我能为之。
时蛇将人,共至金所,出金与之,又告之曰:卿持此金,供养众僧,设食之日,好念持一阿翰提来,取我舁去。其人担金,至僧伽蓝,付僧维那,具以上事,向僧说之,云其毒蛇,欲设供养。克作食日,僧受其金为设美膳,作食日至,其人持一小阿翰提,往至蛇所。蛇见其人,心怀欢喜,慰喻问讯,即盘其身,上阿翰提。于是其人,以氎覆上,担向佛图。
道逢一人,问担蛇人:汝从何来,体履佳不?其人默然,不答彼问;再三问之,不出一言。所持毒蛇,即便瞋恚,含毒炽盛,欲杀其人,还自遏折,复自思念:云何此人,不知时宜,他以好意,问讯进止,郑重三问,无一言答,何可痴耶?作是念已,毒心复兴,隆猛内发,复欲害之,临当吐毒,复自思惟:此人为我作福,未有恩报,如是再三,还自奄伏,此人于我,已有大恩,虽复作罪,事宜忍之。
前到空处,蛇语其人:下我著地。穷责极切,嘱诫以法。其人于是,便自悔责,生谦下心,垂矜一切。蛇重嘱及:莫更尔耶。其人担蛇,至僧伽蓝,著众僧前。于时众僧,食时已到,住街而立。蛇令彼人次第付香,自以信心,视受香者,如是尽底,熟看不移。众僧引行,绕塔周匝,其人捉水,洗众僧手。蛇怀敬意,观洗手人,无有厌心。众僧食讫,重为其蛇,广为说法,蛇倍欢喜,更增施心,将僧维那,到本金所,残金六瓶,尽用施僧。作福已讫,便取命终,由其福德,生忉利天。
佛告阿难:欲知尔时担蛇人者,岂异人乎,则我身是;尔时毒蛇者,今舍利弗是。我乃往日担蛇之时,为蛇见责,惭愧立誓,生谦下心,等视一切,未曾中退,乃至今日。时诸比丘,阿难之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贤愚因缘经》
6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0-28 08:24  楼主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毕报施恩?”

佛告舍利弗:“菩萨不报施福。何以故?本已报故。菩萨常施,持何等施?施诸善法。何等善法?十善之法。从十善之法上至诸佛世尊之法,十力、四无所畏,具佛十八法,以是为施与。”

——《放光般若经》卷第一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是四恩甚为难报,当修何行而报是恩?”

佛告诸长者言:“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



佛言:“如是。舍利弗!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欲报无上一切恩者,彼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此发心者无上报恩,如恩相似相似报恩,无相似众生、无譬喻众生。欲报其恩者,生不相似心、生此无上心。

“舍利弗!欲报过去如来恩者,唯应发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欲报未来如来恩者,亦惟发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欲报今时十方世界诸佛世尊现在、现命、现住如来无上恩者,亦唯发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
7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0-28 08:29  楼主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贤愚经》

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六度集经》
8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0-28 14:11  楼主
四万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于是,其人即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寿命延长至八万岁。
---------长阿含经【卷6】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僕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长阿含经【卷11】


时,彼座中有一婆罗门,名弗波育帝,聪明智慧博闻强记。尔时如来,即告之言:“汝等当知,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宜应修习。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三者愍念僮僕,知其有无;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现世为人之所爱敬,将来所生,常在善处。复次,弗波育帝,在家之人,有四乐法。一者不负他财,无惭愧色;二者极大巨富,自惜不用,父母、妻子、亲戚、眷属皆不给与,又不供养沙门婆罗门;三者极大巨富,身著丽服,口恣上味,供养父母,亲戚眷属皆悉给与,奉事沙门及婆罗门;四者身、口、意业,竝不为恶,聪明智慧,乐欲多闻。汝等当知,在家之人,虽复有此四种之乐,而不负他债及以悭贪,此法名为最下之乐;好行布施,名为中乐;身、口、意业不造于恶,聪明智慧,乐于多闻,此法名为上胜之乐。”
--------大般涅槃经【卷1】
9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0-29 14:31  楼主
《正法念处经》卷第七十


一切众生。以业藏故。由业故行业故流转。如其所作善不善业。得如是果若作善业。生人天中。若不善业。堕于地狱饿鬼黄瓜。以业因缘。得相似果。

如种种子。譬如种谷得谷种麦得麦。稗子生稗。如以种子种于薄地。收果减少。若以种子种之良田。多收果实。如种赤稻。不生余物。

种豆得豆。种甘蔗者。则得甘蔗。以田胜故。得果亦胜。
如三种田。一者福田施。二者福田苦施。三者苦施。福田施者。名之为上。福田苦施。名之为中。苦施为下。除思功德。譬如外三种田。一者饶石。亦多水衣。名为中田。二者其水丰足。无有草秽。又无水衣。亦无寇贼。名为上田。三者多有水衣草秽。其水不调。又多寇贼。是名下田。若诸田夫。勤加功力。则得果实。此内外法。以业藏故。随业流转。业转而行。各各势力。各各因缘。各各受生。
10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0-29 16:07  楼主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四



又复业分。若人生天。不曾布施。唯持于戒。得生天中。唯有一种功德具足。五欲功德劣于余天。是业因缘。人胜天劣。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人中布施已  则生于善道
非天能布施  以是果地故
人中是业地  果地则是天
一切果因业  无因则无果
命念念不住  如是转不回
业果将欲尽  应当作福德
一切是心力  能令命流转
是故有智者  不为命作恶
一切皆不畏  未来诸苦恼
如是苦恼人  痴罥所缚故
布施持戒宝  于诳心中有
若天若是人  则到于善道
有为生住灭  皆是无常故
一切有为乐  亦如是无常
虽坏而生贪  念念动不住
乐命皆如是  是故应舍离
如是此法。一切有为悉皆无常。苦空无我。一切世间无量衰恼。处处普遍。有五种缚。缚天缚人。愚痴目盲。恶欲坏心。唯生爱乐。一切愚痴毛道凡夫。迭相爱缚。如鸟在笼。一切人天于生死中流转常行。以是义故。若人若天。或命或乐。勿生常想。应于世间一切诸法。不生常想不作无量种种分别又复具足十二种施。如是布施。天中所无。唯人中有。天唯食果。若食果尽。烂失破坏。退彼天处。

何等十二布施具足。一者方处具足。二者时节具足。三者功德具足。四者可爱具足。谓所爱物。五者福田具足。六者施饥渴者。七者信心施与。八者不求而施功德具足。九者有欢喜心。施妻子等。十者简择心所敬重胜富伽罗而施与之。十一者。施于世间不轻贱者。十二者。施不望报。此如是等十二种施。

复有持戒功德具足。得生天中。尽己则退。是故天。应舍放逸行。如是十二离垢布施为转轮王。财宝富足。或生于天或天相似。

复有十二杂垢布施。何等名为十二种垢。一者于多人聚。和合众中。或于僧中。平等皆有戒智及行功德具足不平等施。此是垢施。得少果报。二者若男若女。以欲因缘。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二垢恶布施。又复第三垢布施者。以怖畏故舍物施与王家门师。谓是沙门婆罗门等。有如是心。若我于王。得衰恼者。则能救我。此非修思因缘故与。名为垢施。又复第四垢布施者。所谓痴心舍物布施。如彼外道婆罗门等。斋会等施。此是第四垢恶布施。又复第五垢布施者。谓见他人所布施者。不知彼人持戒以不。不知彼人有智慧不。有寂静不。为有禅不。唯见他人如是布施。他因缘故。内自无思。如是舍物而施与之。此是第五垢恶布施。又复第六垢布施者。谓前乞者苦求乃与。此是第六垢恶布施。又复第七垢布施者。知他有物为令他信。方便欲偷舍物与之。后欲作恶种种侵损。为觅其便。是故与物。此是第七垢恶布施。又复第八垢布施者。为破坏他和合之事。舍物施之。于他二人共为一友。令使别离。后觅其便。则与衰恼。此是第八垢恶布施。又复第九垢布施者。谓为成亲。舍物与他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九垢恶布施。又复第十垢布施者。所谓治生。多买食具种种诸物。粟豆果菜。一切杂物。待斋会日。贵卖邀利。得物自用。微少饶之。此是第十垢恶布施。又第十一垢布施者。为名称故舍物布施。此第十一垢恶布施。又第十二垢布施者。妻子饥贫。以物与之内无善思。
此第十二垢恶布施。此一切施。离思无思。以无思故。空无果报。若思增长。则能离垢。譬如垢衣。灰汁洗浣。则便清净。如是思熏。布施成就。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十二功德具  离十二种垢
成就清净施  相违则垢浊
或天或男子  布施得大力
离施堕恶趣  布施生善道
贪心嫉妒垢  唯亲爱妻子
此人堕饿鬼  唯悕望饮食
若解贪心缚  斫伐慢心树
除灭闇聚者  此人布施故
布施在前行  施主随其后
布施能示道  行到他世去
施水澡浴人  以持戒香涂
智慧广无垢  得度苦彼岸
丈夫有三灯  为利益故然
所谓施戒智  此等能除过
爱极为深广  疑波极动乱
持戒修智故  过如是苦海
心不调而速  一切处皆着
布施持戒法  则能缚此心
此等三药师  能除烦恼病
布施持戒智  恒常与安乐
心有放逸过  分别曲而轻
布施持戒智  此三能缚心
三种过炽火  烧一切世间
智水灭火已  得寂灭涅槃
彼毗婆尸如来世尊。如是书经在彼塔中。此布施行。唯人能行。天则不能。以此因缘。人胜天劣。汝等既知如是布施。于诸境界。心莫放逸。当善持心。善持心已。故令烦恼大恶过患心中不生。若其生者。智火能烧。智火烧已。则到第一不退之处。不生不老不死不尽。如是之处。应当舍离。如怨放逸。又复天众更有余事。意则劣减。损辱羞耻。所谓食时。现见故羞以业势力有下中上。果亦如是。有下中上。彼天不能。乃至少物以施他天。叵以自业回转与他。所谓人中食时舍施。或时持戒。如是得食。天见他食。胜色胜香。胜味具足。如是见已。心则羞耻。若在园林莲花池水游戏之时。一切受乐。如业相似。成就乐事。见余天面。受快乐已。内心羞惭。自身低减。天中则有五种羞耻。何等为五。一谓食时有见他天白须陀色。自食则垢。或时色赤。相近食食。见则极羞。此是初羞。第二羞者。谓见他天端正好色。形服庄严。有多天女妙色殊绝。供养余天。见已则羞。第三羞者。谓见他天在莲花中。空中飞行。园林山峰。莲花池水。金毗琉璃戏乐处行。以业胜故。飞行则疾。若少业天。行则不速。不能共彼同处游行。常在他后。羞天女众。第四羞者。谓天入在莲花池者。以天本有如是业故。则有如是莲花池生色香触量。劣天见已。于眷属中。则生羞耻。第五羞者。如天之业。如是得报。如业坐处。若于本时作大善业。则有妙好毗琉璃座。或青宝座。或时复有赤莲花色胜坐处坐。若余劣天。在彼处坐。以业少故。如是妙座。或变为金。或变为银。或为颇梨。彼天既见。坐处变已种种杂业。轻重等业。既见知已。则生羞耻。既生羞故。威德劣减。彼天如是面色减劣。余天威德。面色增上。自天女众。如是见之。则舍而去。舍离如是。少业天子。依止其余大业天去。游戏受乐。天女同心。一切皆共诣余天子。彼少业天。极生羞耻。此是天中于眷属所。第五羞耻。如是不乐有为之法。彼有为法。能为诳惑。令生贪心。如练树叶。其味甚苦。和余甜味。天乐亦尔。杂苦杂乐。何况复在异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中者。或定业生。不定业生。常苦不止。有无量种大力苦生。譬如海中种种杂水。异异河入。种种水入。众生之心。亦复如是。相续河流。种种诸业。依业河起。成就大力。诸苦恼生。汝等天众。此量如是。说一切种异苦应知。总一切苦。有三种因。和合相应。诸苦满足。此三种苦。有三对治。则能除之。何等为三。谓智戒施。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若心不依止  智戒施等三
彼众生常苦  乐则不可得
如种种因缘  何等业几种
众生所作业  如是成就果
一切皆因缘  无不因缘者
有为不破坏  因缘不可见
为心所诳故  布施面羞惭
如是布施者  则不得乐果
和合布施胜  舍离悭嫉垢
天常受乐故  则无如是心
饥渴为大火  能烧诸饿鬼
一切悭嫉果  实智者所说
若常行布施  彼必定得乐
以施得乐果  是故布施胜
世间作光明  恒常自随逐
布施则到天  天供养如仆
施是不诳处  如来如是说
以其是实故  常应行布施
舍悭嫉怨已  而善修于心
若能行布施  得渡生死海
施三宝福田  三种皆清净
决定于三时  三眼见彼果
初常行布施  次精勤护戒
智则能割爱  此为大乐道
若不除断爱  世间不饶益
彼则不能到  不生死胜处
常离不施心  恒乐行布施
无施故饥渴  饿鬼中烧身
布施得大富  天乾闼婆中
因施得为王  善法转轮王
依止布施地  智者能持戒
持戒者知时  因智得解脱
出苦之要道  一切佛所赞
勇健者知已  则常行布施
不布施生天  天中受乐少
施故生人中  从生受富乐
若生在畜生  亦常受乐果
一切布施乐  是智者所说
若在饿鬼中  彼亦有饮食
以本少施故  则得如是果
若生地狱中  饥渴不能烧
一切以施故  如是皆得果
生泥道中者  是众生自业
布施得安乐  如见于父母
如是住施地  常行于布施
恒乐施持戒  得脱诸恶处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19   20   下一页»   共194条/20页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