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141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2 09:06  楼主
佛说五无反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从罗阅祇国来,闻舍卫国人慈孝顺,奉经修道,敬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螫(shì)杀其子,其父故耕不看其子,亦不啼哭。

梵志问曰:“此是谁儿?”

耕者答言:“是我之子。”

梵志问曰:“是卿之子,何不啼哭,故耕如故?”

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善者有报,恶者有对,忧愁不乐,啼哭懊恼,何益死者?卿今入城,吾家某处,愿过语之:‘吾子已死,但持一人食来!’”

梵志自念:“此是何人,而无反复?子死在地,情不忧愁,而反索食?此人不慈,无有是比!”

梵志入城,诣耕者家,见死儿母,即便说云:“卿子已死,其父寄信,但持一人食来,何以不念子耶?”

儿母即为梵志说譬喻言:“儿来托生,我亦不唤,儿今自去,非我能留。譬如行客,来过主人,客今自去,何能得留?我之母子亦复如是,去住进止,非我之力,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

姊为梵志说譬喻言:“我之兄弟,譬如巧师入山斫(zhuó)木,缚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遇大风,吹筏散失,随水流去,前后分张,不相顾望。我弟亦尔,因缘和会,同一家生,随命长短,生死无常,合会有离。我弟命尽,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妇:“卿夫已死,何不啼哭?”

妇为梵志说譬喻言:“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迁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我之夫妇,亦复如是,去住进止,非我之力,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复语其奴:“大家已死,何不啼哭?”

奴为梵志说譬喻言:“我之大家,因缘和会,我如犊子,随逐大牛,人杀大牛,犊子在边,不能救护大牛之命。忧愁不乐,啼哭懊恼,何益死者?”

梵志闻之,心惑目冥,不识东西:“我闻此国孝顺,奉事恭敬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了无所益。”

又问行人:“佛在何许?欲往问之。”

行人答曰:“近在祇桓精舍。”

梵志即到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忧愁低头,默无言说。

佛知其意,谓梵志曰:“何以低头、忧愁不乐?”

梵志白佛言:“不果所愿,违我本心,是故不乐。”

佛问梵志:“有何所失,忧愁不乐?”

梵志曰:“我从罗阅祇国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见五无反复。”

佛言:“何等五无反复?”

梵志曰:“我见父子二人耕地下种,子死在地,情不忧愁,而反索食,居家大小亦无忧愁,是为大逆。”

佛言:“不然!不如卿语。此之五人最有反复。知身无常,财非己有,往古圣人不免斯患,况于凡夫!大啼小哭,何益死者?世间俗人,无数劫来流转生死,迁神不灭,死而复生,如车轮转,无有休息,背死向生,非忧愁所逮。”

梵志闻之,心开意解,更无忧戚:“我闻佛说,如病得愈,如盲得视,如暗遇明。”于是梵志即得道迹。

“一切死亡,不足啼哭,欲为亡者请佛及僧,烧香供养,读诵经典,能日日作礼,复至心供养三宝,最是为要。”

于是梵志稽首作礼,受教而去。
142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2 17:07  楼主
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善生经第十二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罗阅祇城内有长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东西南北、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见长者子善生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世尊见已,即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缘,清旦出城,于园林中,举身皆湿,向诸方礼?”

尔时善生白佛言:“我父临命终时,遗敕我言:‘汝欲礼者,当先礼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奉承父教,不敢违背,故澡浴讫,先叉手东面,向东方礼;南西北方、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告善生曰:“长者子!有此方名耳,非为不有;然我贤圣法中,非礼此六方以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愿世尊,善为我说贤圣法中礼六方法。”

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生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知四结业,不于四处而作恶行,又复能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长者、长者子离四恶行、礼敬六方,今世亦善,后获善报,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称,获世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

“善生!当知四结行者:一者杀生,二者盗窃,三者淫逸,四者妄语,是四结行。云何为四处?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痴。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而作恶者,则有损耗。”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欲嗔及怖痴  有此四法者

名誉日损减  如月向于晦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不为恶者,则有增益。”

尔时世尊重作颂曰:

于欲恚怖痴  不为恶行者

名誉日增广  如月向上满

佛告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是为六损财业。”

“善生!若长者、长者子解知四结行,不于四处而为恶行,复知六损财业,是为,善生!于四处得离、供养六方,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誉,获世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

“善生!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是为放荡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善生!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槃,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懈惰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惰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  还有酒伴党

财产正集聚  随己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  常喜歌舞戏

昼则游他家  因此自陷坠

随恶友不改  诽谤出家人

邪见世所嗤  行秽人所黜

好恶著外色  但论胜负事

亲要无反复  行秽人所黜

为酒所荒迷  贫穷不自量

轻财好奢用  破家致祸患

掷博群饮酒  共伺他淫女

玩习卑鄙行  如月向于晦

行恶能受恶  与恶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  终始无所获

昼则好睡眠  夜觉多希望

独昏无善友  不能修家务

朝夕不肯作  寒暑复懈惰

所为事不究  亦复毁成功

若不计寒暑  朝夕勤修务

事业无不成  至终无忧患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是为美言亲四事。”

“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二者后诳,三者现诳,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是为敬顺亲四事。”

“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淫逸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

世尊说此已,复作颂曰:

畏伏而强亲  美言亲亦尔

敬顺虚诳亲  恶友为恶亲

此亲不可恃  智者当觉知

宜速远离之  如避于险道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

“善生!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为四止非,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世尊说是已,复作颂曰:

制非防恶亲  慈愍存他亲

利人益彼亲  同事齐己亲

此亲乃可亲  智者所附近

亲中无等亲  如慈母亲子

若欲亲可亲  当亲坚固亲

亲者戒具足  如火光照人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视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闻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善生!弟子于师长敬顺恭奉,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亵(xiè),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为五事亲敬亲族,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者,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善生!如是敬视亲族,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暇(xiá)。善生!是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五者称扬主名。是为主待僮使,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善生!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门、婆罗门,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

世尊说已,重说偈曰:

父母为东方  师长为南方

妻妇为西方  亲族为北方

僮仆为下方  沙门为上方

诸有长者子  礼敬于诸方

敬顺不失时  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软言  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  所有与人共

此四多负荷  任重如车轮

世间无此四  则无有孝养

此法在世间  智者所选择

行则获大果  名称远流布

严饰于床座  供设上饮食

供给所当得  名称远流布

亲旧不相遗  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  于此得善誉

先当习技艺  然后获财业

财业既已具  宜当自守护

出财未至奢  当选择前人

欺诳抵突者  宁乞未举与

积财从小起  如蜂集众花

财宝日滋息  至终无损耗

一食知止足  二修业勿怠

三当先储积  以拟于空乏

四耕田商贾  择地而置牧

五当起塔庙  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业  善修勿失时

如是修业者  则家无损减

财宝日滋长  如海吞众流

尔时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实过本望,逾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闭者得开,迷者得悟,冥室燃灯,有目得视。如来所说亦复如是,以无数方便开悟愚冥,现清白法,所以者何?佛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故能开示,为世明导。今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日始,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善生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3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2 22:35  楼主
七佛父母姓字经

    失译附前魏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国中有妇人。子字无延。因号无延母。佛将五百比丘。到无延母家。殿上坐饭。饭已有数十比丘。于屏处相与共语言。佛是我所尊事神无极。佛自在意变化。何等不作知已去佛及当来佛。年纪寿命父母姓字弟子几人。所施行志意教令。佛以天耳闻诸比丘共说是事。佛即到诸比丘所问言。属者若曹共议语何等。诸比丘言。我思念佛最神道德妙达所知高远。无能过佛者。佛乃知前已去佛及当来佛年纪寿命父母姓字弟子几人所施行志意教令。佛言。善哉善哉。当尔。若曹行沙门。但当念是诸善耳。佛言。若曹欲闻已去佛及父母诸弟子姓字不。诸比丘言愿欲闻之。佛言。皆听。第一佛字维卫佛。般泥洹已来九十一劫。第二佛字式佛。般泥洹已来三十一劫。第三佛字随叶佛。般泥洹已来同三十一劫。是披地罗劫中。当有两五百佛。第一者拘楼秦佛。第二佛者拘那含牟尼佛。第三者迦叶佛。第四者我字释迦文尼佛

维卫佛姓拘邻。式佛亦姓拘邻。随叶佛亦姓拘邻。拘楼秦佛姓迦叶。拘那含牟尼佛亦姓迦叶。迦叶佛亦姓迦叶。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姓瞿昙。维卫佛刹利种。式佛亦刹利种。随叶佛亦刹利种。拘楼秦佛婆罗门种。拘那含牟尼佛亦婆罗门种。迦叶佛亦婆罗门种。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刹利种。维卫佛父字槃裱刹利王。母字槃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式佛父字阿轮拏刹利王。母字波罗呵越提。所治国名阿楼那和提

随叶佛父字须波罗提和刹利王。母字耶舍越提。所治国名阿耨忧摩

拘楼秦佛父字阿枝违兜婆罗门种。母字随舍迦。所在国名轮诃唎提那。王字须诃提。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钵多婆罗门种。母字郁多罗。所在国名差摩越提。王字差摩

迦叶佛父字阿枝达耶婆罗门种。母字檀那越提耶。所在国名波罗私。其王名其甚堕。今我作释迦文尼佛。父字阅头檀刹利王。母字摩诃摩耶。所治国名迦维罗卫。先大王名槃提

维卫佛在世寿八万岁。式佛在世寿七万岁。随叶佛在世寿六万岁。拘楼秦佛在世寿四万岁。拘那鋡牟尼佛在世寿三万岁。迦叶佛在世寿二万岁。今我作释迦文佛裁寿百岁或长或短。维卫佛子字须曰多鞬陀。式佛子字阿兜罗。随叶佛子字须波罗曰。拘楼秦佛子字郁多罗。拘那含牟尼佛子字堕夷陀先那。迦叶佛子字沙多和。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子字罗云

维卫佛得道为佛时。于波陀罗树下。式佛得道为佛时。于分涂利树下。随叶佛得道为佛时。于萨罗树下。拘楼秦佛得道为佛时。于斯利树下。拘那含牟尼佛得道为佛时。于乌暂树下。迦叶佛得道为佛时。于尼拘类树下。今我作释迦文尼佛时。于阿沛多树下

侍维卫佛者字阿轮。侍式佛者字差摩竭。侍随叶佛者字复枝叶。侍拘楼秦佛者字浮提。侍拘那含牟尼佛者字萨质。侍迦叶佛者字萨波蜜。今我作释迦文尼佛侍者字阿难。维卫佛第一弟子字为塞。第二弟子字质含。式佛第一弟子字阿比务。第二弟子字三参。随叶佛第一弟子字佛提。第二弟子字郁多。拘楼秦佛第一弟子字僧耆。第二弟子字维留。拘那含牟尼佛第一弟子字转轮。第二弟子字郁多。迦叶佛第一弟子字质耶轮。第二弟子字波达和。今我作释迦文尼佛第一弟子字舍利弗罗。第二弟子字摩目干连

维卫佛前后三会诸比丘说经。第一会说经有十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式佛亦三会说经。第一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随叶佛再会说经。第一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六万比丘皆得阿罗汉。拘楼秦佛一会说经。有四万比丘皆得阿罗汉。拘那含牟尼佛一会说经。有三万比丘皆得阿罗汉。迦叶佛一会说经。有二万比丘皆得阿罗汉。今我作释迦文尼佛一会说经。有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得阿罗汉

佛告诸比丘言。佛智不可计量亦不可称。能知七佛本所生父母国王所施行。佛告诸比丘。经不可不学。道不可不为。佛者譬如大海水中船师数千万人皆仰以得渡海。佛教天下皆使为善得道度世亦如是。诸比丘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144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3 07:43  楼主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故废园林鹿母堂中。是时彼处。有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去佛近住。乐求出家。成苾刍相

尔时世尊。日后分时。自房而出。诣鹿母堂。旋复经行。时白衣婆罗门。见佛世尊诣鹿母堂旋复经行已。即谓金幢婆罗门言。金幢。世间嬉戏。诸所乐法悉是悉戏论。我虽所作。竟无其实。若身若心。旋生懈倦。以其身心有懈倦故。即起失念。此失念因。即是无常。是不坚牢。是不究竟。是散坏法。汝今不应如是修作戏乐法者。谓即施设事火之法。金幢婆罗门言。汝云何知。白衣答言。我从尊者瞿昙所闻。而彼瞿昙。有大辩才。善知是义。彼所说言。事火之法。谓从古仙之所传习。乃至所有事火法教。彼亦皆知。彼有一类仙人。于沙门婆罗门所。起过失意。故作火事。其过失者。谓互相憎嫉。伺求其短。由此互起过失因故。而诸有情。寿命灭没。又复有情。于别界中。寿命尽已。而来生此。若能清净。舍家出家。若行增修。真实相应。正善作意。如其色心。入三摩地。随等引心。即能记念。彼宿住事。是等有情。不乐互相憎嫉伺短。由不起彼过失因故。是即常住。是即坚牢。是即究竟。是不散坏法。若复有情。互相伺短。由彼互起过失因故。是即无常。是不坚牢。是不究竟。是散坏法。是故诸婆罗门。不应如是修作。勿起过失意。施设事火法。金幢。汝可知不此佛世尊。日后分时。自房而出。诣鹿母堂。旋复经行。汝今可能同。我往诣佛世尊所。头面礼足。佛经行时。随从经行。彼佛世尊。必为我等。随宜说法。时金幢婆罗门言。善哉我往

尔时白衣金幢二婆罗门。互言议已。同诣佛所。到已俱时头面礼足。随佛经行

尔时世尊。告白衣金幢二婆罗门言。汝等当知。诸婆罗门。自谓了达三明。名称上族。种姓清净。从事火天胜族中生。父净母净。善生善种。乃至七世。父母尊高。种族殊胜。无罪无谤。是等皆因种姓净故。又谓洞达明了五种记论。一本母法等究竟三明。二诸物定名。三该吒婆那。四文字章句。五戏笑妙言。是等记论。诸围陀典。本师婆罗门。悉善了知。白衣诸婆罗门。于三明中。岂无轻毁凌辱及讥谤邪。白衣金幢二婆罗门。俱白佛言。世尊。诸婆罗门。于三明中。云何得无轻毁凌辱及诸讥谤。而婆罗门。三明典中。作如是言。诸婆罗门。如是清净。是真婆罗门。是梵王子。清净口生。梵王种类。梵王所化。梵王所授。是故诸婆罗门。如是清净。是真婆罗门。世尊。而我白衣金幢。亦以眷属所缠。不得解脱。减失善法。增长恶法。世尊此亦是为我婆罗门三明典中轻毁凌辱讥谤等事。佛告白衣金幢二婆罗门言。汝等当知。诸婆罗门。于三明中。所招轻毁及讥谤者。为以婆罗门有如是言。诸婆罗门。如是清净。是真婆罗门是梵王子。清净口生。梵王种类。梵王所化。梵王所授。是故诸婆罗门。如是清净。是真婆罗门。白衣。彼诸婆罗门。虽作是说。返为破坏。劣弱自身而复损失。彼婆罗门。所破坏者。为以不实起诸执着。返于正法而生诃厌。由是即起互相诤论。何以故。白衣。或有婆罗门。谓所生时。时分别异。胎中亦异。执彼所见。生时异故。乃为清净。而诸婆罗门。亦同如是清净所生。是故作如是言。诸婆罗门。是梵王子。清净口生。梵王种类。梵王所化。梵王所授。是故诸婆罗门。如是清净。是真婆罗门。白衣。当知有四种类。即为四族。何等为四。所谓刹帝利族。婆罗门族。毗舍族。首陀族。白衣。于是四族中。造黑业者。感黑业报。非胜所作。智者诃厌。死堕恶趣。又四族中。有造白业者。感白业报。是胜所作。智者称赞。死生天趣。白衣。云何黑业。所谓杀生偷盗邪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此是黑业。云何白业。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正见。是此白业

复次白衣。汝勿起是意。谓杀生等。此诸黑业。感黑业报。非胜所作。智者诃厌。彼刹帝利毗舍首陀。诸族类中。皆有是事。而婆罗门。独无是事。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云何作此说。是事不然。若造黑业者。感黑业报。诸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皆有是事。而婆罗门。何独无邪

佛言。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谓诸黑业。婆罗门无。余三族有。此说即为三明典中相应之语。以婆罗门是梵王子。清净口生。梵王种类。梵王所化。梵王所授。本生清净。故是真婆罗门

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若四族中皆有黑业。此说即为三明典中不相应语。复次白衣。汝勿起是意。谓不杀生等。此诸白业。感白业报。是胜所作。智者称赞。彼刹帝利毗舍首陀。诸族类中。皆无是事。而婆罗门。独有是事。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云何作此说。是事不然。若造白业者。感白业报。诸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皆有是事。而婆罗门。何独有邪

佛言。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谓诸白业。婆罗门有。余三族无。此说即为三明典中相应之语。以婆罗门是梵王子。清净口生。梵王种类。梵王所化。梵王所授。本生清净。故是真婆罗门

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若四族中。皆有白业。此说即为三明典中不相应语。复次白衣。汝勿起是意。谓刹帝利毗舍首陀。诸族类中。造杀生等诸黑业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而婆罗门。独无是事。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云何作此说。是事不然。诸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造黑业者。身坏命终皆堕地狱。而婆罗门。何独无邪

佛言。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谓造黑业。堕于地狱。婆罗门无。余三族有。此说即为三明典中相应之语。以婆罗门是梵王子。清净口生。梵王种类。梵王所化。梵王所授。本生清净。故是真婆罗门

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若四族中。有黑业故。皆堕地狱。此说即为三明典中不相应语

复次白衣。汝勿起是意。谓造不杀生等诸白业故。身坏命终。生于天趣。彼刹帝利毗舍首陀。皆无是事。而婆罗门。独有是事。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云何作此说。是事不然。诸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造白业者。身坏命终。皆生天趣。而婆罗门。何独有邪。佛言。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谓造白业生于天趣。婆罗门有。余三族无。此说即为三明典中相应之语。以婆罗门是梵王子。清净口生。梵王种类。梵王所化。梵王所授。本生清净。故是真婆罗门

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若四族中。有白业故。皆生天趣。此说即为三明典中不相应语。复次白衣。我向所说。是等法中。若善若不善若黑若白。若有罪若无罪。若净分若染分。若胜若劣。若宽若狭。如是诸法。随应转时。诸婆罗门。一向坚执。我说是人真实痴者。以自识心。而为知解。白衣。又诸婆罗门。或起种姓言论。或族氏言论。或自教言论。又起是意。他人所应。为我设座。汲水献供。前起承迎。合掌问讯。我即不应。于其他人。作如是事。起是意者。我说是人不见正法

复次白衣。或有沙门。或婆罗门。计着种姓族氏言论。或复计着自教言论者。我说此为非真出离沙门。非真出离婆罗门。白衣。或有沙门。或婆罗门。不计着彼种姓言论。亦不计着族氏言论。又不计着自教言论。我说此为真得出离正了知者沙门婆罗门

复次白衣。彼憍萨罗主胜军大王。见释种子沙门瞿昙。从释族中。舍家出家。彼胜军王。于其释子。欢喜慰安。恭敬礼拜前起承迎。合掌问讯。白衣。彼憍萨罗主胜军大王。于佛如来。欢喜慰安。恭敬礼拜。前起承迎。合掌问讯者。其王不以沙门瞿昙是高胜族。王亦不起。高胜族意。不以沙门瞿昙相好端严。王亦不起相好之意。不以沙门瞿昙有大名称。王亦不起名称之意。由此应知。法尔如是。白衣。是法本来。最上最大。最极高胜。如是正见。诸法本母。是即增上。毕竟归趣。复次白衣。若人于我。安住正信。是人即得坚固增长。根本出生。不坏净信。何以故。谓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三界一切。悉是我子。皆同一法。而无差别。正法口生。同一法种。从法所化。是真法子。白衣。或有问言。汝等一切。各各父母。种姓族氏。何故弃舍。返作是言。我等皆是。沙门释子。白衣当知。法尔如是。是法本来。最上最大。最极高胜。如是正见。诸法本母。是即增上。毕竟归趣
145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3 10:18  楼主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上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中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白衣。过极久远。此界坏时。当界有情。还复往生光音天中。过极久远。此界成时。别界有情。光音天殁。而来生此。是诸有情。各有身光。清净皎洁腾空而行。随欲能往。适悦快乐。如意自在。以彼有情身有光故。世界尔时。日月光明悉不出现。以其日月光不现故。星亦不现。星不现故。宿亦不现。宿不现故。亦不分别昼夜殊异。以其不分昼夜异故。年月日时。亦无差别。亦复不分男女形相。尔时有情。法尔自然。身光互照

复次白衣。彼时大地大水涌现。色如酥乳。味如甘蔗。又或如蜜。香美细妙。为人所食。资益诸根。其名地味。时一有情。于是地味。极生爱乐。举以指端。用尝其味。余诸有情。见已亦然。起希欲想。亦以指端。举尝其味。随生爱乐。尔时有情。既于地味。极生爱乐。而为所食。资养支体。由多食已。诸有情身。渐觉坚实。旋复粗重。以粗重故。不能腾空。随欲而往。身光隐没。身光没故。尔时大地。皆悉冥暗。世间乃有日月出现。日月现故。星宿亦现。始分昼夜。既分昼夜。即有年月日时差别

复次白衣。彼时有情。初食地味。其味久时。为世资养。以彼有情贪食多者。色相瘦弱。若食少者。色相充实。时充实者。见瘦弱者。不知其故。乃作是言。汝是瘦弱者。我是充实者。由此乃起憍慢之想。以是缘故。地味隐没。尔时有情。见彼地味既隐没已。咸唱是言。苦哉苦哉。今此地味。何故隐没

复次白衣。地味既没。地饼复生。色如餐那迦。味如甘蔗。又或如蜜。香美细妙。为人所食。彼时有情。次食地饼。久为资养。以彼有情贪食多者。色相瘦弱。若食少者。色相充实。时充实者。见瘦弱者。不知其故。乃作是言。汝是瘦弱者。我是充实者。由此乃起憍慢之想。以是缘故。地饼隐没。尔时有情。见彼地饼既隐没已。咸唱是言。苦哉苦哉。今此地饼。何故隐没

复次白衣。地饼既没。林藤复生。如迦笼嚩迦枝有四种色。味如甘蔗。又或如蜜。香美细妙。为人所食。彼时有情。后食林藤。久为资养。以彼有情贪食多者。色相瘦弱。若食少者。色相充实。时充实者。见瘦弱者。不知其故。乃作是言。汝是瘦弱者。我是充实者。由此乃起憍慢之想。以是缘故。林藤隐没。尔时有情。见彼林藤既隐没已。咸唱是言。苦哉苦哉。今此林藤。何故隐没。白衣。如今时人。或有苦法。当触恼时。亦唱是言。苦哉苦哉

复次白衣。林藤既没。香稻复生。而此香稻。无糠无秕。妙香可爱。依时成熟。旦时刈已。暮时还生。暮时刈已。旦时还生。取已旋活。中无间绝。旦暮二时。取其香稻。但为资养。不知本因。彼时有情。而竞贪食。以是缘故。身转粗重。乃有男女二相差别。由此有情互起憎爱。以憎爱故。互相毁谤。又复渐起互相染着。此染着因。为过失本。又诸有情。由毁谤故。乃以杖木瓦石。互相打击。于是世间乃生非法及不正行。白衣。如今世人。以其童女。饰以众华。严诸妙服。求其异姓而用妻之。设此非法以为正法。然于其义。都不能知。彼时有情。亦复如是。过去正法今为非法。过去律仪为非律仪。如是渐生诸非法行。由起非法行故。渐生逼迫。减失厌离。旋增懈堕。或于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一月。不住家中。不营家业。游行旷野。覆藏过非。时有一人。性懒惰故。不能依时。往取香稻。乃作是念。我今何故受斯苦恼。旦时旦时去取香稻。暮时暮时还复往取。我今若能一日一往。并取旦暮二时香稻。岂非善邪。作是念已。即往并取二时香稻。复次白衣。时别一人来相谓言。汝今同我往取香稻。懒惰者言。汝怛自往。我已取来旦暮二时所食香稻。时来唤者乃作是念。日取二时所食香稻。既为善者。我今何不一往并取二日三日所食香稻。作是念已即往并取。复次白衣。时又一人来相谓言。汝今同我往取香稻。前人答言。汝但自往。我已取来二日三日所食香稻。其人尔时。乃作是念。一往并取二日三日所食香稻。既为善者。我今何不一往并取四日五日所食香稻。作是念已。即往并取

复次白衣。初取香稻。无糠无秕香美妙好。一懒惰者。而为因故。其后渐次。展转多取。乃为贮积。充已受用。尔时香稻渐生糠秕。旦时刈已暮时不生。暮时刈已旦时不生。不复还活。不知其因。彼诸有情。即共集会。互相议言。我等初时。各有身光腾空而行。快乐自在。以身光故。日月星宿。光明不现。亦不分别昼夜殊异。年月日时亦无差别。亦复不分男女形相。法尔有情身光互照。是时大地大水涌现。色如酥乳。味如甘蔗。又或如蜜。香美细妙。为人所食。资益诸根。其名地味。时一有情。见极生爱。举以指端。用尝其味。余诸有情。见已亦然。皆尝其味。咸生爱乐。我等尔时。用为所食。资养支体。于是地味。贪食既多。我等身支。渐觉粗重。以是缘故。不能腾空随欲而往。身光隐没。由是世界皆悉冥暗。尔时乃有日月星宿。光明出现。始分昼夜。年月日时。亦有差别。是时地味。我等所食。久为资养。贪食多者。色相瘦弱。若食少者。色相充实。时充实者。见瘦弱者。起憍慢想。以是缘故。地味隐没。地饼复生。甘美细妙。色香具足。我等所食。久为资养。贪食多者。色相瘦弱。若食少者。色相充实。时充实者。见瘦弱者。起憍慢想。以是缘故。地饼隐没。林藤复生。甘美细妙。色香具足。我等所食。久为资养。贪食多者。色相瘦弱。若食少者。色相充实。时充实者。见瘦弱者。起憍慢想。以是缘故。林藤隐没。香稻复生。尔时香稻。无糠无秕。妙香可爱。旦时刈已暮时还生。暮时刈已旦时还生。我等所食。但为资养。不知本因。贪食既多。滓秽旋碍。尔时乃有男女相异。后起憎爱。互相毁谤。又复渐生互相染着。此染着因。为过失本。我等尔时。互毁谤故。杖木瓦石。互相打击。于是世间。乃生非法。起非法故。渐生逼迫。减失厌离。旋增懈惰。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不住家中。不营家业。游行旷野。覆藏过非。时有一人。性懒惰故。不能依时往取香稻。乃作是念。我今何故受斯苦恼。旦时旦时去取香稻。暮时暮时还复往取。我今宜应一日一往并取旦暮二时香稻。作是念已。即往并取。时别一人。来相谓言。汝今同我。往取香稻。懒惰者言。汝但自往。我已取来二时香稻。其人尔时。乃作是念。二时香稻取为善者。我今一往。当取二日三日香稻。作是念已。即往并取。时又一人。来相谓言。汝今同我。往取香稻。前人答言。汝但自往。我已取来三日香稻。其人尔时。乃作是念。三日香稻取为善者。我今一往。当取四日五日香稻。作是念已即往并取。汝等当知。初取香稻。无糠无秕。后渐多取。以为贮积。尔时香稻。渐生糠秕。旦时刈已暮时不生。暮时刈已旦时不生。不复还活。不知其因。我等今时。宜应普以一切地界。均布分擘。各为齐限。此是汝地界。此是我地界。彼诸人众。互相议已。即分地界。立为齐限

佛言。白衣。尔时人众。分地界已。时有一人。往取香稻。艰难所得。即作是念。我今云何能得所食。云何令我养活其命。我今自分香稻。将尽他界。虽有然彼不许。我今须往盗其少分。作是念已。以己香稻。密固护之。即往他界。窃取香稻。其主见已。告盗人言。咄汝盗人。何故来此。窃我香稻。盗人答言。我不如是。不曾取汝界中香稻

复次前人。于第二时。往取香稻。亦复难得。又生前念。我今云何能得所食。云何令我养活其命。我今自分香稻。将尽他界。虽有然彼不许。我今须往盗其少分。作是念已。以己香稻密固护之。即往他界。窃取香稻。其主复见。于第二时。还来盗已。又复告言。咄汝盗人。何故复来。窃我香稻。盗人答言。我不如是。不曾取汝界中香稻
146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3 10:26  楼主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下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白衣。前人又于第三时中。往取香稻。亦复难得。乃作是念。我今云何能得所食。云何令我养活其命。我今自分香稻。将尽他界。虽有然彼不许。我今于三盗其少分。作是念已。以己香稻。密固护之。即于他界。而兴盗窃。其主见彼于三来此兴盗窃已。心生嗔恚。复作是言。咄汝盗人。何故于三来此盗窃。即捉双手。举杖以打。盗人被打。叫呼啼泣。世间尔时。乃生非法。诸不正行。由此而兴。杖捶之名。是初建立。因彼偷盗。乃生嗔恚苦恼等事。是为非法。非法生故。不正行兴。由此乃有三不善法。首初建立。所谓偷盗妄言杖捶

复次白衣。尔时人众。见是事已。又复集会。共相议言。我等初时。身有光明。随欲自在。以身光故。日月星宿。悉不出现。不分昼夜。年月日时。亦无差别。尔时大地大水涌现。其名地味。我等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后。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地味隐没。地饼复生。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后。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地饼隐没。林藤复生。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后。我等自起不善法故。林藤隐没。香稻复生。无糠无秕。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后。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彼香稻中乃生糠秕。旦时刈已暮时不生。暮时刈已旦时不生。不复还活。不知其因。我等尔时。即以香稻。均分地界。分地界已。时有一人。往取香稻。艰难而得。乃于他界。而兴盗窃。其主见已。告盗人言。咄汝盗人。何故来此。而为盗窃。盗人答言。我不如是。不曾窃汝界中香稻。复次前人。第二第三。窃取香稻。亦复如是。其主见已。乃生嗔恚。复作是言。咄汝盗人。何故于三来此盗窃。即捉双手。举杖以打。盗人被打。叫呼啼泣。世间尔时。乃生非法。诸不正行。杖埵之名。由此而兴。三不善法。最初建立。所谓偷盗妄言杖捶。我等今时。宜共选择色相具足有大威德大智慧者。立为田主。我等诸人。自界香稻。各各当分。一分与彼。是人平正。应调制者。即调制之。应摄受者。即摄受之。善护地方及护人众。我等应当各各承禀。时诸人众参议成已。即共选择色相具足有大威德大智慧者。立为田主。而作主宰。众皆承禀

佛言。白衣。尔时田主。众许立故。由是名为众许田主。此田主名。最初堕于文字数中。又于地界。善作守护。为主宰故。名刹帝利。此刹帝利名。第二堕于文字数中。又能于众善出和合慰安语故。名慰安者。此慰安者即名为王。此王之名。第三堕于文字数中。此时世间。初始建立。刹帝利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后有一人。见不实法。逼迫减失。旋生厌离。弃在家法。乃于旷野寂静之处。构立草庵。系心一处。修禅寂止。至日暮时。为饮食故。入聚落中。又至旦时。为饮食故。还入聚落。余诸人众。见是人已。乃起思念。今此人者。见不实法。逼迫减失。旋生厌离。弃在家法。乃于旷野寂静之处。构立草庵。系心一处。修禅寂止。此乃名为修禅行者。后又立名愦闹之者。后又立名修禅愦闹者。后又立名作教授者。后又立名造不善业者

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初修禅已。后复还起作意思惟。止聚落中。设其场界。聚以学徒。教授典章。余诸人众。见是人已。互相谓言。此一类人。初于旷野。修禅寂止。后复还起作意思惟。止聚落中。设其场界。聚以学徒。教授典章。此乃不名为修禅者。是时立名为教授者。又名多说婆罗门。此婆罗门名。最初堕于文字数中。由是世间。乃有婆罗门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广布田种。施作农事。养活其命。以彼营作田种事故。名为毗舍。此毗舍名。最初堕于文字数中。山是世间。乃有毗舍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巧伪渐生。营杂恶事。名为首陀。此首陀名。最初堕于文字数中。由是世间。乃有首陀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出离者。厌恶逼迫。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艰危灾患故。舍家出家。即我沙门。最初得名此沙门者。刹帝利族中。如是修作已。彼婆罗门毗舍首陀亦复如是。若能厌恶逼迫。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艰危灾患故。舍家出家。悉为沙门。而无差别。由此世间。乃有沙门一类境界。最初建立。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佛言。白衣。由是次第。有五类境界。首初于此世间建立。所谓刹帝利境界。婆罗门境界。毗舍境界。首陀境界。沙门境界。于此五中。而沙门者。最尊最上。广大名称。无复过上。白衣。譬如高峰。极为高峻。或有群牛。周行彼峰。一切能往。欲奔其顶。竟不能到。而彼峰顶。法尔自然。最上最大。最极高显。彼五境界。亦复如是。而沙门境界。法尔自然。于诸世间。最上最大。最极高显。无复有上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于恶趣。地狱中生。而婆罗门毗舍首陀。诸族亦然。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于恶趣。地狱中生。沙门亦然。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于恶趣。地狱中生。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杂业及彼语意诸杂业已。起杂见者。身坏命终。生于人中。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有造身杂业及彼语意诸杂业已。起杂见者。身坏命终。生于人中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善业及彼语意诸善业已。身坏命终。生于天界。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有造身善业及彼语意诸善业已。身坏命终。生于天界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修身语意诸善业已。而起正见。于四念处。安住正心。如理修习七觉支已。自能证悟彼涅槃界。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修身语意诸善业已。而起正见。于四念处。安住正心。如理修习七觉支已。自能证悟彼涅槃界

复次白衣。彼最初时。大梵天王。说伽陀曰

 刹帝利族人中尊  种姓真实复清净
 三明诸行悉周圆  为人天中胜尊者 

白衣。彼大梵天王所说伽陀。深为善说。为善歌咏。此语诚实。非妄说者。何以故。我亦宣说。刹帝利族。为人中尊。种姓真实。又复清净。三明诸行。皆悉圆满。于人天中。是尊胜者

尔时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我等昔时愚痴。所覆不自开晓。譬如伛者。复如痴者。又如冥暗。一切所向。不能通达。我等今日。蒙佛世尊教示义分别显说。豁然醒悟。如伛者得伸。痴者开导冥暗得炬。今日已往。誓归依佛。归依正法。归依僧伽。近事世尊。乃至尽寿。奉持佛法。如护身命。常具惭愧。悲愍有情。下至蝼蚁。起护念想。我今随佛出家。受具足戒

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言。诸苾刍。今此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归佛出家。汝诸苾刍。当为彼等受具足戒。时诸苾刍。如佛教敕。即为彼等受具足戒。白衣金幢二婆罗门。于刹那间。成苾刍相。戒行具足

是时尊者白衣金幢二苾刍。专注一境。离诸散乱。清净身心。趣求正理。即得天眼宿住漏尽三明。具三明已。是正知者。闻所说法。得大利益。
147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3 19:02  楼主
佛说人仙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提迦城昆左迦精舍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起如是念。我佛世尊。先说所有诸方诸国。及诸城隍。所谓盎誐国。摩迦陀国。迦尸国。憍萨罗国。蜜[口*爾]沙国。大力士国。奔拏国。苏摩国。阿说迦国。嚩帝国。俱噜国。半左国。嚩蹉国。戍啰西那国。夜嚩那国。甘谟惹国等。而彼诸国。所有声闻。已入灭者。佛皆说彼生于某果报。唯彼摩迦陀国。所有上首。诸优婆塞皆已命终。彼摩迦陀国。空廓无人。我佛世尊。未为宣说生于何处。是时尊者阿难作是念已。即出自舍。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即以头面。礼世尊足。住立佛前。白世尊言。如先所说。诸方诸国。我从佛闻。皆已了知。乃至从佛闻所说法。亦悉了知。乃至那提迦城诸优婆塞所生之处。佛亦说已。又彼那提迦城。次有五百优婆塞。亦已命终。彼优婆塞善断三障。证须陀洹果。逆生死流。七来人间。七生天上。了苦边际。决证菩提。又彼那提迦城。复有三百优婆塞。亦次命终。彼优婆塞亦断三障及贪嗔痴。一来人间。了苦边际。证斯陀含果。又彼那提迦城。有二百五十优婆塞。复次命终。彼优婆塞能断五种烦恼及随烦恼。证阿那含果。不还人间。不复轮转。如是等事。亦悉了知。唯独摩伽陀国所有诸上首优婆塞。命终之后。摩伽陀国。空廓无人。云何世尊。独不说彼诸优婆塞所生之处。唯愿世尊。为我宣说。摩伽陀国诸优婆塞。今生何处。所修行业。得何果报。世尊。又彼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一心向佛。知于正法及奉僧伽。尽于寿命。常念不忘。命终之后。国中人民。咸赞王德。作如是言。此是法王。愿此法王。生于善世。获最胜乐。世尊。云何未说彼王所生之处。及心所愿乃至果位。唯愿世尊。一一宣说。又复白言。世尊彼摩伽陀国。乃是我佛成正觉地。最胜无比。而此胜地。是王为主。唯愿世尊。为说生处

尔时世尊受阿难请已。默然而住。时尊者阿难见佛默然。即知受请。便以头面礼世尊足。还于本处

尔时世尊过夜分已。至于来晨食时。着衣执持应器。入那提迦城。次行乞食。得品馔已。还于本处。收衣洗足。敷座而食。饭食讫已。而暂经行。复还本座。观察阿难所问。摩伽陀国王。及诸优婆塞此处灭已。当生何处。以何行愿。得何果报。作是观时。以佛神通。于虚空中。有声称名。世尊。我是人仙。善逝。我是人仙。尔时世尊闻空声已。即从座起。往声闻处。彼声闻众。围绕而坐。阿难尊者来诣佛所。偏袒右肩。礼世尊足。住立佛前。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倍常适悦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汝所请。为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及诸优婆塞。此处灭已。当生何处。以何行愿。得何果报。我以此义。说时未至。示同世间。忆念而住过是夜分。至于食时。入城乞食。回还本处。食讫经行。复还本座。以汝所问说时已至。忆念观察。彼摩伽陀国王。及诸优婆塞。死此生彼。行愿果报。如是之次以我神通。于虚空中。有声称言。世尊。我是人仙。善逝。我是人仙。佛复告言。阿难。汝于往昔。闻有如是名否。阿难白言。世尊。未闻有是名者。我闻此名。身毛喜竖。尊者阿难。说是语次又闻空中声曰。世尊我是频婆娑罗王。善逝。我是频婆娑罗王。我今向佛。二三称说名字族氏。世尊。往昔人仙。命终之后。生于人间。得为人王。证须陀洹果。今第七生。生毗沙门宫。为天王子。亦名人仙。世尊。我为毗沙门天王之子。善能了知佛所说法。微妙寂静安乐之句。当来证得斯陀含果。佛即赞言。善哉善哉。而汝人仙甚善甚善。汝能如是行无放逸。先于何处。以何因缘。而能获得须陀洹果。人仙答言。我别无因。亦别无缘。唯知佛法微妙最胜。深信奉行。乃证初果。又复白言。世尊。我受持国天王命。往彼南方增长天王处。由是见知我佛世尊。在昆左迦精舍。独处堂中。观察摩伽陀国王。及诸优婆塞。从此处灭生于何处。以何行愿。得何果报。如是等事。我佛欲说。世尊。我从父王毗沙门所。亲闻是事。忆持不忘。是故我今正以此缘。来诣佛所。欲说斯事

佛言。人仙。今正是时。汝当广说。是时人仙承佛圣旨。而白佛言。世尊。一时我闻。父毗沙门天告于众言。汝等圣者当一心听。我于往昔在三十三天。说法胜会。诸天皆集。及护世天。亦在彼会。各处本方。持国天王处于东方。面西而坐。增长天王处于南方。面北而坐。广目天王处于西方。面东而坐。我处北方面南而坐。诸听法众坐护世前。是时诸天及护世等。皆为听法。来赴胜会。既闻法。已欲还本宫。忽有大光。普照胜会。诸天光明映蔽不现

尔时帝释天主告诸天言。汝等当知。今此大光普照胜会。使我诸天光明色相映蔽不现。是故汝等当知非久。大梵天王来此会中。于意云何。大梵天王。凡所行处。先现祥瑞。汝诸天等。勿起本座。知彼何缘现此光明。时诸天众及护世天白帝释言。我等承命未起本座。乃至了知所现光明。时大梵王。以童子形。于彼胜会。忽然出现。头有五髻。色相具足。于彼会中即便说偈。告诸天曰

 汝归佛世尊  世间为眼目
 善说微妙法  令得寂静句
 汝等诸天众  威力大色相
 因持佛梵行  由是生天界
 复有净行者  具色寿名称
 是大智佛子  非久生此界
 天众闻是语  心生大欢喜
 归依佛世尊  信法中妙法
 梵王说偈时  具五种妙音
 甚深如云雷  闻者乐真实 

大梵天王说偈之时。具五种妙音。所谓大梵音。迦陵频伽音。大鼓音。大雷音。及爱乐音等。又彼梵王于胜会中。摄童子形。复现大身。于意云何。大梵天王随众心乐。而现其身。所现大身。有二种德。具大色相。普闻名称。譬如黄金有二种德。谓色及名。大梵天王于天众中。二种显现亦复如是。又复梵王到胜会时。会中天众。不起本座。亦不作礼。时彼天众。合掌而住。各起所念。呜呼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于此会前以所现身。复现大身。是时梵王。知天众心。于大身中。倍复现大。于彼胜会。上虚空中。跏趺而坐。譬大力士于地而坐。大梵天王亦复如是

尔时大梵天王复告天众。所现大身。是四神足力。唯佛世尊悉知悉见。能说能修亦复能现。是故汝等。亦当诚心修彼神足。乃至现通作大利益。四神足者。谓欲勤心慧。是时天众。又复心念。呜呼大梵天王。愿化我等天众。一一皆如梵天王身。一一梵天怀中。坐一天王。尔时大梵天王知天众心。即以神力。摄诸天身。化梵王身。各于怀中。坐一天王。是彼天众。所有心念。皆悉满足。获大安乐。譬如刹帝利王。受父灌顶。而绍王位。心念满足。获大安乐。彼诸天众亦复如是

尔时大梵复告天众。汝等诸天及护世等。当一心听。诸圣者唯佛如来正等正觉。于四神足。能广宣说。能久修习。能大变现。是故汝等当发诚心。应勤修习。自在变现。作大利益。是时梵王怀中所坐天王。各生疑念。唯有一大梵王。我坐怀中。云何言时诸天皆言若彼默时诸天亦默。又帝释天主。起如是念。呜呼大梵天王。愿摄我等天众本形。变一大身。坐我怀中。时大梵王知帝释念。摄天众形。现一大身。帝释怀中跏趺而坐。大梵天王当以如是神足之力。种种变现。作化事已。又复告彼诸天及护世等。我佛世尊以此四神足力。及声闻法。先所化度者。即摩伽陀国八万优婆塞。善断三障。尽苦边际。证须陀洹果。于天上人间。七返往来。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化乐天者。有生三十三天者。有生四王天者。有生人间大刹帝利王宫者。有生上首大婆罗门家。有生上首大长者家。又复诸天众等。有思念者。呜呼云何能得四佛出现于世。复有思念。呜呼云何能得八佛出现于世。大梵天王知彼天众心之所念。而复告言。汝等天众莫作是念。思欲四佛出现于世。乃至八佛出现于世。是义不然。汝等当知。我从佛闻。无有二佛同出于世。何有四佛八佛同出世耶。汝等但愿。我佛世尊无漏之体。寿命增长。久住世间。时彼诸天。又复作念。大梵天王。云何一一实知我心。彼诸天等。即生惊怖。心怀愁恼。时大梵王告彼众言。汝诸天众。及护世等。一心谛听。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宣说一乘正法。令诸众生远离忧悲苦恼。皆得清净。证真实理。又复告言。有三种法。如来悉知。何名三种。所谓有人。先作身不善业。意不善行。后因亲近善友。听闻妙法。系念思惟。断身不善。造身善业。断意不善。行意善行。是人乐中生乐。悦意中复生悦意。譬如有人于喜生喜。喜复生喜。彼人悦乐亦复如是。此谓第一种法。复次有人。先受五欲作不善业。后亲善友听闻妙法。系念思惟。弃于欲乐。亦复不造诸不善业。是人乐中生乐。悦意中复生悦意。譬如有人喜中生喜。喜复生喜。悦乐法者亦复如是。此谓第二种法。复次有人。于不善法。如实了知。亦于善法。如实了知。乃至苦集灭道。亦如实知。后复亲近善友。于不善法及诸善法。乃至苦集灭道。于是诸法。倍复精晓。是人乐中生乐。于悦意中复生悦意。譬如有人喜中生喜。喜复生喜。悦乐法者亦复如是。此谓第三种法。复次大梵天王又告诸天及护世等。诸圣者当一心听。有四种法。彼佛世尊悉知悉见。何者为四。谓身受心法。如来以慧观是四法。若内若外。如实了知。智慧现行。修习圆满。善说菩提一乘正法。令诸众生咸得清净。离忧悲苦恼。证妙法理

复次大梵天王又告诸天及护世等言。诸圣者当一心听。有八正道法。彼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悉知悉见。何等为八。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是八正道。即是三摩地受用法。若有如是得正思惟。行于梵行。修习圆满。获梵天乐。又复正语。正一切言。满一切相。正说梵行。分别显教。得如实旨。宣说正语。开甘露门。示一乘法。令诸众生咸得清净。离忧悲苦。证妙法理

尔时人仙白佛言。世尊。如我所说种种法要。皆是大梵天王于帝释宫。为三十三天及四护世诸天众等。如是宣说。我父毗沙门天王。回还本宫。为我宣说。我悉记忆。无所忘失。今承如来大威力故。为尊者阿难。欲知频婆娑罗王所生所灭行愿果报。我今对佛如实宣说。佛即赞言。善哉善哉。汝能善说

尔时人仙说是法已。阿难尊者。及诸会众。得闻是法。欢喜信受。礼佛而退
148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4 19:04  楼主
摘自 小乘阿含部·第0638部阿遫达经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复以天珍宝明月珠玉璧琉璃珊瑚。自生禽兽白珠。皆以着身上。尚未足报偿父母恩。父母喜杀生。子能谏止。父母令不复杀生。父母有恶心。子常谏止。令常念善无有恶心。父母愚痴少智不知经道。以佛经告之。父母贪狼嫉妒。子从顺谏之。父母不知善恶。子稍以顺告之。诸比丘。子当如是。为人作子。衣服欲好于父母。食欲甘于父母语欲高父母上。至死后当入地狱中。为人作子。当孝顺事父母持行如是者。死当生天上。诸比丘皆稽首俱闻善教。

佛言。有大贤者优婆塞字遫达。为子取妇。妇字玉耶。玉耶大婿富家女。不以姑妐之礼事遫达。亦不敬其夫婿积数年。遫达亦贤者优婆塞。不言不语。到佛所自责。我为子取妇。国中豪富家子。心大欢喜。今事我数年。憍慢自恣不以妇礼。愿佛明日自屈到我家。佛默然不应。默然不应者旦日欲往。明日佛到遫达家其妇不出。佛以神化之。心喜乃出见佛。前为佛作礼。佛言。汝为人作妇。用何事夫婿。玉耶言。当以身事夫。佛言。妇人事夫有三恶四善。何等为三恶。一恶者。如与惰人共居不欲作事。骂詈至暮嗜美好斗。二恶者。如与怨家共居。不持一心向夫。不愿夫善。不愿夫成就。当愿夫死。三恶者。如与偷盗共居。不惜夫物但念欺夫。常欲自好不顺子孙。但念淫泆。如是死者。展转恶道中无有出时。是为三恶。何等为四善。一善者。妇见夫从外来。当如母见子。夫有急缓常欲身代之。二善者。妇事夫当如弟见兄。上下相承事。夫恶不以为恶。不念淫泆常随夫语。三善者。妇事夫当如朋友。相见辄相念。夫从他方来。当如见父兄。心中欢喜和颜向之。妇持心当如是。四善者。妇事夫当如婢。夫大骂亦不以为恶。捶击亦不以为剧。走使亦不以为劳苦。夫虽恶常念事善。当顾子孙。如是死者常生天上。亦于天上饶侍者。好衣珍宝常在身上。佛言。三恶四善。汝欲持何所事夫。玉耶言。妇人事夫不可用三恶。四善者可与共居。从今以去请如婢事大夫子。玉耶即膝行承事遫达。以夫妇之礼事其婿。
149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4 19:05  楼主
佛说善生子经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


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罗阅耆阇崛山。彼时居士善生疾病困笃。敕其子曰。吾没之后。汝必为六面礼。于是善生他日殒命。子乃敬送供养丧事讫毕。辄早起沐浴。着新衣。之水上。拜谒六面而言曰。余以恭肃敬礼。子于东方之生彼又我敬焉。周旋南方西方北方上下。面面同辞。尔时佛晨日着衣持钵适欲入城。见居士善生子于水上六面拜谒如是。众祐则从而问曰。居士子。汝何近闻。必当早起沐浴。着新衣。之水上。拜谒六面。自说恭肃敬礼。拜于诸方而又浴。彼之敬者是何师法。善生子。善生子对曰。吾父临亡。先有此令。是以遵行。不闻之于师也

众祐报曰。居士子。父所言者非此六方也。旦而晞坐六面之欲。如有四面垢恶之行。不能悔者。则是身死。精神当生恶道地狱之中。夫人以四事为劳。当识知。何谓四。一为好杀生。二为好盗窃。三为淫邪行。四为喜妄语。佛颂其义曰

 杀生与盗窃  欺诈为妄语
 趣向他人妇  不为智者誉 

又居士子。有四事或往恶道。何谓四。一为欲。二为怒。三为痴。四为畏。颂其义曰

 有欲怒痴畏  不承受正法
 是以名处下  犹月阴遏亏
 无欲怒痴畏  而承受正法
 是以名处上  犹月阳进满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财入恶道。当识知。何谓六。一为嗜酒游逸。二为不时入他房。三为博戏游逸。四为大好伎乐。五为恶友。六为怠惰。颂其义曰

 饮酒入他房  博戏好伎倡
 恶友与怠惰  圣哲所不称 

夫酒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为消财。为致病。为兴争。为多怒。为失誉。为损智。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护者消。宿储耗尽

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博戏有六变当知。何谓六。胜则生怨。负则热中。朋友戚之。怨家快之。有狱凶忧。人众疑之。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好乐有六变当知。何谓六。志在舞。志在歌。志在弦。志在节。志在鼓。志在彼。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恶友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习醉迷。习惛乱。习纵恣。习酒舍。习小人。习鄙语。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怠惰有六变。当知何谓六。饱不作。饥不作。寒不作。热不作。晨不作。昏不作。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颂其义曰

 好色乐歌舞  昼息夜从彼
 恶友与怠惰  士为斯大损
 博戏酒慌坏  志在彼妇女
 远贤而近愚  其损犹月毁
 行身自憍大  毁蔑沙门道
 邪见而行悭  是谓慢荡士
 夫酒妨财用  少利饮大渴
 病水兴债负  作乱危身疾
 或以酒结友  或以酒犯法
 若以成美利  斯有犹可忍
 或昼如奉戒  昏夜道为姧
 当依于酒庐  如此慎勿亲
 不自寒至暑  如草不贵己
 精进修事业  尔利是用损
 若能忍寒暑  如草不贵己
 精进修事业  则安且益矣
 狎下为渐消  习上未曾损
 进善超然尊  以善必得善
 大善则遘善  诚善能兼习
 亲戚之所尚  奉戒以灭恶
 是以当为习  已有行复行
 其为亲戚上  如帝莅于众 

又居士子。四友非友像。当识知。何谓四。一为取异物。二为言佞。三为面爱。四为邪教。颂其义曰

 取异物之友  言美以顺耳
 面谈为媚爱  邪教相危殆
 斯以非友像  智者则不友
 已识当远离  譬犹出涩道 

取异物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贪取彼物。与少望多。为畏故习。为利故习。颂其义曰

 夫以取彼物  少与而多欲
 畏习与利习  贪人友际然
 斯以非友像  智者所不友
 已识当远离  譬犹出涩道 

言佞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宣人之私。自隐其私。面伪称善。退则兴诽。颂言义曰

 好行宣人私  有私而自隐
 面从褒扬善  退则议其恶
 斯以非友像  智者所不友
 已识当远离  譬犹出涩道 

面爱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说人往短。阴求来过。与之不宝。欲人有厄。颂其义曰

 为于不可为  不利造妄语
 与而不为宝  愿人厄请已
 斯以非友像  智者所不友
 已识当远离  譬犹出涩道 

邪教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以杀生之事劝化人。以盗窃以淫邪欺诈之事劝化人。颂其义曰

 杀生与盗窃  欺诈为妄语
 趣向他人妇  以此劝立人
 斯以非友像  智者所不友
 已识当远离  譬犹出涩道 

又居士子。有四友。为仁明欲利人。当识知。何谓四。一为同苦乐。二为利相摄。三为与本业。四为仁愍伤。颂其义曰

 与人同安危  摄之以善利
 为厚能业人  哀愍导正道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讽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同苦乐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施之以己所宝。施之以妻子利。施之家所有。言忠为忍言。颂其义曰

 与其利己者  有财利亦与
 与以家之利  言忠为忍言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亲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利相摄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彼私不宣。己私不隐。面说善言。还为弭谤。颂其义曰

 以不宣彼私  己私不为隐
 相见语讲善  还则弭诽谤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亲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与本业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以利业之。以力业之。纵恣谏之。以善养之。颂其义曰

 业之以财利  以力助安之
 切磋其纵恣  将养其善志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亲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仁愍伤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教劝竖立以成其信。成其戒。成其闻。成其施。颂其义曰

 信戒闻施道  恒以劝化人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亲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又居士子。夫东面者。犹子之见父母也。是以子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父母。何谓五。念思惟报家事。唯修责负。唯解饬戒。唯从供养。唯欢父母。父母又当以五事爱哀其子。何谓五。兴造基业。与谋利事。与娉妇。教学经道经。则以所有付授与子。是为东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为子必孝。为父母慈爱。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

夫南面者。犹弟子之见师也。是以弟子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于师。何谓五。必审于闻。必爱于学。必敏于事。必无过行。必供养师。师又当以五事哀教弟子。何谓五。以学学之。极艺教之。使敏于学。导以善道。示属贤友。是为南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为弟子谦。师以仁教。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

夫西面者。犹夫之见妇也。是以夫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其妇。何谓五。正心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时与衣食。时与宝饰。妇又当以十四事事于夫。何谓十四。善作为。善为成。受付审。晨起。夜息。事必学。阖门待君子。君子归问讯。辞气和。言语顺。正几席。洁饮食。念布施。供养夫。是为西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夫妇之宜。士夫望益。而善法不衰

夫北面者。犹友见其朋也。是以友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朋类。何谓五。正心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时时分味。恩厚不置。朋类又当以五事摄取其友。何谓五。有畏使归我。遨逸则数责。私事则为隐。供养久益胜。言忠为忍言。是为北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朋友之交。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

夫下面者。犹长子之见奴客执事也。是以长子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奴客执事。何谓五。适力使之。用时衣食。时时分味。时时教斋。疾病息之。奴客执事又当以十事供养长子。何谓十。善作为。善为成。受付审。夜卧。早作。凡事必学。作务勤力。家贫不慢。空乏不离。出门称曰。我家长子聪而有慧。是为下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长子执事之宜。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

夫上面者。犹居家布施之人之见沙门梵志也。是以居之来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沙门梵志。何谓五。开门待之。来迎问讯与设几席。经法藏护。施食洁净。以是供养沙门梵志。沙门梵志又当以五事答布施家。何谓五。教诲以成其正信。教诲以成其戒行。教诲以成其多闻。教诲以成其布施。教诲以成其智慧。是为上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居家及沙门梵志之宜。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颂其义曰

 东面为父母  师教宜南面
 西面为子妇  朋友位北面
 奴客执事下  沙门梵志上
 如此应为礼  亦为居家宜
 凡人富有财  当念以利人
 与人同财利  布施者升天
 得利与人共  在在获所安
 义摄世间者  斯为近乐本
 夫以恩摄人  如母之为子
 善摄护天下  其福数数及
 上得处众会  能益利与安
 成人之信戒  必使得名闻
 意与常不惰  舍弃悭吝行
 摄人以友事  饮食相惠施
 往来而又往  如是名不亏
 夫能修慎身  斯居家为贤
 居积宝货者  当兴为仁义
 先学为最胜  次乃为治产
 若索以得财  当常作四分
 一分供衣食  二为本求利
 藏一为储跱  厄时可救之
 为农商养牛  畜羊业有四
 次五严治室  第六可娉娶
 如是货乃积  日日寻益增
 夫财日夜聚  如流归于海
 治产求以渐  喻若蜂作蜜
 有财无与富  又无与边方
 悭吝及恶业  有力无与友
 事中用则学  不用勿自妨
 观夫用事者  明好犹炽火
 其于族亲中  乃兼为两好
 与亲众座安  如释处天宫 

于是善生子闻众祐说已。即稽首佛足。下起绕三匝。欣然自归。从佛受戒。
150楼 | 回复 | 举报 2021-12-14 19:09  楼主
释家观化还愚经

昔舍卫国有一贫家。夫妇悭恶不信道德。佛愍其愚现为沙门。诣门分卫。时夫不在。其妇骂詈无有道理。沙门语曰。吾为道士。乞丐自活。不恶骂詈。唯望一食耳。主人妇曰。若汝立死食尚叵得。况今平健欲望我食。但稽留时节不如早去。于是沙门住立其前。载眼杼气便现立死。身体膖胀鼻口虫出。腹溃肠烂不净流漫。其妇见此恐怖失声弃而舍走。于是道人忽然舍去。去舍数里坐树下息。其夫来归道中见妇。怪其惊怖。其妇语夫。有一沙门见怖如此。夫大嗔恚问为所在。妇曰已去。想亦未远。夫即执弓带刀寻迹往逐。张弓拔刀奔走。直前欲斫道人。道人即化作琉璃城。以自围绕。其人绕城数匝不能得入。问道人何不开门。道人曰。欲所门开弃汝弓刀。其人自念当随其语。若当得入手拳加之。寻弃弓刀。门故不开。语道人曰。已弃弓刀。门何不开。道人曰。吾使汝弃心中恶意弓刀耳。非谓手中弓刀也。于是其人心惊体悸。道人神圣乃知我心。即便叩头悔过。启道人曰。我有弊妻不识真人。使我与怨。愿小垂慈莫便舍。今欲将来劝令修道。即起还归。其妻问曰。沙门所在。其夫具说神之德。今者在彼乡。宜自往改悔灭罪。于是夫妻至道人所。五体悔过愿为弟子。长跪问曰。道人神变圣达乃尔。有琉璃城坚固难踰。志明意定永无忧患。行何道德致此神妙也。道人答曰。吾博学无厌奉法。不懈精进持戒慧不放逸。缘是得道。自到泥洹。于是道人因说偈言

 多闻持坚固  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踰毁
 从是戒慧成  多闻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  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
 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  自知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  解疑亦见□  从闻舍非法
 行至不死处 

道人说偈已现佛光相。洪晖赫奕照耀天地。夫妇惊愕精神战惧。改怨洗心头脑打地。坏二十亿恶得须陀洹道
 «上一页   1   2   …   12   13   14   15   16   17   18   …   19   20   下一页»   共194条/20页 
热点推荐:

佛教征婚 佛教交友 佛教求职 佛教招聘 寺院活动 素食活动 禅修活动 放生活动 赠送结缘 助印倡印 功德福田 寺院大全 素食餐厅 佛具店 招商加盟 佛教用品 佛教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佛教商务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京ICP备2024041350号