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91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3 10:39  楼主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与五百沙门俱。游於越只。到鼓车城外树下坐。比聚有豪贤梵志。名费迦沙。明晓经书星宿运度。所问皆答。有五百弟子。弟子中第一者。名阿颰。阿颰问师言。今有佛来。人称其德。名盖天地。不识斯何人也。费迦沙言。吾闻是释种。国王太子。厥兴无师自着经化。阿颰言。若无师者。名誉何美。又国王子。多憍淫好乐。安肯涂行降志乞食。诲人不倦。将是真人乎。愿师可行观其道德。费迦沙言不然。我世豪贤。聪睿多才。彼为新出。义当来谒。吾不宜往。阿颰言。我闻天帝释。与第七梵。皆下事之。所教弟子。悉得五通。轻举能飞。达视洞听。知人意志。及生所从来。死所趣向。此盖天师。何肯来谒。费迦沙言。经说帝王生子。有三十二相者。立即当为飞行皇帝。王四天下。自然七宝。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玉女宝。五神珠宝。六理家宝。七贤将宝。当有千子。皆才明勇武。一人当千。兵杖不用。其世泰平。若弃天下。当为自然佛。以无为为化。度人得道。彼岂是耶。汝且往观。有此相者。其审是佛。吾当事之。阿颰言。愿与同志共行。师言大善。即与五百弟子。俱到皆下车揖让佛。佛使就座。五百人尽坐。独阿颰左右彷徨。微观佛相。佛知其意。亦起并行。阿颰住佛亦住。阿颰坐佛亦坐。阿颰乃问佛言。本事何等道。除须发披袈裟。持钵何应。佛言。吾求道已来。历世久远。不可称纪。常奉诸佛。行菩萨道。所事师友。无复央数。除须发者。为终身戒。捐弃贪爱。无复饰好。使人不欲己。己亦不欲人。袈裟法服。古圣旌表。解释垢结。无复世念。钵为应器。宜道人用。节身约省。非义不受也。斯皆无为清净之像。今我作佛。为天下师。自恣汝意。欲问勿难。阿颰言。我等所事师。费迦沙。世世聪明。名升遐远。又是梵种。特胜余人。天下虽贵为王。亦有不仁。而我种者。独不好杀。佛言。吾本用恶杀故。求佛无上正真之道。汝梵志种。但口贵仁。虽手不杀。心皆有杀。今我为佛身口意净。一切不杀。用天下人皆好杀故。教以仁义。阿颰问言。今佛弃捐妻子。自绝种嗣。殆不若我师。世世继嗣也。佛言。天下人状。本末各异。众人前世。曾为我子。吾亦曾为一切人子。会辄有离。种姓无常。或时冤仇相从为亲。或时亲属复为冤仇。因缘离合。一切如幻。父母妻子本非我亲。吾亦非彼有。世人但以是我非我而为罪恶。为后受苦。昔我古世时。曾为刹利王。名为鼓摩床。有四子。一名郁钳。二名虔尼。三名度。四名淳。王尚未崩。四子争位。王闻愁忧。念四子争。当杀人民。即委国东去。行行自念。人生无几。无忧乃长。今我为王。欲得子姓。既已有子。还欲相伐。有嗣如是。何益于人。吾不忍见。恐杀无辜。但当舍家作沙门耳。即北入山。就道人迦比校止草庐。又有道人摩离。王问其本。何缘学道。摩离自说。娶妻无子。颜惭诸家。故作沙门。王言异哉。吾为国王。有子四人。身尚未死。而子国乱。不忍见之。故为道耳。摩离意解。乃遂精进。如是阿颰。正使子贤。父老病亡。子不能却。生时为恶。死入地狱。子不能代。用是故。我常以慈心救济人物。道成得佛。度脱天下。阿颰言。佛为难及。今天下有四种人。君子梵志田家工伎。独我梵种。为真且贵。其余三辈。皆事我种。佛言。假使汝种为真贵者。傥妇无子。婢而生男。当举之不。曰当举之。今汝祖母。现取婢子为后。可为真贵耶。阿颰默然。五百弟子。皆起住言。瞿昙沙门。何毁我种。阿颰才智。亦能相难。佛言。皆默然若其才智。当自辩之。佛问其祖。至三无对。金刚力士。举大杵言。佛重问汝。何故不对。阿颰惧曰。实如佛言。五百人言。佛圣智明。阿颰母者。信释家婢。我等从今。请不复敬。佛言不然。世或母贱。而子贤贵。阿颰贤人。不可毁也。若使梵种娶刹利女。生子长大。当学父家。学母家耶。皆曰当学父家。佛言。如是母贱何损。若子长大。明经行高。踰于父者。汝加敬之。若梵志女。为刹利妇。生子长大。知外家贤。而不肯学。自效父家。射猎杀生。汝当敬不。皆曰不敬。佛言。如是用为问母。若使阿颰有子复贤。才秀绝世。汝当奈何。皆曰当着上坐。设父母俱是梵种。生子不肖。无所中直。汝当奈何。皆曰当着下坐。佛言。如是贵是有常耶。若梵志子。杀盗犯法。吏当捕不。曰当捕之。汝何不拒言我种贵不应收捕。曰现有罪。何得言种。佛言。今我为佛师民仁孝告之正言。去欲怒痴。有常之态。诸为恶者。我辄教令。不杀盗淫妄语饮酒祠祀事邪。人宿为恶。身当受罪。烹杀祠天。为过滋甚。无所补也。且夫天意清仁。岂食人食乎。有德致祐。非杀为福。是以天下贤智世主。闻佛经戒。皆自割绝。愿不为恶。其持戒死。精神上天。若能至心清净。即得沙门四道。一曰沟港。二曰频来。三曰不还。四曰应真。又天下君王。虽行政欲平。亦责民租税。贪意不除。今我为佛。都使天下无复情欲。得无为道。我求道以来。其劫无数。每生有愿。愿弃爱欲。修沙门行。无适无莫。于天下人贤明君子。闻佛经戒。靡不奉行。其不承者后皆有悔。能制意志。无复贪欲。便断生死忧哭之道。不追相恋。焉得离苦痛。天下无常。人如水泡。一成一坏。莫能自存。佛问阿颰。汝师以何教戒。对曰师戒不得杀人杀牛。不得盗金银。不淫师家及弟子妇。不得饮酒。年四十八。乃得娶妻。我师教人。尽此八戒。未知佛戒。复何义也。佛言。乐闻者听。若族姓子来。自陈说贪乐佛戒。我随其能而授与戒。欲居家修道者。名曰清信士。当持五戒。一不好杀禽兽蠕动之类。无所克伤以己。况彼不加刀杖。心念为仁。口不及杀。二不偷盗。贪殆人财。欺斗秤尺。如圭铢分。不得侵人。心存于义。口不教取。三不好欲淫。犯人妇女。不观华色。不听好音乐。心修礼禁。言不失法。四不妄语。谮入人罪。时而后言。言必诚信。心不漏慢。口无毁誉。五不饮酒。纵情酗醟。心不好嗜。口无味尝。酒有三十六失。勿以劝人。是名为我清信士之戒也。佛言。我不呼人。人自来。请敬受戒转敷教。去恶就善。天下贤智。欲作沙门。我每先问。何缘觉悟。夫为人子。当以孝敬。安养为务。而欲为道。当报父母。父母听许。然后为说沙门之戒。有二百五十。终身清净。得无不能中道而废。失供养恩。若人故请。信意不转。堪奉法律。尔乃与戒。沙门之戒。慈仁为本。不得残杀蠕动之类。哀念人物。踰于赤子。亦不怨讼。求直于人。常念所生及师友恩。精进求道。欲度父母。沙门不得贪欺妄取人财。见诸宝货。当如粪土。人与不受。受者不留。转周穷乏。常为人说不贪之德。沙门不得有妇继嗣。防远女人。禁闭情态。行见好色。目不逆送。老者比母。次如姐妹。若心不止。当观恶露以却淫行。行起生死。皆由痴爱。沙门不得妄言绮语谮入人罪。见闻如实。非义勿传。和解诤者。两说其善。徐言惟正。无宣人私。沙门不得吟咏歌曲弄舞调戏及论倡优。当勤精思温故知新。沙门所说。言必法师。其所不闻。不得意造。晨夜诵经。不得谬误。精行道要。以除众秽。为人说法。思合义意。沙门不得安卧好床。衣不文彩。食不着味。不用金银朱漆之器。但应瓦铁之钵。沙门不得饮酒嗜肉思尝气味。不得服药酒及诣酒家。沙门不得以诸华香涂身烧熏衣服。思念持戒。沙门不得买使奴婢借赁僮客。或人进与。一不得受。沙门不得畜养六畜车舆骑乘快心恣意。沙门不得储贮米谷。朝朝乞食。不过七家。一家不得。乃到二家。匝七家不得。应但饮水。沙门入聚。当如鸟食。饱而弃去。不顾其余。若不得食。心亦不恨。沙门舍家。止不怀安。不慕好舍。其唯山泽树下而已。沙门不得裨贩求利思念此彼何贵何贱。沙门不得田卢园圃垦殖苗稼思乐种作。沙门不得论说乐地水香华。一心惟道。不应念余。沙门不得议道国邑墟。聚好恶有所高下。沙门不得评论同道基业田宅谷粮衣食彼有此无。沙门不得卧谈食语。不得豫知国家政事治军行师攻夺可否。沙门不得说其衣服饮食精美及粗泉水好恶。沙门不得说诸畜生形态好恶。此愚人谈。非道法语。沙门不得自称解经说彼不通自伐作贤。不当贡高。沙门讲法。不得言我经利汝经碍。我戒行净汝戒行秽。不得言我师明汝师不明。佛经一统其归无二。壮志自抗。不容毁誉。不得言我世大姓汝种孤窭。不得自说曾与某讲已不如我。沙门不得转自相平某好床机被枕卧具某有弊疏不得照镜摩须念着细滑。不得观长者斗诸贱人及畜生斗。不得效以手拳相加。不得摴蒱博奕观效诸戏懈卧谋食。不得念到某方某郡从彼还此计其道里。不得作男女医及牛马医。不得教人当吐下莫吐下。不得习弄兵仗弹丸掷戏。不得学相男女贫富贵贱有相无相。及相六畜仪形之状。不得考占水旱灾变岁之丰俭。沙门不得仰观历数。推步日月。盈虚薄蚀。星殒变见。山崩地动。岁中风雨一不得知沙门过日中不得食。衣食粗疏。心不以怨。钵常[佩-一]左胁下。其所行处。不忧饥寒。身常与钵俱。如鸟有翅。口不妄食。六情常端。耻志不升不恨身苦。愿在经戒目不眄色。耳鼻口身所更好恶。其心不动。节食将身不饥不饱。卧趣息体。假寐不久。抗志清邈。恒在泥洹。譬如孝子早丧父母。哀号思慕。无须臾忘。斯我沙门。守志行道。坐即禅思。兴则讽咏。寤寐精进。匪遑戒行。是为佛弟子。佛告阿颰。如此戒者。有二百五十。今粗说耳。沙门摄意。不使放逸。闲居静处。去淫怒痴。以趣智慧。常用慈心。愍伤天下。捐弃眠卧贪欲之态。一心信法。不复疑惑。乃得罗汉。罗汉者为已应真。譬如人居常贫负债治生。获利归毕欢喜。复有罪人久系狱中。有好长者方便得出。亦如奴婢免为良民。及病连年。医疗得愈。又如商人从涩难道得重货归。此五譬喻。人皆欢喜。而我沙门。亦犹若此。自念生死久系五阴。更苦无量。今得解脱。何谓五阴。一色二痛三想四行五识。此五覆人。令不见道。沙门自思。觉知无常。身非其身。愚痴意解。心无所著。色阴已除。是第一喜。沙门思念。自见身中五藏不净。贪欲意解。善恶无二。痛阴已除。是第二喜。沙门精思。见恩爱苦。不为漏习。无更乐意。想阴已除。是第三喜。沙门思惟。身口意净。无复喜怒。寂然意定。不起不为。行阴已除。是第四喜。沙门自念。得佛清化。断诸缘起。痴爱尽灭。识阴已除。是第五欢喜也
92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3 10:42  楼主
佛告阿颰。我沙门捐弃诸欲。奉行经戒。以断生死。则于今世。无复忧哭相恋之意。吾不贪人。人亦不贪我。而吾以道慈念一切。欲使度脱。夫人为道。一世苦耳。不为道者。其苦弥长。如人沐浴。但可外净。心垢不除。得应真者。众恶都除。凡人志心道人心一如石在地。日炙不消。雨渍不释。风吹不动。出其凡俗得成至道。心意已冷无复热淫。譬如莲华出于污泥根叶常冷尘水不着。沙门自念。父母养子。恩极一世。佛开天下。使人得道。自见本末五道生死。知人寿命。意志已正。所为自恣。欲上天即上。入海即入。譬如以香盥浴死人。不能使香。教恶人善。不能必善。人心恶者。身口俱恶。外学家言。但恣则耳无有真道。道人闻此。终不应答。知凡人意。想见皆倒。愚不解道。以正为邪。不别真伪。圣人愍之故加慈爱。沙门持意。如人衣新衣。坐起慎护。不欲点污。故持戒者。常与心争。使百恶来。终不听受。父母生子。幼化以道。长犯罪死。不可怨亲。譬如踞床有木无绳。不能得坐。子无明师亦不得道。如此儒士。吾前世时。多事贤圣。所受非凡皆无为师也。得罗汉者。能自陈说。于某处得沟港。于某处得频来及不还至应真。为都解脱。不复生死。具知阔狭。如观好画分别五彩。见天下人。皆有三毒憍慢放逸贪味之态。自知已解。不复贪天上生。亦不乐人中。但念众生。欲令解脱。凡人未闻。宜谛受学。如持彩丝贯琉璃珠五色悉现。道眼见人魂神生所从来死趣何道。知某人死神堕地狱。某堕畜生。某堕鬼神。某入人形。某死上天。道成自知。断此五处。已得所愿。视身如土。听取我身。破碎亦可。以明真伪。如入清水沙砾珠宝所有悉见。豫知天下。一人为百。百人为一。所以然者。一人生子。转至玄孙。兴盛为百。或时百人死亡空[浿*昜]。更余有一沙门得道。具见好恶。知何人死当生善道。亦知何人当堕恶道。自见身中四气分数。知人寿命苦乐长短。本从不明。心识为行。行受名色。但因缘寄托。生母腹中。更相忧念。父母言我子。子言我父母。精神展转皆不自识。宿命善者。复生为人。则富贵长寿。其不善者。则苦短命。各由本业。天地人物。一仰四气。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人之身中。强者为地。和淖为水。温热为火。气息为风。生借用此。死则归本。计其本末。各自为他。凡人不觉。天地之间。生者如梦。命禄至短。扰扰而死。譬如风吹海水波浪相逐。生死亦然。往来无休。沙门得道。悉知天地成败终始一劫中事。身所更来。亦知久远无数劫事。乃知天下得道神仙。无及佛者。自知意志。本有万端。今事成一。常悲众人。为贪欲迷淫怒痴醉。交乱胸中。或作恩爱。不知此要。得道达视。如人鉴镜。飞行无碍。石璧皆过。能上须弥。手扪日月。能令身中别出水火。能没地下从一方出。能行空中坐卧自在。能使魔王梵释诸天。无不倾侧。譬如陶家烧作瓦器盛水不漏。凡人如坯。得道如瓦。可燥可湿。潜渍不碎。如锻金师在作何器。得神足者。亦复如是。在所变化。陶冶之家。郁火盛器。我沙门。亦郁意成道。如干牛皮卷之有声舒亦有声。湿以脂膏。卷舒皆软。道意如是。一切柔软。无复刚强。譬于高楼见闻下人歌舞钟鼓诸六畜声。道耳如是。亦闻天上音乐。亦闻饿鬼地狱饥渴痛声。具见人心。有欲态者。无欲态者。有诸喜怒憎爱。愚智强弱。易化难化。好道不好道。皆分别知之。如人喜沐浴摩身不遍复更熟摩。道眼观知可度者。即持佛经。开解授与。意志善者。复得为人。行小高者。死得上天。若持戒净。便得沙门四道。其得道者。皆知一世十世百世无数世事。亦知天地终始劫成败时知无数劫。身所从生彼彼。时生父母姓字彼彼。时异寿数多少。知彼时从人道上作天。从天道下作人。或从人入地狱。从地狱作畜生作饿鬼。从饿鬼作人。或从人复作鬼神。从鬼神入地狱上作天。悉分别知自思惟。如人远客忆念故乡。具识所有观见五道。自知已解。道力自在。欲寿百岁千岁万岁至无数劫。皆能欲不食。十日百日一岁百岁。可至无数。欲食即食。如登高楼听视下人东西南北坐立语声。一切闻见。道人自知。意志已净。善恶皆弃。如人好过误犯法吏以死狗挂颈徇令。其人羞惭。欲疾免离。得罗汉者。羞身如是。罗汉有二辈。一辈为灭。一辈为护。所谓灭者。自忧得道。即取泥洹。护者忧人。度脱天下。譬如水清其中沙石鱼鳖自现。道意已净。悉见天下。心识所有。沙门如是。汝师教诫宁能尔不。阿颰对曰。此实难及。佛言。我见世间。亦有道士。不知佛法。隐居薮泽。食于果蓏。言不用师。当得自然。此得道乎。对曰不得。佛言。道从心得。当有师法。是为痴妄信道一也。复有道士。采取百草枝叶华实。服食方药。自用可仙。汝师弟子。亦信此乎。对曰不信。是为痴妄信道二也。或有道士。委弃父母。着鹿皮衣。卧止草蓐。被发不食。拜天求道。徒自困苦。无所成获。汝效此乎。对曰不效。是为痴妄信道三也。亦有道士。深居闲处。题门有道。祭事水火日月五星。烹杀祠天。博颊求福。汝为此乎。对曰不为。是谓为痴妄信道四也

佛告阿颰。天地开辟已来。有大梵志道士二十三人。名为耆屠。留耗。尽陀。迦夷。阿柔。迦晨。[言*零]夷。頞超。炎毛。巴蜜。监化。阿伦。裘昙。耆颡。[言*零]泪。迦叶。暴伏。阿般。[打-丁+奚]履。优察。波利。侥颈。陂佉。天下城郭。皆是此二十三人。共所造也。今费迦沙。何如此辈人。对曰不及。佛言。汝师何长能为帝王作师。令帝王得道耶。对曰不能。汝等能为太子大臣长吏作师。使得道耶。对曰不能。汝师能教士农工商长中少年男子姤女。及令汝等皆得道乎。对曰不能。汝师先祖。颇得道乎。对曰不闻师教。汝等趣何等道。曰。师言持八戒者死上梵天。宁见汝辈。持是八戒。升梵天耶。曰闻师言耳。佛告阿颰。我沙门得应真者。知劫中生死。分别众人。彼时为某从某作某。知天下人及天上事。飞行在所至到。能在能亡。能动天地。移须弥山出入无间。变化恣意。父母死亡。知堕何道。追求开导。能令解脱。子得道者。父母皆度。又我沙门。持一正意行。二百五十戒。就无为道。佛告阿颰。我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忧断生死。今得自然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道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都为天上天下作师。其持我经戒。无不得道者。我常慈心。教化天下。去恶就善。善可常行。恶不可久。苦可长处。乐不可保。乐者当时快意。久后受苦。罪至而悔。无所及矣。于是阿颰。熟视佛身。心念佛相。有三十二。我殊不见一相何也。佛知其意。即为出舌。先舐左耳。却舐右耳。复舐发际。以舌覆面。徐引舌下。阿颰叹曰。如佛者难值万世时。有舌相乃尔。安得不知。佛言。汝等来久。归谢汝师。五百人皆前接佛足而去。费迦沙乘车而出。见诸弟子来。即住待之。诸弟子至。下车作礼。师言。瞿昙沙门。名闻天下。有其相乎。住何以久。尽说何事。阿颰言。朝来所语。无有一失。还舍饭已。徐当说之。师言。佛不能让留汝饭乎。对曰。佛坐树下。了无所有。知可饭时。故遣我还。即俱归饭已。阿颰向师。具说佛语。师言。汝道佛语。得无增减。欲使我事之耶。阿颰言。听佛所语。胜我梵志。但恐我种不能事耳。师即怒蹋地曰。我累世为师。何用不如。阿颰言。师试自往。观其智能。师言。然当自请佛与共谈语。暮即施床席。作五百人供具。鸡鸣师自行。至通姓名。佛请相见。作礼毕一面坐。叉手言。今设微食。愿佛与众沙门俱屈威神。佛以嘿然可之。费迦沙欢喜。辞归办食。日未中。又遣阿颰行迎佛与五百沙门俱就舍。坐已定施饭食。行澡水毕。费迦沙问佛言。昨阿颰还道说佛语。不审谛愿重闻之。佛言。皆是无所增减。便复为说昨时所语。闻佛语喜。即自稽首言。我昨无故。嗔阿颰所语。佛言。汝虽怒者是贤弟子。譬如善马知人心意。佛咒愿阿颰言。使汝寿身无病。于是师赞佛言

 火能照于冥  江海百谷王
 圣人广教授  如国有明君
 摩尼宝第一  月为星中明
 如日照天下  三界唯佛尊 

佛知其心软正无邪。为说偈言

 人当仁义  布施作福
 觉识非当  守行经戒
 世间危崄  乐少苦多
 当自忧身  不宜懈怠
 务断贪欲  致畏之习
 生老病死  忧哭之痛
 恩爱别离  一切皆苦
 是故圣人  求无为道 

费迦沙意解。起礼佛足。垂泪言曰。念我先祖。皆无有知佛者。愿佛愍伤。我有昆弟妻子诸家。今欲将来使受佛法。佛言可。即皆来礼佛足。受三自归。与阿颰等。俱持五戒。后费迦沙。以其命终。弟子问佛。是师死者。趣何道乎。佛言。已得第三不还。生十九天阿那含中。当于彼般泥洹。阿颰等五百人。欲作沙门。佛言。各自归家。善持五戒。意志已固。乃可舍罪。佛说经已。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93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3 22:58  楼主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行品第一

尔时世尊。为令四众各得欢喜。说是般若波罗蜜经使获利乐。即说伽陀曰


 所有菩萨为世间  灭除盖障烦恼垢
 发净信心住寂静  当行智度彼岸行
 诸江河流阎浮提  华果药草皆得润
 龙王主住无热池  彼龙威力流江河
 亦如佛子声闻等  说法教他方便说
 乐最圣行求果报  此诸如来胜威德
 云何佛说此法眼  令诸弟子如佛学
 自证教他及方便  此亦佛力非自力
 最上般若不可知  非心可知非菩提
 如是闻已不惊怖  彼菩萨行知佛智
 色受想行识皆无  不着纤尘无处所
 彼若不住一切法  行无受想得菩提
 菩萨若求出家智  照见五蕴无实相
 知此不求于寂静  彼是菩萨之行智
 复次云何智所得  照见一切法皆空
 不着不惊照见时  自觉觉他诸菩萨
 色受想行及识蕴  是蕴见行而不知
 菩萨照见蕴皆空  行无相化不着句
 无色受想行识等  不行是名无相行
 若行不得最上智  无相寂静三摩地
 若菩萨行自寂静  过去诸佛咸授记
 身苦乐等皆不及  由知因果法本性
 若行于法不可得  行如是行乃佛智
 行无所行了知已  是行最上般若行
 彼无所有不可得  愚痴着相谓有无
 有无二法皆非实  出此了知乃菩萨
 菩萨若知诸幻化  色受想行识亦然
 寂静行离种种相  此名最上般若行
 善友方便令知觉  使闻佛母不惊怖
 恶友同行及化他  坏器盛水非坚牢
 云何得名为菩萨  一切乐行皆无著
 求佛菩提无所著  是故得名为菩萨
 云何得名摩诃萨  得第一义众生中
 断众生界诸邪见  是故得名摩诃萨
 大施大慧大威德  佛乘最上而得乘
 发菩提心度众生  是故得名摩诃萨
 幻化四足俱胝数  多人众前悉截首
 一切世界皆幻化  菩萨知已得无怖
 色受想行识缠缚  知不实已不求解
 行菩提心无所著  此名最上诸菩萨
 云何得名为菩萨  乘大乘行度众生
 大乘体相如虚空  菩萨由得安隐乐
 大乘之乘不可得  乘涅盘往诸方所
 行已不见如火灭  是故名为入涅盘
 菩萨所行不可得  初后现在三清净
 清净无畏无戏论  是行最上般若行
 大智菩萨行行时  发大慈悲为众生
 为已不起众生相  是行最上般若行
 菩萨起念为众生  修诸苦行有苦相
 是有我相众生相  此非最上般若行
 知自及诸众生等  乃至诸法亦复然
 生灭无二无分别  是行最上般若行
 乃至所说世界等  名离一切生灭法
 最上无比甘露智  是故得名为般若
 菩萨如是所行行  了知方便无所求
 知此法本性非实  是行最上般若行
 若不住色亦无受  亦不住想亦无行
 复不住识住正法  是名最上般若行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帝释品第二

  欢喜地摄布施波罗蜜伽陀


 常与无常苦乐等  我及无我悉皆空
 不住有为及无为  住无相行佛亦然
 若求声闻缘觉等  乃至佛果亦复然
 不住此忍不可得  如渡大河不见岸
 若闻此法彼定得  成等正觉证涅盘
 见于一切如自身  是大智者如来说 

佛子当住四补特伽罗。是行大智行。一真实善法。二不退心。三应供离垢无烦恼无求。四善友同等


 大智菩萨如是行  不学声闻及缘觉
 乐学如来一切智  是学非学名为学
 学不受色不增减  亦复不学种种法
 摄受乐学一切智  若此功德出离者
 色非有智非无智  受想行识亦复尔
 色性自性如虚空  平等无二无分别
 妄想本性无彼岸  众生之界亦复然
 虚空自性亦同然  智慧世间解亦尔
 智慧无色佛所说  离一切想到彼岸
 若人得离诸想已  是人语意住真如
 彼人住世恒沙劫  不闻佛说众生声
 众生不生本清净  是行最上般若行
 佛说种种之语言  皆具最上般若义
 过去佛为我受记  于未来世证菩提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持无量功德建塔品第三

  无垢地摄持戒波罗蜜伽陀


 若人常受持般若  所作上应诸佛行
 刀剑毒药水火等  乃至诸魔不能为
 若人于佛灭度后  建七宝塔以供养
 如是圆满千俱胝  佛刹恒沙等佛塔
 众生无边千俱胝  以妙香华涂香等
 供养三世无边劫  所有功德之数量
 不及书写于佛母  诸佛由此而得生
 若受持读诵供养  功德倍胜于佛塔
 大明般若诸佛母  能除苦恼遍世界
 所有三世十方佛  学此明得无上师
 行般若行利有情  使学大智证菩提
 有为无为诸快乐  一切乐从般若生
 譬如大地植诸种  得和合生种种色
 五波罗蜜及菩提  皆从般若所生出
 又如轮王出行时  七宝四兵为导从
 若依佛母最上行  一切功德法集聚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功德品第四

  发光地摄忍辱波罗蜜伽陀


 帝释有疑问佛曰  恒河沙数等佛刹
 佛界圆满如芥子  能受佛刹般若力
 如是了知般若已  此界云何不供养
 譬如人王人所重  住般若者合亦尔
 佛界般若摩尼宝  具一切德价无比
 经函安处经有无  供养悉获宝功德
 佛灭供养于舍利  不及供养于般若
 若乐受持供养者  是人速得证解脱
 首行布施波罗蜜  次戒忍进及禅定
 受持善法不可坏  彼一一生一切法
 如阎浮提种种树  百千俱胝无数色
 虽一一树影皆别  无量影同一名摄
 五波罗蜜五名异  般若波罗复一名
 一切回施为菩提  一味同归菩提名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福量品第五

  焰慧地摄精进波罗蜜伽陀


 彼色受想行识等  菩萨观照悉无常
 各各现行而不知  非法非生智者见
 无色无受想行识  是法无得复无生
 了知一切法皆空  是名最上般若行
 如化恒沙等佛刹  诸众生证罗汉果
 若能书写此般若  令他受持功德胜
 如佛修行云何学  信重般若诸法空
 速证声闻及缘觉  乃至无上正觉尊
 世间无种不生树  枝叶华果悉无有
 无佛谁指菩提心  亦无释梵声闻果
 如日舒光照诸天  普使成就种种业
 佛智菩提心亦然  从智生诸功德法
 如无热池无龙主  即无河流阎浮提
 无河华果悉不生  亦无大海种种宝
 世间无佛无大智  无智功德不增长
 亦无佛法诸庄严  无菩提海等等宝
 譬如世间萤有光  一切萤光集一处
 比日一光照世间  微尘数分不及一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随喜功德品第六

  难胜地摄定波罗蜜伽陀


 所有声闻众功德  布施持戒观照行
 不及菩萨发一心  随喜福蕴之少分
 所有俱胝那由他  无边佛刹千俱胝
 过去现在佛说此  法宝为断一切苦
 先发最上菩提心  至成正觉及入灭
 彼量所有佛功德  咸成方便波罗蜜
 及彼声闻学无学  有漏无漏诸善法
 菩萨等一普回施  当为世间证菩提
 菩萨施已不住心  住心即名众生相
 有见有念名著相  非是菩萨之回施
 如是施非无相施  是法当知有灭尽
 若作非法非施心  乃可得名为回施
 作有相施非真施  无相回施证菩提
 如上妙食杂毒药  自法着相亦如是
 是故回施应当学  如佛众善悉当知
 若生若相若威力  悉皆随喜而回施
 以功德施佛菩提  菩萨之施皆无相
 此施佛许而印可  如是得名勇猛施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地狱品第七

  现前地摄智慧波罗蜜伽陀


 无量盲人不见道  无一得入于城郭
 修六度行阙般若  无力不能成菩提
 譬如画像不画眼  因无眼界无功德
 若有受行于智慧  得名有眼及有力
 有为无为黑白法  如微尘等不可得
 智慧观照如虚空  故名般若出世间
 菩萨谛信行佛行  度那由他苦众生
 如是若着众生相  此非般若最上行
 菩萨若行最上行  过去未曾求大智
 今闻般若如佛想  速证寂静佛菩提
 过去信佛那由他  不信般若波罗蜜
 或生嗔恨或诽谤  是人少智堕阿鼻
 若人乐证诸佛智  不能信重诸佛母
 如商入海欲求宝  返失于本而复还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

  远行地摄方便波罗蜜伽陀


 色清净故果清净  果色二同一切智
 若一切智清净时  如虚空界不断坏
 菩萨出过于三界  断尽烦恼而现生
 无老病死现灭度  斯即是行般若行
 世间欲色之淤泥  愚人处中如风旋
 亦如鹿在屋中转  智者如禽飞虚空
 若不着色无受想  亦无行识乃清净
 如是离诸烦恼垢  解脱名佛大智行
 菩萨如是行大智  得离诸相脱轮回
 如日解脱罗睺障  光明普遍照世间
 火烧草木及树林  如一切法性清净
 作如是观亦非观  如是最上般若行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称赞功德品第十

  不动地摄愿波罗蜜。善慧地摄力波罗蜜伽陀


 帝释天主问佛言  云何菩萨行智慧
 佛答微尘数蕴界  无此蕴界之菩萨
 菩萨久行应可知  于俱胝佛作胜缘
 新学闻此生邪疑  或不乐求而不学
 又如人行深恶道  忽见边界牧牛人
 心得安隐无贼怖  知去城郭而非遥
 若闻最上般若已  复得乐求佛菩提
 如获安隐得无怖  心超罗汉缘觉地
 譬如人住观大海  先见大山大树林
 见此所爱祥瑞境  必达大海知非远
 菩萨若发最上心  闻此般若波罗蜜
 虽未授记于佛前  此证菩提亦非远
 如见春生诸草木  知有华实而非遥
 若人手得此般若  得证菩提亦非远
 亦如女人怀其妊  十月满足必诞生
 菩萨若闻宝德藏  速成正觉之祥瑞
 若行般若波罗蜜  见色非增亦非减
 见法非法如法界  不求寂静即般若
 行者若不思佛法  不思力足及寂静
 离思非思无相行  是行最上般若行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魔品第十一

  法云地摄智慧彼岸伽陀


 佛告善现汝谛听  凡夫声闻缘觉地
 斯即名为如来地  一切如一彼无疑
 所有称赞离言说  从彼遍照如来时
 乃至成所之作智  住持大金刚佛地
 观察无相住虚空  应知不断佛种故
 善现白佛言世尊  云何菩萨之魔事
 佛言菩萨魔事多  我今为汝略宣说
 有无数魔种种变  当书最上般若时
 速离天宫如电灭  来于世间作魔事
 或有示现乐欲说  或不听受返嗔恨
 不说名姓及氏族  如是魔事咸应知
 愚痴无智无方便  无根宁有枝叶等
 闻般若已别求经  如弃全象返求足
 如人先得百味食  或得稻饭为上味
 菩萨先得般若已  弃舍乐求罗汉果
 或为乐求于利养  心着族姓留种迹
 舍彼正法行非法  是魔引入于邪道
 若人闻此最上法  当于法师深信重
 法师知魔不应着  身适悦及不适悦
 复有无数种种魔  娆乱无数苾刍众
 欲求持诵此般若  不能获得无价宝
 佛母般若实难得  初心菩萨欲乐求
 若十方佛而摄受  一切恶魔不能为 
94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3 23:12  楼主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卷中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般若伽陀现世品第十二


 如母爱子子疾病  当令父母心忧恼
 十方诸佛般若生  般若摄受亦复尔
 过现未来三世佛  遍十方界亦复然
 皆从佛母般若生  众生心行无不摄
 如是世间诸如来  乃至缘觉及罗汉
 迨及般若波罗蜜  皆一味法离分别
 过现大智诸菩萨  各各住此法空行
 彼诸菩萨如实已  是故如来名作佛
 般若园林华果盛  佛依止故甚适悦
 十力诸根等净众  乃至声闻众围绕
 般若波罗蜜高山  十力诸佛而依止
 三涂众生悉救度  度已不起众生相
 师子依山而大吼  诸兽闻已皆恐惧
 人师子依般若吼  外道邪魔悉惊怖
 如日千光住虚空  普照大地诸相现
 法王住般若亦然  说度爱河之妙法
 色无相以受无相  乃至想行亦复然
 识亦如是五法同  是法无相佛佛说
 起虚空见众生相  虚空无相不可得
 佛说法法非相应  不说非有非无相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不思议品第十三


 若如是见一切法  一切我见悉皆舍
 佛行法及声闻等  皆从般若而成就
 如王不行于国邑  所有王务而自办
 菩萨离相依般若  自然获佛功德法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譬喻品第十四


 若菩萨发坚固心  修行最上般若行
 超过声闻缘觉地  速能证得佛菩提
 如人欲渡于大海  所乘船舫忽破坏
 不依草木命不全  若得依附达彼岸
 若人不发坚信心  依于般若求解脱
 溺轮回海无出期  处生老死常苦恼
 若有信心持般若  解有无性见真如
 是人获福智有财  速证最上佛菩提
 如人担水用坏器  知不坚牢速破坏
 若用坚牢器盛水  而无破坏无忧怖
 不见具信诸菩萨  远般若行求退堕
 能发信心持般若  证大菩提超二地
 未有商人欲入海  不造坚固大船舫
 依坚固船无怖畏  获多珍宝到彼岸
 信心菩萨亦如是  离般若行远菩提
 若修最上大智行  当得无上菩提果
 如百岁人复病患  是人不能自行立
 若得左右扶侍者  随意行往无所怖
 菩萨般若力微劣  往菩提岸不能到
 兼行最上方便行  得佛菩提无挂碍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天品第十五


 所有菩萨住初地  发信心行般若行
 为求无上菩提故  亲近善友及智者
 大智功德云何获  当从般若波罗蜜
 如是一切诸佛法  功德皆从善友得
 修行六度般若行  一一回施于菩提
 佛蕴非有不可求  勿为初地如是说
 菩萨修行功德海  救度世间无度者
 求菩提意离颠倒  说最上法如电光
 发于最上菩提心  不求名称不嗔恚
 离蕴识界及三乘  不退不动不可取
 于如是法得无碍  达甚深理离妄想
 闻般若信及化他  知此菩萨住不退
 彼甚深法佛难知  无有人得不可得
 为利益故证菩提  此非初心众生知
 众生愚痴复盲冥  乐住世间求境界
 法无所住无取得  从无所住生世间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如实品第十六


 东方虚空界无边  南西北方亦如是
 乃至上下及四维  无种种相无分别
 过去未来及现在  一切佛法及声闻
 一切如实不可得  不可得故无分别
 菩萨乐求如是法  应行方便般若行
 离种种相即菩提  菩萨离此无由证
 如鸟能飞百由旬  折翅翼故飞无半
 忉利天及阎浮人  忘失般若故自坠
 难修前五波罗蜜  经多俱胝那由劫
 复以广大愿资持  离方便坠声闻位
 乐行佛智心平等  犹如父母观一切
 当行利益及慈悲  常宣善软妙言教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不退地祥瑞品第十七此品摄普遍光明佛地


 时须菩提瞻仰问  不退菩萨何殊胜
 离言声相云何说  愿佛说彼功德藏
 不住沙门婆罗门  及行十善离三涂
 大智离于种种相  如山谷响声相应
 若欲法无碍行化  一向善说诸言教
 行住坐卧四威仪  一念观心悉通达
 三业清净如白衣  不为利养故乐法
 降魔境界及化他  观四禅定而不住
 不求名誉无嗔恚  乃至在家尘不染
 或为富贵及脱命  不染纤毫之欲尘
 本来寂静无所有  更互相相业所缘
 若求清净不退时  当行最上般若行
 求正遍知心柔顺  不求二地离边地
 为法舍命如须弥  是名不退之菩萨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空品第十八


 色受想行识甚深  本来寂静而无相
 如海之深杖莫测  得般若蕴亦如是
 菩萨知此甚深法  住真如乘不可染
 六尘十二界体空  无蕴宁有所得福
 如人思彼染欲境  心着女色如目见
 乃至日日心所行  菩萨思觉亦如是
 若多俱胝劫布施  罗汉缘觉持戒者
 不如说行般若法  百千万分不及一
 若菩萨观般若理  安住说法而无相
 回施一切证菩提  彼三界师无有等
 所说成就而无相  非空非实不可得
 若如是行名觉智  得受成就义无边
 于一念知一切法  信佛所说及他说
 演说俱胝那由劫  法界不增亦不减
 此得名佛波罗蜜  菩萨于中而说法
 如名施已心不着  亦不言证无上觉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昂誐天姊品第十九


 譬如灯光从众缘  假以膏油芯火等
 光非芯火及膏油  非火非芯光不有
 或有菩萨初发心  不求无上菩提果
 岂唯不得证菩提  亦复不得寂静故
 从种生树及华果  无种华果悉皆无
 发心不为佛菩提  修行终远菩提果
 从种子生麦谷等  彼果非有亦非无
 佛菩提果亦如幻  离彼有性及无性
 譬如涓滴水细微  渐次必能盈大器
 初心为求无上果  久修白法终能证
 行空无相无愿行  不求寂静无行相
 亦如船师善济渡  不着两岸非中流
 菩萨修行无所著  乃得受佛菩提记
 若了菩提非所有  此即是行佛般若
 譬如疾疫饥馑道  菩萨中行无怖畏
 小人知已悉往来  得无苦恼如微尘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善解方便品第二十


 菩萨奉行佛般若  了知本来蕴不生
 佛法众生界悉空  以空三昧起悲智
 如人有德力最胜  善解一切幻化法
 乃至器仗及工巧  而能一向为世间
 彼人父母妻及子  游行远路多冤中
 是人勇猛众所知  安乐还家无怖畏
 大智菩萨为众生  安住第一三摩地
 降伏四魔离二乘  亦复不求佛菩提
 譬如虚空无所有  风水火地皆依住
 世间众生得快乐  虚空无意住非住
 菩萨住空亦如是  现于世间种种相
 以众生智及愿力  非彼寂静非空故
 若菩萨行大智时  住空寂静三摩地
 此中不见一切相  亦复不见彼非相
 菩萨行此解脱门  非求寂静非行相
 如鸟飞空而往来  非住虚空非住地
 亦如有人习射法  习之不住经多岁
 射法久习得尽妙  一一箭发无不中
 最上般若行亦尔  修习智慧及方便
 直至众善悉圆满  方获最上神通力
 若苾刍证神通力  现神变化住虚空
 行住坐卧四威仪  经俱胝劫不退倦
 住空菩萨亦如是  修无相行到彼岸
 行种种行现世间  经俱胝劫不退倦
 如人经险遇大风  二手持盖心专注
 是人怖险不能行  直至无风乃前进
 大智菩萨住大悲  智慧方便为二手
 执空无相愿法盖  见法不住于寂静
 如人求宝往宝洲  获宝安隐而还家
 是人心足而快乐  岂有眷属心苦恼
 诣空宝洲亦如是  获得根力禅定宝
 菩萨不住欢喜心  令诸众生离苦恼
 商人为利悉所经  聚落国城诸里巷
 虽达宝所亦非住  大智善道而复还
 大智菩萨悉了知  声闻缘觉解脱智
 乃至佛智亦非住  何况行彼有为道
 大智菩萨为世间  住空无相愿三昧
 若得寂静无所著  乃可得知于无为
 譬如人生人未识  称其名故众乃知
 菩萨若行解脱门  于解脱门众知识
 菩萨闻彼甚深法  而于诸根悉照明
 住空无相无愿法  无退无思无授记
 观于三界如梦幻  不求声闻缘觉地
 如佛说法为世间  名不退地应授记
 知诸众生堕三涂  发愿刹那灭恶道
 以真实力灭火蕴  名不退地应授记
 诸恶宿曜及鬼神  作种种疫恼世间
 真实愿力悉灭除  无我能作应授记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魔业品第二十一


 我得授记非能所  是实愿力得增长
 若见授记及能所  是名执着及少智
 菩萨有执魔即知  现亲友相来娆恼
 或作父母七代人  言汝名此佛可证
 魔所现作无数相  皆云愍汝作利乐
 菩萨闻已有所忻  是名少智魔所著
 或住城隍及聚落  山林旷野寂静处
 自称己德毁他人  应知少智为魔作
 虽住城隍聚落中  不求声闻缘觉证
 此心为度众生故  我说是名为菩萨
 五百由旬山险深  共诸恶兽多年住
 若见逼迫着我慢  若无分别知菩萨
 菩萨住彼为世间  得力解脱三摩地
 彼着山野寂静行  此亦知彼魔所作
 虽住城隍及山野  乐佛菩提离二乘
 修如是行利世间  一念如秤名菩萨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善友品第二十二


 有大智者依师学  速疾得证无上觉
 亦如良医除众患  学从善友心无疑
 菩萨行佛菩提行  依彼善友波罗蜜
 此最上地能调伏  为二种事证菩提
 过去未来十方佛  行此正道无异路
 行佛菩提最上行  说波罗蜜如电光
 如彼般若空无相  知诸法相亦如是
 了知一切法皆空  此即名行佛般若
 系着色欲及饮食  常在轮回不休息
 此愚迷人所见倒  于不实法生实想
 譬如得食疑有毒  以虚妄见而不食
 愚人妄心生我想  以我想故有生死
 亦如恒说诸烦恼  于诸烦恼不着相
 烦恼清净俱无有  如是菩萨知般若
 如阎浮提诸众生  皆发无上菩提心
 多千俱胝劫布施  回施一切证菩提
 若复有人于一日  奉行最上般若行
 千俱胝施不及一  行般若功无为故
 菩萨大悲行般若  度众生故不起想
 恒行乞食于国城  是得一切名大智
 菩萨欲度于人天  乃至三涂极苦众
 皆令速到于彼岸  昼夜勤行于般若
 如人欲求无价宝  必过大海诸险难
 无心忽尔而获得  忧恼皆除喜无量
 求菩提宝亦如是  勤行般若诸功德
 得无取舍无上宝  菩萨速证于菩提 
95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4 08:17  楼主
佛母宝德藏般若经伽陀卷中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法王品第二十三


 日出光明照世间  云幻焰散黑闇灭
 所有萤光及众星  乃至满月皆映蔽
 菩萨住空无相愿  行于最上大智行
 罗汉缘觉证皆超  一切邪见俱能破
 譬如王子施财宝  自在能利诸众生
 众生欢喜悉随顺  无疑当得嗣王位
 菩萨勤行大智行  施甘露法利群生
 一切人天悉爱乐  决定当证法王位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我品第二十四


 魔恐菩萨证法王  虽处天宫常忧恼
 放火掣电现诸相  欲令菩萨生退惧
 大智菩萨心不动  昼夜常观般若义
 如鸟飞空心泰然  一切魔事无能为
 菩萨若起嗔怒心  于昼夜分或斗诤
 时魔欢喜而精勤  菩萨是远于佛智
 菩萨或诤或嗔怒  毗舍左鬼得其便
 入彼菩萨身心中  令退菩提魔所作
 菩萨授记未授记  或起嗔怒或斗诤
 乃至心念皆过失  知已倍更勤修行
 菩萨思念于诸佛  皆从忍辱证菩提
 忏悔如说持正行  是如佛法而修学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戒品第二十五


 若学戒法有作相  而于戒法不善学
 知戒非戒无二相  如是乃名学佛法
 若有菩萨住无相  受持不离名持戒
 于佛法学乐承事  是名善学而无著
 是大智者如是学  心永不生不善法
 如日虚空而往来  放百千光破黑闇
 若学般若住无为  能摄一切波罗蜜
 六十二见身见摄  般若摄受亦复尔
 譬如有人具诸根  命根灭故诸根灭
 若诸菩萨行大智  亦行一切波罗蜜
 声闻缘觉诸功德  大智菩萨悉皆学
 虽学非住亦非求  所学之学此为义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幻化品第二十六


 若发志心而随喜  最上菩提不退行
 三千须弥重无量  随喜善法重过彼
 众生为求解脱法  一切随喜作福蕴
 作佛功德法回施  当为世间尽诸苦
 菩萨不着诸法空  了知无相无挂碍
 内心亦不求觉智  是行最上波罗蜜
 如虚空界无障碍  无所得故亦不有
 大智菩萨亦复然  住寂静行如虚空
 如有幻师作幻人  众人见幻而皆喜
 幻人虽现种种相  名字身心俱不实
 行般若行亦复然  为世间说证菩提
 乃至种种所作事  如幻师现悉无著
 佛佛化现诸佛事  所作皆无彼我相
 菩萨大智行亦然  一切现行如幻化
 如木匠人心善巧  一木造作种种相
 菩萨大智亦复然  无著智行一切行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妙义品第二十七


 大智菩萨行如是  天人合掌恭敬礼
 乃至十方佛刹中  亦得功德鬘供养
 假使恒河沙佛刹  所有众生皆作魔
 一一毛变无边相  不能娆动于菩萨
 大智菩萨有四力  而彼四魔不能动
 空行亦不舍众生  菩萨慈悲处利乐
 佛母般若波罗蜜  菩萨了知深信重
 内心真实而奉行  应知是行一切智
 法界如实不可得  由如虚空无处所
 如天宫殿应念生  亦如飞禽思果树
 大智菩萨如是行  住彼寂静之功德
 法不可见亦无说  菩提非得非不得
 所有声闻及缘觉  修行寂静三摩地
 爱乐寂静得解脱  唯佛超出于一切
 菩萨依禅到彼岸  不住寂静行如空
 如禽飞翔不堕地  如鱼水中行自在
 菩萨若为诸众生  当求未曾有佛智
 施与最上第一法  此名最上行行者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散华品第二十八


 如来说戒波罗蜜  一切戒中为第一
 智者欲奉一切戒  当学佛戒波罗蜜
 今此法藏诸佛母  为最第一快乐所
 过现未来十方佛  生此法界而无尽
 一切树林华果等  皆从大地而生长
 大地不厌亦不着  不减不增复不倦
 佛及声闻缘觉等  天及世间安隐法
 皆从般若之所生  般若无增亦无减
 世间上中下众生  一切皆从无明生
 因缘和合转苦身  无明无增亦无减
 乃至方便诸法门  皆从般若所生出
 彼方便法随缘转  般若无增亦无减
 菩萨了知十二缘  乃至般若无增减
 如日云中放光明  破无明障证菩提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聚集品第二十九


 大菩萨修四禅定  如所爱乐而无住
 或复不住于四禅  当得最上之菩提
 得最般若住禅定  四无色等三摩地
 为得最上大禅定  而复不学诸漏尽
 此功德藏未曾有  行三摩地而无相
 住彼不破于我见  有心所思生欲界
 譬如南阎浮提人  未生诸天生北洲
 见彼境界而求生  作彼住已而复还
 菩萨所修之功德  三摩地行而相应
 虽同凡夫住欲界  由如莲华不着水
 菩萨度脱于众生  圆满净土波罗蜜
 不求生于无色界  而求菩提波罗蜜
 譬如天人获宝藏  虽得不生爱乐心
 或言天人而起心  欲收彼宝不可得
 大智菩萨不乐住  四禅寂静三摩地
 出彼寂静三摩地  而入欲界为世间
 若菩萨行三摩地  不乐罗汉及缘觉
 乃至散乱凶恶心  无知迷乱无功德
 色声香味触五欲  及彼缘觉声闻等
 如是之法悉远离  等引不离菩提心
 菩萨一向为众生  修行精进波罗蜜
 由如奴仆事其主  利于众生亦如是
 如仆事主心专注  虽被嗔辱而无对
 凡所动止常在心  唯恐彼主责其过
 菩萨为求佛菩提  如奴事主利众生
 证得无上菩提已  利生如火烧草木
 昼夜勤行利他行  利已内心无我相
 如母爱子常卫护  寒暑虽苦心无倦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常欢喜品第三十


 菩萨爱乐为众生  修治佛刹清净行
 恒行精进波罗蜜  无如微尘心退倦
 大智菩萨俱胝劫  久修苦行为菩提
 不离精进波罗蜜  无懈怠心终得证
 从初发心为菩提  乃至得获寂静证
 恒于昼夜行精进  大智菩萨应如是
 有言能破于须弥  方证无上菩提果
 闻已懈怠而退心  是彼菩萨之过失
 大智菩萨闻是言  谓须弥卢甚微小
 于一念间可破坏  亦不住证佛菩提
 于身心语行精进  度脱世间作大利
 或着我相起懈怠  而不能证佛菩提
 无身心相无众生  离诸相住不二法
 为求无上佛菩提  是行精进波罗蜜
 大智菩萨行利乐  令人闻言悉欢喜
 说法无说无听人  名最上忍波罗蜜
 譬如宝满三千界  施佛缘觉及罗汉
 不如知法忍功德  百千万分不及一
 持忍菩萨得清净  三十二相到彼岸
 一切众生悉爱乐  闻法信受而调伏
 或有众生以栴檀  涂菩萨身为供养
 或有持火遍烧然  行平等心无嗔喜
 大智菩萨持是忍  或为缘觉及声闻
 乃至世间诸众生  悉皆回向佛菩提
 譬如世间贪五欲  甘忍三涂无边苦
 菩萨为求佛菩提  今何不勤持忍辱
 割截首足劓耳鼻  禁缚捶拷诸楚毒
 如是苦恼悉能忍  是住忍辱波罗蜜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出法品第三十一


 持戒当得高名称  亦复证得三摩地
 持戒为利诸众生  后当证于佛菩提
 心重缘觉及声闻  及见破戒说他过
 虽实持戒为菩提  是名持戒行五欲
 欲证菩提功德法  持戒具足行利乐
 若行毁破于尸罗  是则灭坏于菩提
 菩萨虽乐受五欲  归命佛法及圣众
 念我当证一切智  是住尸罗波罗蜜
 菩萨经历俱胝劫  奉行十善无间断
 心乐缘觉及罗汉  是犯波罗夷重罪
 持戒回向佛菩提  而不作念求自益
 但念利他诸众生  是则持戒波罗蜜
 菩萨若行诸佛道  于众生离种种相
 不见破戒诸过患  此为最上善持戒
 菩萨要离于诸相  无我无人及寿者
 不着戒相及行相  是则持戒之殊胜
 如是具足而持戒  一切无碍无分别
 头目手足施无吝  一切所爱皆无著
 了知法本空无我  乃于此身无恋着
 况外财物而不舍  及彼非处而嫉妒
 于内外施生我慢  是菩萨病非为施
 或起嫉妒生鬼趣  或得为人处贫贱
 知彼众生贫贱因  菩萨发心恒布施
 施如四洲草木数  如是广大亦无相
 大智菩萨行施已  复念三有诸众生
 菩萨亦为彼众生  悉皆回向于菩提
 如是行施无所著  亦复不求于果报
 名大智者为一切  施因虽少果无量
 乃至三有诸众生  一切皆以尊重施
 如供养佛及菩萨  缘觉声闻之功德
 大智菩萨以方便  用彼施福行回向
 当令一切众生类  皆悉证得无上觉
 如假琉璃宝大聚  不及一真琉璃宝
 回施世间一切众  不及回施无上觉
 菩萨行施于世间  不作我慢无所爱
 修行而得大增长  如月离障出云中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善护品第三十二


 菩萨布施济贫乏  令得富盛度苦恼
 果报永灭饿鬼趣  及得断除诸烦恼
 持戒远离畜生趣  舍八非念得正念
 忍辱当得最上色  如金世间悉爱乐
 精进善法获无边  所有功德不可尽
 修行禅定离五欲  从等持得神通明
 智获无边佛法藏  慧了诸法本来因
 佛知三界诸过咎  为转法轮灭诸苦
 菩萨此法得圆满  佛刹清净众生净
 受持佛种并法种  圣众种及一切法
 医世间病最上师  以智慧说菩提方
 宝德藏有种种药  令众生服悉证道 
96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4 08:25  楼主
对没有愿望去净土,也没有条件生兜率天的普通人,可以用这个方法。
      千五百岁。俱睒弥国有三藏比丘。善说法要徒众五百。又一罗汉比丘。善持戒行徒众五百。于十五日布萨之时。罗汉比丘。升于高座说清净法云。此所应作此不应作。彼三藏比丘弟子答罗汉言。汝今身口自不清净。云何而反说是粗言。罗汉答言。我久清净身口意业无诸过恶。三藏弟子闻此语已倍更恚忿。即于座上杀彼罗汉。时罗汉弟子而作是言。我师所说合于法理。云何汝等害我和上。即以利刀杀彼三藏。天龙八部莫不忧恼。恶魔波旬及外道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至鸠尸那竭国。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于是佛法而灭尽也。《摩诃摩耶经卷下》弥勒!譬如有人堕圊厕中,从彼得出,刮除粪秽,净水洗沐,以香涂身,着新洁衣。如是此人,比在厕中犹未得出,净秽香臭相去几何?此事悬隔,无有等倍。弥勒!若有人于生死中,能发信心造佛形像,比未造时相去悬隔,亦复如是。当知此人在在所生净除业障,种种伎术无师自解。虽生人趣,得天六根;若生天中,超越众天。所生之处无诸疾苦,无疥癞,无痈疽,不为鬼魅之所染着。无有癫狂、干痟等病,癀疟、症瘕、恶疮、隐疾、吐痢无度、饮食不消、举体酸疼、半身痿躄如是等病,四百四种,皆悉无有。亦复不为毒药、兵仗、虎、狼、师子、水、火、怨贼如是横缘之所伤害,常得无畏,不犯诸罪。《大乘造像功德经》
97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4 22:52  楼主
《佛说善乐长者经》专门治疗眼疾的两个陀罗尼        佛说善乐长者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城。与大众俱。是时有一释种长者。名曰善乐。住在本处。而彼长者信重三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信佛法僧不复信于诸余外道。唯求佛法僧善解苦集灭道。见真实理获大果报。而当非久即证菩提。时彼长者于所见色忽然不见。   尔时善乐长者遥向世尊作是愿言。我佛世尊大慈大悲。愿施我眼目、施我眼光明、施我眼清净、除我眼昏暗。发是愿已又作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善逝。   尔时世尊以清净天耳过于人耳。遥闻彼长者发愿言已。即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今持我秘密神咒。往彼释种善乐长者处。与作救拔护持令得寂静安乐。乃至与彼四众亦作利益安乐故。   尔时世尊为善乐长者等。说此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曰       怛[寧*也](切身)(下同)他(引)(一) 呬里弥里企里(二) 呬系(引)多(三) 忽喻忽喻(四) 忽夜(引)尾底(五) 忽卢忽卢忽卢(六) 讷讷讷讷卢(七)   以此清净眼秘密神咒句力。眼得清净。除去昏暗。除去翳障。乃至除去风毒眼病。黄毒眼病。痰毒眼病。癊毒眼病。无痛、无肿、无恼、无苦、无诸眵泪。如是等病皆悉消除。        复以戒真实力修行真实力苦。行真实力秘密神咒真实力缘生法真实力。苦法真实力集法真实力。灭法真实力道法真实力。须陀洹真实力斯陀含真实力。阿那含真实力阿罗汉真实力。缘觉真实力菩萨真实力。佛真实力法真实力圣众真实力。以如是等真实力故。眼得清净除去昏暗除去翳障。所有风毒眼病黄毒眼病。痰毒眼病癊毒眼病。皆不能侵。无痛无肿无恼无苦无诸眵泪等。   佛告阿难。此秘密神咒。是过去六正等正觉同共宣说。所谓尾钵尸如来正等正觉。室弃如来正等正觉。尾说部如来正等正觉。讫啰葛忖陀如来正等正觉。葛那葛牟尼如来正等正觉。迦叶波如来正等正觉。我今第七释迦牟尼如来正等正觉亦如是说。乃至四大天王。谓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及帝释天主娑婆界主大梵天王等。皆亦随喜宣说。   佛告阿难。我未见彼天界梵界及诸魔界。乃至沙门婆罗门等界。若有人持诵此秘密大神咒三遍者。有诸病苦而能侵害。所有昏暗内外翳障等。乃至天所作病。龙所作病。夜叉所作病。阿修罗所作病。迦楼罗所作病。乾闼婆所作病。鸠槃茶所作病。必隶多所作病。富单那所作病。羯吒富单那所作病。毗舍左所作病。罗刹所作病。羯枯陀所作病。吠多拏所作病。星曜所持乃至中毒。及诸邪咒法等悉皆消除。又复阿难。如是秘密大神咒法。若有患者日念三遍。是人眼得清净如前见物。此如是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有大力故。眼得如是清净。除去昏暗及内外翳障。乃至风毒障黄毒障痰毒障。癊毒障等皆悉消除。无痛无苦无诸眵泪。又复清净戒真实力修行真实力。五通仙真实力贤圣真实力圣药真实力。秘密句真实力缘生法真实力。苦法真实力集法真实力。灭法真实力道法真实力。须陀洹真实力斯陀含真实力。阿那含真实力阿罗汉真实力。缘觉真实力菩萨真实力佛真实力。以如是等真实力故。眼得清净。   尔时世尊复说秘密神咒曰。   那谟(引)没驮写(一句) 婆誐嚩都(引)悉殿睹满怛啰(二合)钵那莎(引)贺(二)   佛告阿难。此秘密大神咒。若人日日三时。与前神咒同共依法诵念。是人所有眼病悉皆消除。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承佛圣旨持此秘密大神咒。往彼善乐长者处广为宣说。与彼善乐长者及四众等作大利益。佛说是经已尊者阿难及诸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98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4 22:56  楼主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


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须菩提。阿难揵等。率自耆年素行修行。皆弃瑕疵垢除清净。宿树众德所作已办。了厌身弊解识因缘。睹彼五道受有苦器。漏脑诸患种种之秽。无乐三界常欲舍离。见诸流转缩心畏恶。断灭求空志毕泥洹。处往无还永彼静安。悉断生死结网索尽。都无诸漏已离重担获四神足致六通行。能住身命存亡从志。度于彼岸坦然为乐

又与菩萨千人俱。悉尊菩萨摩诃萨。皆一生补处被大德铠显有佛称降现菩萨班宣道化布诸佛藏。神智异达已通圣慧。等住大乘志如虚空。以立广法过度无极具足普智明晓权要。总持所览统摄无限。积众辩才不可测量随俗顺导为大桥梁。无上道德而无挂碍。散演深邃无极微妙。悉降魔怨都伏外道。独步十方周流往还。游于五道而无去来。如日月殿。若梦幻化影响野马。等无进止。感动一切济度生死。三宝之化使永不断。道普兴显德皆具足

其诸菩萨。悉皆各有。名曰濡首童真菩萨。龙首菩萨。妙首菩萨。大首菩萨。普首菩萨。慧首菩萨。明首菩萨。甘首菩萨。英首菩萨。宝首菩萨。是等菩萨千人俱也

是时坐中英首菩萨。承佛神旨而从坐起。严齐法服肃恭已礼。偏袒其肩右膝着地。而跪白佛唯然世尊。濡首童真者。古今诸佛。无数如来及众仙圣有道神通。所共称赞。去来现在诸成大业菩萨之等。导进无由为一切师。了深睹远。道度渊懿明踰日月智过江海。达越虚空慧辩无极。德显无上四等普育。慈悲利安仁泰宽济。弘雅汪洋德无崖边。如无底泓憺怕旷定。如无像体。居于静寂。仪容无量。于十方土现佛广化。为诸菩萨所见戴奉。一切释梵及四天王。咸率礼敬委仰尊重。诸天龙神阿须伦众迦留罗辈。真陀罗摩睺勒等莫不供事。睹世帝王所共奉遵。圣相满具光好湛然。吾瞻濡首众德具备。诸善若。斯为难思议。愿常歌咏显赞无极咨嗟叹美流着十方于百千劫永无懈也。其时濡首谓英首曰云何族姓子。法身有烦乎。曰其法身无处无像。又法身者都无烦劳。曰云何英首。仁了法身乎。曰法身者岂有处所言声迹耶。又法身者无了不了。若响如影。宁所了乎。曰知法身如幻化影。无了不了亦无言说。而仁云何举声说耶曰向所言如。响之声。为诸文说着行者耳。曰如仁言。则其法身为有内外有其彼此处于中间。为有数观。已在二数则有处所。又曰英首于法身者都无响应亦无影像。无心无意无念无识。无言无说无异无同。无二之趣亦无一归。于一无一亦无所处。是者英首。本无法身。微妙印说极世所归。无上无比道要之藏。于时佛叹濡首曰。善哉善哉。如濡首所言。乃应清净法身说也。时座中五百比丘五百比丘尼。闻濡首所说。皆逮无所从生法乐忍又舍卫国清信士女二千人。本不发心于大乘行。闻此要说。即自坚固于无上正真道意。万二千天子意亘踊跃。发菩萨心。各在虚空而歌濡首。积德过劫功成无量

是时濡首童真菩萨。以其平旦欲入城分卫。整圣无上清净道服。执御应器持法锡杖。粗顺如佛。机检典制度量俨然。庠行安步进止端严。回旋顾眄光色无量。诸根静寂常应道定。威仪述叙礼法肃齐。众德悉备靡不雅然。如猛师子。如大龙王。景福之祚[火*霍]出树园。威相无量德好卓异。晖颜炜晔光曜炳然。濡首童真方出只门。即自念言。今入舍卫必有十方诸土菩萨普来之众。应承圣旨所感动者。便当如佛寻以其像不移所住。己身一一毛孔之相。出化菩萨。其诸化者。睹于十方悉现其化。一一国土化所化者。各称言曰。濡首菩萨稽首世尊。恭问游居。佛祚康强景福无量乎。又诸如来所侍弟子悦目遑喜。各问其佛。斯从何方乃来现此诸土。世尊。各告侍曰。有土名忍。佛号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彼有菩萨名曰濡首。道慧难测权辩无量。悉于诸国博现佛事。今于彼土。兴显大道。故身毛相而现其化。唱此感动。进诸疑惑。普土菩萨及诸众生。见所变化。各闻佛语。亿垓菩萨悉得无所从生法乐忍。万亿之众在生死流。闻濡首名又睹化应。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十方菩萨莫不乐喜。愿见濡首。听禀清异上闻之说微妙法像。得睹其佛及彼菩萨。诸士寻随无数菩萨。各启世尊。欲之忍界睹能仁佛礼事供养。又见濡首观听变说。诸佛默然。即应受教。各承圣力。迁飞彼土忽升忍界。到濡首所。诸来菩萨咸怀敬仰。或持天华或擎明宝或执垂珠。或直叉手或作天乐。或列虚空散华末香吹噭鸣。珂或复歌颂濡首童真。道显普祐无上之德。或欲宾导侍卫濡首。肃恭而行瞻睹无厌

是时释梵及四镇王日月天子。诸龙鬼神各与所辅亦寻忽至。释与四王俱同有念。今濡首童真。与无数菩萨诸尊天人。当入舍卫显大感动。宜应尽化向舍卫城道。令其坦平而无高下。侠道两边列七宝树。一树之间有七玉女。各现半身而作倡伎。女容委靡姿媚面照华色目若明珠。端正妙异清声美辞。以歌濡首大吉祥福清纯。道品菩萨众德。步置熏炉烧天蜜香。处有杂华以为供养。登于尔时。道之左侧。舍毒螫虫蟒蝮蛇蚖蜂蝎众类。应时咸然消缩毒气。吉兽瑞鸟进集嬉翔。彼时濡首。为无数百千菩萨众及诸天人。而所围卫。特独堂堂光色无量。譬日始出高山之岳。若月盛满在众星中。又若须弥异于众山。如猛师子出于深林。晖颜灼然遂而进焉。适侧城门寻足蹑阃。尽境震动。登尔之时莫不惊愕。所在伎器率自鼓鸣。咸曰此何吉祥大变瑞应之异。乃未曾有。将佛入城所感然乎。举国大小靡不惊喜。心豫忻忻肃恭无量或上楼阁或攀垣墙。或窥窗牖或出门户。竞有悦怿。向佛冀睹神异。时王波斯匿。与宫正后美妃婇女八千人俱。诸子群臣眷属万人围卫从行。各怀忻悦惶喜出迎。斯须之顷濡首忽至。为诸菩萨及尊众天而所卫从。大人相具众好普备。金颜圣容见皆喜悦莫不前礼。诸来之众中有散华或烧妙香或散衣宝。检心恭向瞻睹无量。于是濡首遂前入城。诸尊菩萨有势天神佥然恭肃。追随所旋观见神变。又欲禀受道诲故也

尔时于是龙首菩萨。见其濡首童真菩萨为无数众而所围绕堂堂祥仪并共入城。曰族姓子。为所之耶。濡首菩萨答龙首曰。吾适此城欲行分卫。多所愍念广其慧利。为拯世众一切天人度义故。现行分卫耳。普为诸众成大导故。龙首问曰。云何濡首。仁尊于今分卫想未断耶。曰族姓子。吾断矣。于有见分卫想行者。至于无见无断不断。斯谓菩萨清净分卫。所以者何。若此龙首。一切诸法无断不断。譬如虚空无断不断。以是言之为不可断。普悉是世尽魔梵界。一切众寂及诸梵志王与庶民。亦无能断也。何则龙首以其诸法若如虚空本无所有。无起无动无持无获。空本无获亦无所持亦不可得。以要言之。一切众类及世余法。外邪杂术悉无所有。无持无得亦无能获。诸法如此皆不可得亦不可持。以本空故故不可断。云何濡首。菩萨摩诃萨当与诸魔为敌耶。答曰龙首。法本无诤。不见菩萨当与诸魔而有战者。若其菩萨与魔为敌。起见法想而有所诤。是菩萨便为恐怯。何则然者。以彼菩萨自兴恐弱也。譬如龙首幻师现化而幻所化了无恐怯。如是龙首。此菩萨解本空法无著之行则无恐怖。若有菩萨有恐怖者。是菩萨便不为极世福田也。是菩萨不了空法故。自起恐怯之心耳。于时龙首问濡首曰。菩萨为可得道乎。答曰菩萨可得道也龙首又问。云何濡首。其谁可得至于道耶。曰其无名无性亦无号字亦无处所。永无所为亦无得者。斯可至道。曰云何菩萨当得道乎。答曰龙首。若有菩萨欲得道者。当以无发心。亦无念道不想道场不念人界。心亦无处无念无得亦无识着以无见心。是行菩萨可得至道。曰仁以何心而发道意。答曰龙首。吾无数心亦无当发。又无甫发无发不发。又吾亦复不至道矣。不念道场不坐佛树。亦不得道不转法轮。亦不化过生死之类所以者何。若此龙首。以诸法无所有故。无动无摇无出无入亦无所持。以本空故。吾以斯法可得至道。曰濡首。是为正要无上无比之至说也。其诸于斯解如是法彼则长脱一切尘劳。其已脱于尘劳数者。乃至应永脱于魔波旬。曰非可脱于魔波旬也。何则然者。以其诸魔亦道之数。所以者何。魔及魔天皆悉本无。无取无得无想无念。以故言之魔亦道也。曰何谓为道。濡首答曰。道乎龙首。在乎一切一切亦道。道像虚空道体广荡。亘然恢廓普大含容。靡不周至亦无限碍。如是龙首。道至一切一切亦道斯谓无上真本无道也曰仁龙首。欲得道乎曰吾欲得不可获道。曰欲得道宁非戏行耶。所以者何。如龙首言。欲得不可获道。道何可得乎。若道可得道为有处。譬如有人兴念此言吾使幻化坐于道树然致正觉。如是言者岂非响声耶。其幻化人亦不可得。亦不与诸法有合有离。亦无所著。以本空故。若龙首。一切诸法如幻如化。而起有想念欲得道耶又如来说诸法本无无念无想无所著。其解是者斯乃得道。诸法无所入亦无能毁。法不与法有合有离。况法与法当有毁乎。法无附合亦不离散。所以者何。若此龙首。诸法无合以其本无都亦无我。又若虚空亦无所有。无像无念无动无摇亦无戏行。诸法本无寂寞如空。如幻如梦无喻无比。诸法若此都无等伦亦无像也。诸来之众听濡首所说微妙。踊跃欣喜各怀无倦。渴仰悚恭专心思受。说是如化深妙法时。八万菩萨逮得无退转。无量天人发无上意
99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4 22:59  楼主
是时龙首答濡首曰。善哉善哉。童真菩萨快说是像深邃妙法。为未曾有。如吾从仁逮闻此要。始今日明为已得道。曰族姓子。法无言说亦无见闻。吾不说深又无浅说。仁亦不得道无得不得。何则然者。如卿龙首。念欲得道为想戏行处乎。受者堕有望见。使其云有深浅法耳。吾无所说法无言说。亦无宣畅亦无所行。亦无能说诸法本者。又龙首。譬如有人而言曰吾为幻化广说识法。其化无识言当说识耶。彼则缘此起劳诤想。何则然者。以化无识不可为所说。如是龙首。诸法本无无所有亦无处所。是族姓子。当了如此解。谓具足法行者也

尔时于是妙心菩萨神彻视听。睹闻濡首在异别处讲上要菩萨之谈。忽到其所见大会场。喜而叹曰。善哉善哉。诸上正士大士之等普众会。此为何谈讲乎。濡首答曰族姓子于诸如来深要法中。获无正士大士之名。又菩萨者。不自名言我是菩萨正士大士。其有想着住戏行众自称菩萨。复言大士。又云吾为法之大讲。又复妙心。其响者宁有言声出不。响复有耳识所著不。于响法为有所受持不乎。龙首答曰。都无也。如是龙首。诸法若响无名无像。其取著者则有戏行。缘戏行故便有流转。长不解诸法。如本无响也。则于生死而行诤想。已起诤行便堕躁动。已在躁动即无生死流于五道。便由不解其无故也。于是濡首谓龙首曰。又族姓子如世尊告。诸比丘曰。是比丘。汝等无著戏乐想行。为汝辈说寂寞之行。念释师子说法如是。专心一意听受随法。入要行忍当无所著。若此族姓子。其菩萨解顺是说晓本空净。于本寂寞明了如是。此乃长脱五道之趣。时龙首曰。谁于生死而有脱者。濡首答曰。族姓子。何谓如来所化生死为脱者乎。宁复有去来今耶。若是龙首。圣师十力。以此要言。化度生死。曰如世尊常所说教。诸法如化。又仁亦说诸法无所有。以是言之。一切众生为当皆成无上觉道耶。答曰龙首。若一切解如是者。此乃至道要行之言。故吾不说法。法无说念无受无持。无得无失无言无语。何则然者。以诸法为无所持。亦无所有无念无识。以无处所故。又若一切解诸法如幻如化无所有者。则众生类皆至觉道。譬如龙首幻师所化然幻者自了化之本末。为化化耳。于诸法亦无所化亦无住置。普悉是世天龙鬼神魔。及梵天沙门梵志。至于极世无能令幻者于其所化有坚固想。何则然者。以彼幻士自达。所化化本自耳。无幻无化都无所有。而幻者明知一切为化所惑。于无所有而起有想无常想常无我想我著有想念求无想法。望念无色住无所有。由不解本不了无故。续流生死。若有明晓诸法本者。彼众一切则于佛法即无还转而成正觉。所以者何。若此龙首。以彼众生皆在觉道法之数故。故诸一切于佛法而无挂碍。是故众生悉住佛法也。然众生等心亦不寤本空清法。无名无识亦无所住。无戏行无倚无著寂如虚空亦不巢窟无上寂定亦无所生又无身法。其有忍于深空法者。此则不离于佛法矣。所以者何。若此龙首。诸佛之法终不可以想行而至。其有想著有言有说有宣有广。殊不可以得佛道法也

于是龙首谓濡首曰。善哉善哉。仁乃快说无思议法。谁当信此一切众生不离佛法。濡首答曰。族姓子。其世尊子坚住信法。八等之地及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阿惟越致无动转者。斯诸菩萨已住清净行空法者。是等当信耳。所以者何。此龙首。其诸菩萨行如是者。便自誓愿。必绍大业吾升趺定坐终不动转。至于得成无上平等觉必将来一切诸天龙鬼神极世之前。成其大导当师子吼。所以者何。若是龙首。菩萨了空无想行法。住如门阃。坚喻须弥无能动者。如是龙首其菩萨住空无想愿法。一切众生无能动者。又是菩萨处于佛树。乃至道场无能动摇。问曰濡首。何谓佛树道场之处。濡首答曰。何谓龙首如来化处化所依坐。何谓如来化之觉法及现神变化度说法。谁为如来。其谁化者。龙首答曰。吾尚不见如来之化及法身像处。何况所化复现威神。又所说法及所变化乎。一切如化本无亦化。其化亦化亦如化耳。濡首曰。善哉善哉。龙首菩萨。为吾发遣应慎之法。为如彼诸深妙无著法忍说者。是为无上无比之说也

彼时龙首谓濡首曰于斯妙像要法之说。亦无起行又无入忍者。所以者何若此濡首。以诸法本净。其相本空亦无处所。亦无巢窟无色无像。诸法悉等如虚空。若此濡首。其有法当起法忍者。则如来化亦逮法忍。影响梦幻野马泡沫芭蕉之属。亦悉当复成其法忍。所以者何。以其忍处悉空如空。都无起法忍之者。又忍者亦无其起。亦不已起又无当起亦无甫起。又其忍者。亦无是处亦非彼处亦无中处。此乃无上无比要忍。若此菩萨于是慧心不恐不怖亦无畏惧。是则菩萨摩诃萨。便应无上法忍之行。十方诸来神通菩萨其闻濡首所说深妙。咸悉踊跃皆逮此定

是时濡首谓龙首曰。云何族姓子。其菩萨者以无著行得入法忍乎。答曰濡首。若有菩萨想念所向则为着行。言吾解深。云我深忍明达晓了吾已至道。其语此言。皆亦着行。濡首又问。菩萨何行修应得道。答曰。于诸法都无所入。不念诸法了诸法无。其诸法者依着因缘。于本为空获无所有。是行菩萨便应道忍。设如此行为无所行。譬人寝寐于梦所行。龙首又曰。然其梦者。不行方隅亦无所行。亦无去来无住无坐。其寐寤已则达而信。所梦空身无持无舍都无执持。无像无相亦无处所。亦无所有其若虚空。如是濡首。菩萨之行当无所著亦无所入。如空本无亦无戏行。此则极世无上福田。斯乃应受一切供养为无量导。是最福地。为应最上法忍之行。普来众会率怀喜敬。各所赍华宝以散濡首。瞻睹欣踊悦豫无量

于是龙首谓濡首曰。宜可俱进入城分卫。曰仁去矣。行分卫时无念。举足下足躇步无念。动摇亦当无处无住无游。无屈无申无心无念。无所发行行无所想。亦无城想游无路想。又无城郭县邑丘聚想。亦无里巷无家居想无门户念。无想男女无想幼弱。都无心想行当无念。所以者何。以其法行当如是故。亦无所著无色无像。无起无灭都无诸想。如此行者。乃应菩萨无上分卫。清净寂寞要道行也

尔时龙首菩萨摩诃萨忽然于处以如海定三昧正受。其定之德。譬如大海湛然无移憺怕清澄更无异味。其底深邃不可测度。琦珍英宝普无不有。而海汪洋包罗弘广。含受万物渊懿博泰。无边无崖大水澹满。诸德神龙而皆居之。众生巨体所依长育。若此龙首。其诸菩萨以如海定正受之处。所住要旨无能动摇者。如是龙首。其斯菩萨以法身海。含容一切道宝智慧三十七品。十方依之莫不长育。应无上微妙之法。为无动摇无言说要行。当知。是应如是者得无退转定行之地也

尔时于是。妙心菩萨欲动龙首大士所坐如海慧定正受之处。尽其神力永不能动。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普悉六反乃大震动。而龙首身及所坐处都不动摇。何则然者。以其龙首住无动摇。住地处所。住无所有。住无想念。住无戏行。住无劳静。住无言辞。住无所住。斯谓道住。时龙首菩萨摩诃萨寻从定寤。敬向如来无所著平等正觉。雨拘文华趣散世尊而叹赞曰。自归于佛天中之天。乃使一切诸会菩萨十方来众诸大士等众尊大天及龙鬼神咸悉逮闻如是之法。无上要旨深妙慧说。为无倚着无巢窟说。为应本空寂寞故也。是时妙心谓龙首曰。仁为觉地六反震动乎。曰族姓子。其有动者当觉地动地。复为之上下四震。唯由其觉动不动故耳。又如十方诸佛世尊。普大菩萨不退转等极世都动。岂能动摇此上尊处。观诸声闻缘觉之众。彼虽离动。未晓本空在动之地。自谓无动了本无者。于此诸法永无动摇无念无著。如是妙心。其菩萨以空无想不愿之行清净法要逮无动摇。彼乃永静安无动摇。又曰龙首。可行分卫。答曰濡首。吾今已解无上最要分卫之慧。何则然者。缘其逮致如海大定正受之处。始乃自明。为以得无上平等正真觉道。以于生死兴显佛事。为转法轮以度众生。为济因缘离垢根本。唯然濡首。如吾遇仁。乃为逮值无上善友。遭蒙矜念心怀悦豫。成立大德喜自光慰。濡首。于吾为覆载首。大无量过度之首。无垢广普微妙吉首。亦应最上不可议首。愿布五体稽首恭礼无上仙圣甘露之首。濡首答曰。善哉善哉。如仁龙首。已为果达野马梦幻影响之行。无名无像无所有法。仁今乃应无上大道不可思议来法之祠。以得如海定正受行。共应如此。当知是辈在一生补处。斯者乃为菩萨辩慧。其致是像深妙定法如海定等则离诸想也。曰仁可行从分卫。龙首答曰思齐其德当与仁行。二圣龙游不亦宜乎。濡首曰。吾无所行亦无去来。又无进止亦无侣游。不住不坐亦复不行。行无所至来无所由。住无所处。坐无所据。行无所趣。譬若龙首。如来现化。宁有去来坐起行游卧寝寐寤不耶。曰化者都无去来坐寝之处矣。吾于诸法亦复如是。无住不住无起不起。亦无已起又无中起。亦无当起亦无甫起。龙首答曰。如仁所言。此为极世难信之说。谁当信仁此尽要慧耶。答曰龙首。仁者且听。岂为无目设举锭烛乎。夫然炬燎唯为明目耳。如此是像深妙之法。正为向达彻远菩萨摩诃萨乃能信受是道要耳。其了如此至要之慧。斯则晓解本无行者。此等菩萨为应清净无上久修梵行之徒。是曹正士深住于法。信法受法持法说法之辈也。为在鹿聚已转法轮。为应贤圣亦大导师。施惠明眼。为应无量雄猛之者。此则无上最妙法者。濡首童真发说是时。普大众中八万菩萨悉得无所从生法乐忍也

于是正士妙心菩萨居大众前广然踊跃。掬满手宝。以恭肃心向散世尊。又散濡首童真菩萨。散讫忻喜重叹咏曰。自归诸佛。为慧圣达擿雾寤寐。碎散痴本解众颠倒。释疑除网顺入道明。致无上觉者。自归于法。法之最法。法治多济疗捞雾龙。援雪生死[卄/好]莇众秽。荡除心垢通导迷惑。法为无上。修蒙永度。其诸菩萨久履梵行。无上清净仙圣明类。大神通等弘显德者。无上之徒。于此乃逮信向是像深妙法众。今普自归之。濡首答曰。若此妙心。其无脱者。斯当果致无上等觉。曰云何濡首。其谁无脱耶。曰其有执持。斯当求脱。如是妙心。法无执持亦无系着。又族姓子。法都无脱亦无执持。当谁有脱。无缚无脱。诸法无持无取无舍。譬如人语幻者言。善男子。为深入人解之脱之所可执持。幻答人曰。吾亦非男亦非凡人吾无所持。当何所脱。是者妙心。道无执脱当观其无无本空净矣
100楼 | 回复 | 举报 2022-01-25 14:00  楼主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下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


时龙首菩萨谓濡首曰。去矣族姓子。东行分卫。答曰龙首。其幻化野马宁有东西南北方乎。曰吾于仁前尚不能言。况敢所说。何则然者。以其诸辩从尊所问。仁即应顺如法发遣。一一解散而无挂碍。故吾无辞莫知所对。曰夫达者都无言取。况共乃复有所说乎。是者诸法之无由矣。曰何谓为诸法之无。答曰龙首。无所无者。斯诸法无是诸法要。以此之慧。乃能通彼众音声耳。无所宣布乃为要义。是岂非至要义说哉。曰此续在想行者也。曰何所行应离诸想。答曰龙首。菩萨不于色痛想行识界有想。又于法本亦无所行。其本无者亦无所行。以是之行得离诸想。说是深邃微妙法时。五千菩萨逮致此慧。二千天人发菩萨心

时龙首曰。吾将退矣。以童真非我侣故。濡首报曰。吾无去来亦非有侣亦无所俱。何则然者。以道无侣故。亦不想念与诸法侣。又亦不与欲行为侣。于本无法。亦不见而有其侣复与所俱。又本无者都不言有。吾我性有人寿命及身养育法。人物言说识觉所倚着。及其所作行趣之事。诸法之本本无如此。当与其谁而为侣俱耶。其有侣者是欲侣俱也。譬如龙首。有明达人而念言曰。如来所化幻士所化。如是此化等一无异化。而斯人化各各言曰。吾与汝侣汝与我俱。于仁龙首意云何。其此人化为有侣无。答濡首曰。化无侣也。所以者何。用化本无无所有无形像不可得故。曰如是龙首。于其生死都亦无侣亦无所俱。其有侣俱斯则有别。若起侣想是便与欲俱。明达菩萨当解侣想。何则然者。以其诸法如幻如化无侣不侣。欺哉诸法慌忽无信。若梦影响。所有如空。想识无安无处无持无意。无念无所有。已离诸念。于念无念应本无念。曰濡首。仁为曾与幻士化人。对共语言行来坐起。又共谈会有所思惟不。濡首答曰。不见也。龙首曰。幻士何像貌。曰其幻者似人像类。幻之化像亦复若此。合同像耳。所以者何。如其幻化亦不彼脱亦不此脱。幻化亦不与人而异。人亦不与幻化有异人便幻化。如幻化者以幻化法而问幻事。诸法亦尔。又问濡首。仁为自曾与幻化复共坐起有所言谈交游讲会相对住不。曰云何龙首。幻士及化与欲有异耶。至于吾我及人寿命养育之法有异乎。吾以此幻化之说。欲试问仁。知大士于斯有异辩才。当敷何法也。曰仁如所试。为欲试虚空之幻化法耳。仁便念幻化为有想也。幻者本无。无想无念亦无形像。亦无所有已离众念。濡首曰。若此龙首。法亦如幻幻化本空。其空无像亦不可见。曰濡首。诸法无像不可见乎。如仁所言。一切菩萨摩诃萨等当云何受其封拜得成无上正真道意。为谁知度受封拜者。濡首答曰。云何龙首。曾行山中为闻响声。于山中为有响声出不乎。其声为有所住处不。以何耳识闻其声耶。彼声为有所说不。宁有受持响声者耶。又复谁共谁闻响声者。龙首菩萨答曰。无也。濡首曰。如此若菩萨解诸法。若如响空者。则一切诸音声如响离彼众声。其诸菩萨以此封拜于无上正真之道。于斯亦无受封莂者。十方诸来大菩萨众咸闻濡首童真所说。莫不喜踊叹歌无量

尔时龙首谓濡首曰。宜时侣行入城分卫。念其日时得无过耶。答曰龙首。诸法无过亦不有时。其处于想行之者。彼则有时不时之想耳。明达菩萨于本了无解空法者。岂其有时不时言哉。凡诸余法有时不时。无时非时乃应无上如佛法律矣。其在算数计时节者斯则有过时之想。如诸世尊贤圣弟子。常自饱足以道智慧。慧无想识于想无想行无诸作。亦无想念无念不念。以此智慧而常饱足。世尊圣众都无食念。亦不复想有食之事。其如此食而为食者。是谓贤圣应无杂食。若永服食如此食者。是则长演甘露法食者。彼以此食用之为力。能住身命至于一劫复过一劫。所以者何。其如此者彼已觉了诸法之行故。都无想念解空清净。晓了如此。是不复有求食之识。如其凡夫未达者也。又诸如来无上正觉及普世贤圣之等。有大慈悲喜护之心。惠施仁爱愍念众生。使兴于世耳。唯欲济度五道勤苦故。现入郡国县邑聚落行受分卫。而彼众圣已离诸食不食于食。唯以慧解诸定正受为常充足。其于杂食而续食者。斯受流转便数生死。用是之故诸佛世尊。以于诸食而悉明了。都无复杂食之想。慷慨喟然安和住身。能如恒沙复过是数。从始发意。永常无复诸饥渴杂想念也。至在佛树明星出时。从始所可受食者。彼因此食。其于正士及大丈夫英雄龙猛。又至师子诸调儒夫及众华孚正士秀异种种莲华男子无上丈夫法御天人师。应所当得。应所明了。应所觉达。悉已了而具足。等于一像合会智慧。得成无上正真道意也。以是龙首。一切菩萨普诸如来及贤圣等。唯以此食升致无上正真觉道。便能住寿如恒沙劫。又能踰此复倍无数。而诸如来永无其劳。所以者何。以其应于无想食故。无念不念无合不合。亦不想合贤圣之行。恒便随顺出诸香气。自然清净无想无念无诸巢窟。亦无戏行本空自净。如是龙首。菩萨摩诃萨当作此食乃应法食。

龙首答曰。善哉善哉。濡首所说法之微妙。吾已饱足于是上食。但闻此法食之要说。便为已甚具足矣。况其长食无杂食者。岂当复食思欲食哉。云何龙首。虚空之体宁当有杂食之食。又言饱足乎。对曰濡首。空无所有也。又曰龙首。为能饱足幻士所化不。答曰不也。云何龙首。宁可以食饱足中现像耶。答曰不也。又曰龙首。夫大海者宁复饱足于众流乎。答曰不也。濡首复曰。如是龙首。诸法无厌若如虚空。而仁向言有饱想乎。诸法如空无想无愿。无起无行亦无所作无所造。永然无欲以定以脱。无色无像无坚无固。了如虚空都无所持。诸法如此。云何而起有饱想耶。龙首又曰。若是濡首。有此行者一切不复食于食乎。而仁说食本空耶。濡首曰。若此龙首。则一切众生而无食也。譬如龙首。世尊化作恒边沙人以食食诸化人。云何族姓子。彼诸化人以何为食。宁复有食者不乎。答曰。化者无想不识无所有亦复无食。何况言当有食者耶。若此龙首。一切诸法有见无见如幻化也。普诸众生而不解此。以其不解便即流转受生死矣。于中观之亦无所有亦无所得亦无流转。解生死无如本无者。则一切无受亦无生死。不晓本空便有生死。其生死者亦无生死。于其生死亦无所受亦无所得。何生死法者乎。答曰濡首。斯言甚善。宜知其时可共行矣。还于祇树给孤独园。吾诸饥渴永为已断。答曰龙首。譬如幻士所可化人。而化人言吾饥渴。斯宁为饥野马法耶。如是龙首。一切若此。其诸法者皆如野马。解此乃解。而族姓子言。吾饥渴以为断乎。当食斯食。如诸法食不断无坏亦无饥渴。一切诸法本已饱足。以故彼诸凡夫下士不了其本。则作此言。吾饥我渴又言饱足。如诸贤圣解其法本。彼无饥渴亦无想足。解诸饥渴亦无生死。亦无戏行亦无想念。彼已无动亦无倚着。诸法已脱本无著故

龙首又曰。如仁濡首。诸所可说彼之要言。但说法界也。濡首复谓龙首曰。其法界者。亦无说不说。亦无言趣无屈无申。所以者何。如是龙首。法界无所有。言者无说亦不所说。亦无戏行无所著无合偶。彼无想念亦不有念。亦无所起亦无灭行。譬如龙首。虚空之界无想无念无起无灭。诸法亦尔同如虚空其本相空。本不可得亦不可知。其相如是亦不可得有能得其相。彼诸如来般泥洹者亦当可得。若此龙首。一切诸法都无处所。无色无像亦不可见。以是之故。恒边沙诸如来般泥洹者。其于法中亦复无般泥洹者。亦无地水火风界而般泥洹。亦无空界亦无识界。般泥洹者泥洹如是。于泥洹中亦无泥洹。若诸法有泥洹想者。则虚空界有泥洹想耶所以者何。以其诸法本定而空。诸法静寂。而复寂于此凡夫下士之类起有泥洹想念者。因便有吾。言我有受。有吾我受。有寿命受。有人物受。有想识共来。解真无法者。即起是想想念泥洹。以此故而不得脱。便生老病死。取要言之十二因缘至于大苦众患集会。为彼之故言有泥洹。为诸有二想。行者以其不解诸法本无。已不晓了不觉悟故。与诸如来诸佛世尊。明解深入权行菩萨。宿树众善立不退转。积累功德有大威神。为极唱导无上大师。与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行。而违反起有诤想。又与声闻缘觉之众。与其相违而起忿诤。与彼诤故当受大罪。以其诤故长流生死。当归不净极臭处矣。一切众圣永所不叹。诸上明达所可远离。譬如族姓子有城郭若复聚落。去其不远积众臭秽。于其彼处人众趣往昼夜不息。遂增污秽不净臭处不洁之物也。诸愚凡夫处于五道。起灭不竟众想无。断广其生死如彼增臭也。以其不明又不晓了。不解其元不达本无。雾笼茷盛痴冥积故。广受流转增长生死五道之趣。或生地狱或即饿鬼。复归畜生。或天或人。神变无常五道勤苦。灾患颠倒痛痒创楚。众恼之元诸苦所由。遂增臭秽流不净气。使彼明达贤圣之众乃以为灭所共贪疾。又诸慧士所可远离。用是杂垢长不解脱。复使斯类是趣其生。是归有老生老苦。极忧恼万端。是致病死殃福追之。善则荣乐罪则祸随。以要言之患变猛集至其痛热众苦合会。而彼以故不脱生死。但由未了其本无故。长受生死如其增臭也。龙首复谓濡首曰。云何濡首。得了其本。曰以无心想以寂寞行。以起静定向入清净。其住是者则晓其本。曰云何濡首。何谓为幻之寂寞曰其解了如幻者。此则幻之寂寞清净也
 «上一页   1   2   …   7   8   9   10   11   12   13   …   20   21   下一页»   共205条/21页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